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后哥本哈根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克拉玛依市是以石油勘探开发、炼化及其他以石油工业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建市50多年来,在石油开采和加工业的推动下,其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结构、能源消费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GDP)也由1958年的9015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10亿元。为降低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城市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低碳经济(ECO)背景下,克拉玛依要实现“单一资源型城市”逐步向“综合型城市”迈进,由“工业型经济”逐步向“服务型经济”迈进,分析研究它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现状、碳排放强度,探索一条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路,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克拉玛依资源型城市的确定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具体来讲,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二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基于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高天明等的研究成果,我国资源型城市界定的主要指标及取值为:城市采掘业从业人员人口百分比≥10,或者矿业产值GDP百分比≥6.如果二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则该城市具有显着的资源性特征.
历史上克拉玛依市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是1955年勘探开发的我国第一个大油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由表1可以看出,克拉玛依市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城市总人口的百分比始终在17%以上,大于资源型城市采掘业从业人员人口百分比的界定值(10%);采矿业GDP百分比最低为47.6%,最高达到78.3%,远大于资源型城市矿业产值GDP百分比的界定值(6%).因此,克拉玛依市是具有典型资源特征的“先矿后城式”的资源型城市。【表1】
3 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克拉玛依市1958年的三次产业比重为0.3、95.5、4.2.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12年演变为0.6、87.9、11.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基本没有变化,始终较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较为明显,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最高达到96.2%,最低为83.6%;第三产业比重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已超过10%.总体来看,克拉玛依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不大,始终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缓慢上升。另据所收集资料显示,2011年克拉玛依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远低于新疆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占比远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表2】
4 克拉玛依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消费现状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燃料、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克拉玛依市的一次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克拉玛依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3个阶段特征。第一阶段:2001-2003年,克拉玛依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2001年的281万吨标准煤加速上升到2003年的372万吨标准煤,增加了近100万吨,增幅达到32%;第二阶段:2003-2009年,能源消费由372万吨标准煤增加到47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量不足20万吨,增幅较低;第三阶段:2009-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由500万吨标准煤增加到69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0多万吨,平均增长率达到11%,能源消费总量呈迅速上升趋势。根据统计,2010年克拉玛依GDP总额为711.35亿元,占新疆GDP总额6610亿元的10.76%;同年,克拉玛依市能源(以煤炭、燃料油、天然气进行统计)消费总量为592.13万吨标准煤,占新疆能源消费总量(5757.9万吨标准煤)的10.28%.【表3.图1】
5 克拉玛依市单位GDP能耗及吨标煤创造价值
单位GDP能耗即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是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同时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
由表4可以看出,2006-2012年,克拉玛依市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逐年降低,能源利用水平逐年提高。资料显示,2009年,克拉玛依市单位GDP能耗1.70吨标煤/万元,低于全疆的1.93吨标煤/万元,但高于全国的1.37吨标煤/万元;2012年,中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所创造的GDP价值为1.4万元,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5万元、美国水平3.1万元和日本水平5.0万元。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能源部副部长陆佑楣测算,在能源消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单位GDP能耗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GDP规模可达到87万亿元;达到美国水平,GDP规模可达到109万亿元;达到日本水平,GDP规模可达到175万亿元。可见,我国经济活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全球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克拉玛依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未来克拉玛依市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表4】
6 克拉玛依市CO2排放情况
低碳经济的测度指标除能源利用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发展外,还包括碳排放。碳排放量是区域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CO2的绝对数量,碳排放强度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的发展即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单位GDP所产生CO2排放量的降低。
6.1 克拉玛依CO2排放总量
据研究,1吨标煤燃烧所排放的CO2量为2.45吨,结合历年《克拉玛依市统计年鉴》中人口、GDP、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数据,对2001-2012年克拉玛依市CO2排放总量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和图2.2001-2012年,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工业CO2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1%,高于克拉玛依市GDP的年均增速(7.8%).2001-2003年CO2排放总量增长较快,由687.91万吨上升到911.87万吨,年均增长约75万吨;2004-2009年CO2排放总量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年均增长47万吨。2010-2012年CO2排放总量增幅继续加大,年均增长近80万吨。另据资料,2010年克拉玛依市CO2排放总量占新疆CO2排放总量的10.3%,与GDP占比一致。由图2可知,2001-2012年,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工业CO2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1%,高于克拉玛依市GDP年均7.8%的平均增速。2001-2003年,CO2排放总量增长较快,由2001年的687.91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911.87万吨,年均增长约75万吨,上升幅度较大;2004-2009年增长幅度较缓,年均增长47万吨。2010-2012年上升幅度较大,年均增长近80万吨。另据收集到的资料,2010年,克拉玛依市CO2排放总量占新疆CO2排放总量的10.3%,与GDP占比一致。【表5.图2】
6.2 克拉玛依市万元GDPCO2排放量及规模
以上工业万元GDPCO2排放量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全市万元GDPCO2排放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CO2排放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全市万元GDPCO2排放量由2001年的4.11吨/万元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2.04吨/万元,此后维持在2.0吨/万元左右。其中2003-2008年的降幅最为明显,达58.0%.另据资料显示,2010年新疆万元GDPCO2排放量为2.59吨/万元,高于克拉玛依市的2.04吨/万元。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CO2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与全市万元GDPCO2排放量相似,由2001年的5.47吨/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2.44吨/万元,降幅达55.40%.2010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CO2排放量为6.53吨/万元,高于克拉玛依市的2.33吨/万元。数据显示,近年来,克拉玛依市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节能降耗的低碳发展意识持续增强。【图3.图4】
6.3 克拉玛依市人均CO2排放量
如图5所示,2001-2012年,克拉玛依市人均C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由20.19吨/人增加到38.87吨/人,年均增长1.56吨/人。资料显示,2010年,克拉玛依市人均CO2排放量为33.44吨,新疆平均水平为6.47吨。克拉玛依市人均CO2排放水平远高于新疆平均水平,且在全疆范围内居于第一位。这充分说明克拉玛依市是一个第二产业极为发达,人口相对较少且增长缓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工业化城市。7结论及思考综上,克拉玛依市是一个“先矿后城式”、具有典型资源型特征的城市。50多年的发展中,第二产业占比始终保持在85%以上,第三产业增速缓慢;一次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O2排放量占新疆的10%以上,全市万元GDPCO2排放量和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CO2排放水平虽逐年下降,但人均CO2排放量始终呈上升趋势,远高于新疆人均CO2排放量,居全疆第一位。【图5】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工业的碳排放强度大致是服务业的2.5~5倍,而且服务业比重每提升1个百分点,工业比重相应的降低1个百分点,总体碳排放强度将平均下降0.8~1.6个百分点,这一过程可称为产业结构低碳化.因此,提高服务业在克拉玛依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克拉玛依市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当前和今后的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仍会持续增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CO2排放增长仍为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的硬约束,也是克拉玛依市现代化进程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将低碳战略全面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推进节能降耗,调整优化产业格局,实施低碳交通工程,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推进低碳技术进步,探索碳金融和碳交易发展平台,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永远是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蓝庆新,曾向东。后哥本哈根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0,(8):23-28.
[2]沈镭。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3]高天明,刘粤湘,丁博。资源型城市界定主要指标和取值研究[J].中国矿业,2010,19(2):29-32.
[4]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低碳经济目标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4):696-703.
[5]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Z].
[6]肖文,樊文静。低碳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J].工业技术经济,2011,(1):27-33.
[7]刘志雄,梁冬梅。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分析及比较[J].生态经济,2011,(1):49-54.
[8]刘新宇。论产业结构低碳化及国际城市比较[J].生产力研究,2010,(4):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