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定位和特征
对于什么是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学界有一致的定位。首先,这些问题必须是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其次,这些问题必须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这些问题是需要人们进行哲学反思的重大问题;最后,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可,其原因和后果有社会的根源。
科技发展带来的前沿问题,从横向静态视图,在当代科学的发展和前沿问题上,对新问题在各个领域产生,每一种人类都需要解决。以前沿问题在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例,器官移植,安乐死,试管婴儿,引起了世人在道德和法律上的讨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边界,问题是在当代或未来。它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永恒的前沿,如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当代及以前的问题,如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当代科学的新问题和技术发展,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网络问题,虚拟空间,全球气候。
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持久和变异。科技发展的持续性问题指的是这些问题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存在形式,不能消失或消除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人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但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科学。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的问题,当然是不会产生问题的。变化的前沿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有问题的变体形式;第二,变异性的存在;第三,对社会影响问题的变异程度。
其次是时间和空间。前沿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存在的时间,解决排序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包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前沿也涉及这些问题,只会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消除或解决。空间前沿的科技发展是指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特征的这些问题。即任何的前沿科学和技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的拓展,并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的存在。不同的社会空间提供了不同的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再次是复杂和多因。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多因性是指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有多种原因。可能会有必然的原因(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确定的,不可避免的原因),也可能有意外。有可能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间接原因。有可能是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也可能是现实的原因。其原因可能是显性的(完整的,明确的,有基本的了解),也可能有隐性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有次要原因。复杂性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表现在:第一,问题是一些难以发现的,间接的,隐藏的。有许多具体的作用是不容易知道每一个原因因素的。第二,不同的人是不一致的,即使是对于同样的问题。一是值得关注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二是关注的程度不同;三是关注的具体内容;四是注重目的或不同的期望。第三,这些问题的解决比较复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和复杂问题的本质将这些问题有助于理解,理解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反应,特别是有助于防止对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简单的、轻率的态度,但也有助于防止急躁的一代。
2 对当代科技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当代科学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伦理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关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正确理解的内在关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我赞同庞跃辉的观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完善自己,正确引导科技发展要高尚的科学道德建设。在上个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对社会伦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与伦理问题有关的科学---生命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所以,技术如何影响道德,伦理和如何对待这种影响?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会听到人道主义的声音的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首先,社会伦理与科技类,两者的区别及联系。从生成领域看,科学技术是经验知识,“真理”是它的追求。社会伦理调整人的行为,“善”是它的追求。同时,社会伦理和科学技术并不是截然相反的。由于人类活动、科技活动,都活跃在人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虽然有很强的个人主动性和个人的创意空间,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孤立于社会,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和他人的联系。所以从根本上人的社会属性,两者都应辩证的相互联系和统一。
其次,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体现在不断完善。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变化,改进和完善,在很短的时间发展完善是不可能的。
再次,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引导高尚的科学道德建设。现代的“高科技”带来了福音和巨大的能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核武器,化学武器,激光武器超出使用范围,能够在短时间内死亡的人,在同一时间的增加,提高生态危机和环境损害;一些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我复制的技术,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制,将带来新的灾难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科学的人相应的伦理体系的建立,正确引导科学技术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发展和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虚拟空间与现实的时间内在关系如何实现,还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把握。由于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人们可以“打破”实时建立空间,要“建立”和“创造”的虚拟现实、超空间。
虚拟空间和时间发生,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计算机和网络把文本,图像,声音等媒体集成在一起,是将对象的现实(物质)变成数字图像和符号“.这些数字和符号与虚拟更大自由的实际对象,在人机交互,交换操作环境下”超越现实的时间与空间“.虚拟空间的技术使活动所必需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扩大了时间和空间,创造更多的行动自由。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正常的运行状态,给人以特殊的空间和感觉。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关系,差异首先必须区分两个。前者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有意识的倡导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一个自觉崇尚科学的态度是最早发现的科学精神。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成为一种社会活动,科学精神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系范畴的理想。科学的组织系统及科学与社会与日俱增的相互作用,科学的精神文化价值判断,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科学方法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类活动,科学必须遵守和使用所有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两个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它也可以分为科学的管理方法,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表明,人类创造活动的实践,如果科学精神的指导和科学方法的缺乏是一样的。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是正确和客观把握规律的结晶。两者都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只有当人们有科学的真正的精神,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客观规律,获得对真理的理解。同时,科学精神是一种不断升华的过程,科学方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人的创造。人们发明和有意识地使用在科学活动中理解和把握客观规律,方法和手段的活动成为科学的方法。事实上,唯一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人实现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成果,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的理解。
第三,科学精神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创造活动和调节人的力量。它的力量首先表现在对知识意义的启示。千百年来,以现有的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知识的奥秘的总和。同时,每一种新的科学思想和促进创新的理念,改变和科学技术革命将使人类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将世界的图景或大或小的变化。进一步提升科学精神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相对论,量子力学与生命科学,造成信息科学,生物技术,不确定性和观念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复杂。这些新思想,一方面显示出理性的力量,另一方面,和让人们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苦难。因此,人们的思想不断成熟,一方面,乘胜追击,继续进入微观和宏观的世界,认知和发现自然的更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开始思考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的融合,创建一个能够规范人们的科学和技术,现代技术的推广已走向一个更加有利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综合以上所有的观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人性的原则、诚信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前瞻性原则。强调当代发展的前沿科学和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添加一个诅咒。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是少数和少数民族的发展,也不是国家发展的一部分,而是所有国家的所有人是否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应该得到公平的发展;人类发展也指的是不仅是现代人的发展,它应该包括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当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应追求局部和暂时的利益,而且应该追求整体、长远利益。短期利益的风险,应该记住,追求整体、长远利益和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我们永恒的方向。基于现实,着眼未来,依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并创造性地寻求非凡的应变策略和计划。人类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详细分析,只要人们有目的的实现科技、系统控制和调整,合理选择协调新兴技术的自然环境,人类可以在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危险并没有演变成严重的情况下,以备不时之需,确保全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稳定和协调,并最大化有利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只要人类有监管的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适当的利用科学和技术,促进自然环境和谐,人们可以确保稳定和协调全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发展的科学和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和平。科学与伦理[N].科技日报,2009-03-2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3]王金和。正确引导科技发展是永恒话题[N].科技日报,2010-06-2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7.
[5]曾国屏。虚拟现实---一项变革认识方法的技术[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7)。
[6]庞跃辉。论虚拟时空[J].东岳论丛,2002,(3)。
[7]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2.
[8]汤因比。历史研究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