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认识及其局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2 共2718字
论文摘要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自然科学从可观察的经验出发,通过中立的观察、实验,并经过逻辑推导,排除了任何人为的主观因素,因此获得的科学知识是与自然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是客观真实的。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首先,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种很强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这种实证主义主要体现在其根本原则上,即 “经验证实原则”之中。此原则规定: 知识必须依据经验。任何命题必须表述为经验并且能够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按照石里克的话来说, “作为合理的、不可辩驳的实证论的哲学方向的内核,……就是每个命题的意义完全依存于给与的证实,是以此来决定的。”他认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必须固守在给与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给与的范围,是不可能的,或者毫无意义。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实质也非常符合孔德提出的实证精神。但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色彩比传统的实证色彩强得多。

  其次,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也是一种很强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这种科学主义的特征是非常强调科学的独特性和其重要性的; 他们不仅完全用逻辑的、实证的观点来审视科学,而且用这种完全的观点来审视整个文化。

  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视野里,科学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可将经验证实原则作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他们认为,科学以认识世界为对象,试图通过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的方法,建立起各种世界秩序的体系; 而一切诗歌、艺术等非科学文化则以体验世界为目的,采用的则是丰富的想象与兴奋的情绪,追求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

  构建 “科学的哲学”,拒斥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于是,逻辑实证主义发起的那场举世瞩目的 “科学的哲学”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哲学科学化,就是要消除形而上学。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再用陈述来表述,也就是说用知识来阐明。可以说,现代逻辑的发展,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对形而上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问题提出新的、更明确的回答。

  最后,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的实证性和实证精神,强调从认识的角度对科学与非科学文化加以区别,如果不对他们加以绝对化的认识,应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毕竟自然科学的确具有很强的实证性。

  它需要实证精神,也离不开实证精神。要知道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它的确比其他的文化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认识价值。但是,其他的文化也存在着客观性,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和含义上的不同罢了。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局限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告诉我们: 科学世界在认识上是有意义的世界,而人文世界在认识世界上是无意义的世界。无疑,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那就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及其哲学。

  这对于后来推进和深化科学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研究有些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根本局限,就是对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忽视。按照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解释,“科学就被看成是某种超出人类或高于人类的本质,成为一种自我存在的实体,或者被当作是一种脱离了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的状况、需要和利益的母体的 ‘事物’。”因此,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偏差及其后果。

  第一,只注重 “科学的逻辑”,而严重忽视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文背景。逻辑实证主义者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当作科学哲学的中心议题,而所谓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科学理论的诸概念和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 他们将科学方法论简单地归结为归纳逻辑,将对理论或假说的确认及其确认程度简单地归结为一类观察陈述同被检验的理论或假说之间的逻辑关系: 显然,这种见解是极为片面的,事实上,科学与其它文化活动一样,也是一项人类的历史活动; 它根植于整个人类社会,受时代的制约,受价值观念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

  第二,只强调科学的实证精神,而严重忽视了人的创新精神。逻辑实证主义者对科学作了实证主义的理解: 在他们那里,科学似乎变成了“观察陈述”和 “经验命题”的堆积,科学方法论则变成了 “狭隘的逻辑,即形式主义的算法或半算法系统。”于是科学似乎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任何深层结构和理论框架的变化,因为既然科学是 “真的经验命题”的集合,那么,科学变化只能涉及到这些集合的扩大与合并,而绝对不能改变这些 “真的经验命题”本身。这样看来,科学似乎是一项纯粹客观的事业,与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并没有多大关系。显然这种见解是很片面的。它忽略了科学也是人类的一项极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充满着人类的创造精神。况且,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的进步。

  第三,强调科学与人文两个世界的截然区分,严重忽视了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关联和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逻辑实证主义者强调认识世界和体验世界的截然区分,强调只有自然科学在认识上才是有意义的,而一切人文文化在认识上是无意义的; 这样做的结果,就使科学与人类其他文化活动的分离和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很显然,这种见解是极为片面的。科学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划界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至少,人文文化也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认识价值。如果离开人类的思想、意志、情感和激情这些非理性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创造。这样将人类文化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有害的,因为它直接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严重地忽视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

  三、结语

  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严重忽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并直接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当然,这种科学观也包含着不少积极的因素,比如,强调科学的认识意义和认识价值,肯定科学理想和科学精神,并且很想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注入更多的科学因素和科学精神以及它所蕴含的实证精神等等,也具有些许人文气息,有利于我们现在深刻地思考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探求自然奥秘、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把自身标榜为惟一具有知识合法性的科学主义。人类关注的不仅是头上的星空,还有内心的道德律,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携手共进,才能有完美的人类,才能塑造和谐的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 石里克. 实在论与实证论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3.
  [2] 洪谦. 维也纳学派哲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9.
  [3] [美] 卡尔纳普. 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4] M. W. 瓦托夫斯基.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M]. 范岱年等译. 北京: 求实出版社,1982.
  [5] 江天翼.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 卡尔奥托. 阿佩尔. 哲学的改造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