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黑龙江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9 共4954字
      论文摘要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能源大省、生态大省和科技大省,在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产业方而具有得大独厚的优势。首先,黑龙江省低碳资源票赋巨大。理论和实践证明,森林、耕地和湿地在吸纳、固定二氧化碳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黑龙江省拥有森林而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6% ,耕地而积1151.6万公顷,水资源总量727.9亿立方米,湿地而积434万公顷,草原433万公顷,这些国内其他省份不具备的丰富资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木要件。其次,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历史久远。早在20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就积极倡导生物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在三江平原等生物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和集中的地区,许多国营农场兴建了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和中小型锅炉;在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沼气工程,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燃气比例,用生物气化技术化解农村和工业生产废弃物等污染问题;近年来全省大规模开发和建设风力发电,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并在较大范围内利用太阳能,在偏远地区推广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通过这些自觉不自觉的低碳经济形式,客观上实现了清洁能源革命。其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基础雄厚。2007年以来国家扶持黑龙江省建立和完善了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为实现从国家最大的原木供应基地向林业生态大省的转变提供了政策依据。正是这一政策的持续发酵,2007和2008两年该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分别卜降4.09%和4.75%;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清洁能源开发速度明显加快,风力发电、生物发电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全而启动,绿化龙江大地行动有序开展,为减缓全省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含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最大的大然林基地、人工林基地、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绿色有机矿泉水和纯净水基地等均在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迥异的经济结构和特定的体制环境,决定了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而应捷足先登、有所作为。200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八大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契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科学发展、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双重目标,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要素集聚优势、产业生长优势的有效途径。未来5至10年,是黑龙江省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关键阶段,也是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将导致能源资源需求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保护环境压力更加突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木质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其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与低碳经济的基木要求高度一致,与国内一些省份的发展战略在木质上呈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江西省的都阳湖生态经济区、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经过几年的精心运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试验区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而取得初步成效。黑龙江省应学习借鉴上述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成为国家级低碳经济试验区,争取国家更优惠的政策和更多项目资金的支持。
  
  一是发展绿色低碳农业。黑龙江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的黄金位置,开发建设时间较晚,生态环境较好,资源破坏程度较轻,是最适宜种植绿色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的地带。其粮食总产量继2010年首次突破1000亿斤大关后,2011年再创新高,达到1114.2亿斤,增产111.6亿斤,一举超过产粮大省河南,居全国各省(区)的首位,为国家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按照国家提出的开发和生产绿色农产品、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的要求,尚有大量工作要做。为了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应以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为依托,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发推广农业低碳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首先,加大绿色农业投资力度和示范区建设力度。应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如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确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注重解决从传统常规农业向绿色低碳农业转换过程中的一些瓶颈性问题;应立足省情实际,着眼形势发展,在绿色低碳农业立项、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信贷、税收等方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和企业建立绿色低碳农业生产基地,开拓绿色食品市场。其次,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宣传和推广绿色低碳农业标准化体系,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用绿色低碳农业政策创造现代农业生产环境,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统领农业资源开发,用绿色低碳农产品生产标准衡量现代农产品生产。第三,在原有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基础上,做好绿色低碳农业资源调查摸底,建立绿色低碳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库,对农产品原产地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检测,对产地社会经济条件、耕作习惯、资源票赋、区域优势进行实地踏查,在认真分析、深入研究与填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全省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
  
  二是发展林业低碳项目。森林的作用巨大,功能非儿,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森林资源较为富足的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客观上使得广裹的森林成为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大然屏障,对调节和改善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战略地位,对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关系重大。可以说,黑龙江省农业如果没有森林的庇护,粮食产量不可能连续八年实现持续稳产高产,国土、气候和水资源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
  
  所以,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大然林保护工程,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稳步发展林业低碳产业,能够从根木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旱涝,为子孙后代谋福社。无论是实施大然林保护工程,还是开展造林绿化,根木保证是加大资金投入。在这方而,黑龙江省建立了多元化保林造林投入机制,拓宽了绿化建设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林业低碳项目“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今后,黑龙江省应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设立全省“大保”工程和造林绿化专项资金,逐年提高省、市、县各级政府则政资金对保护大然林和造林绿化的投入比例,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低碳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森林低碳项目,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发挥哈尔滨低碳产业先行者作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今大,我国正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城市进行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哈尔滨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上具有比较优势。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都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如果争取国家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这些具有明显优势的低碳产业必然能够实现加速发展,进而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同时,应该看到,由于哈尔滨近年来强力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在松花江北岸规划了578平方公里创建科技创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辟建了原生态的“万顷松江湿地百亩生态长廊”和松花江至呼兰河区域的“两纵、四横、十八湖”的北国水城水系,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生存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一个水色城光、生机盎然、富有北国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已经展现在世人而前。
  
  四是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宽松环境。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睡,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统治这片地域,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创新的力度和速度均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事实上,低碳经济不仅不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付出的经济代价,而日‘还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经济利益,可以创造出众多利润丰厚的商业市场。所以,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行节能减排,可以规避贸易壁泉,减少生产成木,增强市场竞争力。现阶段,黑龙江省应在东部煤电化工基地建设区和一些老工业城市采取则政补贴、低碳信贷、税收返还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使其主动自觉地向低碳经济转型。政府在引导和鼓励企业的同时,也应采取一些刚性规定,确定企业碳排放量最高标准,督促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为发展低碳产业提供内在动力。
  
  五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技改”。“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艰苦努力,基木上实现了节能减排的规定性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也为我国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赢得了话语权。从黑龙江省情况来看,山于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等老工业城市,节能减排的任务比较艰巨繁重。应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建设低碳社会为努力方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建设以节能高效、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体系,减缓生活与消费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此,第一,应建立健全低碳技术体系和市场化减排体系,积极推进能源资源优化开发配置、节能和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探索发展碳捕捉与封存利用等前沿技术;探索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和管理体系,组织编制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逐步完善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标准和规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健全碳减排合作市场机制。第一,应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调整优化产业项目的投资结构,严格限批环评区域,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第二,应紧紧抓住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趋紧、部分行业开始衰退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停少i二转一些技术性能落后的生产能力。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把数字技术、信VI,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营销的全过程,成为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性技术平台和普遍性技术手段,从而优化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和员工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y定基础。第四,应着力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即哈尔滨的机电设备、特种金属材料和大庆的石汕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汕、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灯’改造等。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第五,应健全完善节能减排的管理、监督和执法体系,构建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环保执法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坚持环保优先,强化舆论导向,营造社会氛围。第六,应对省内现有的企业、新生企业在生产设计、制造、物流、废弃等环节,按照绿色技改的要求推出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推行绿色技改。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木,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六是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作用在于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集聚效应”和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的“雁阵效应”。黑龙江省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工业园区21}多个,如何把好生态环境关,使这些工业园区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载体,是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而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园区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木着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园区所在地域的地理位置、基础状况和资源票赋等因素,提高园区准入标准,大力发展低碳型项目,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入园区。应在哈尔滨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重点培育低碳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以低碳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该开发区成为低碳品牌企业、低碳规模企业、低碳配套企业密集,低碳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同时,着力推进机电、化工、医药等行业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延伸生态产业链条,提高单体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水平,实现企业间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梯级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应顺应后工业时代发展趋势,努力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一批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园区企业结构,将原料生产企业和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有机组合、相对集聚;推进物质和能源流动转换,拓展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空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