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辽宁省确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2 共637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问题分析
  【第一章】辽宁地区低碳消费模式建设研究绪论
  【第二章】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第三章】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构建
  【第四章】辽宁省确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辽宁省低碳消费体系创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辽宁省确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本章针对辽宁省在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4.1 编制科学规划,引导低碳消费。

  确立实施低碳消费模式,各级政府部门应先行,应将其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应用于执行"十二五"规划,编制制定各类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地区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规划。为了使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首先将节约作为第一要义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本着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是不容忽视的并重原则,以应该将节约资源资源节约、耗能高效减少能耗、循环利用循环再利用、低碳环保为核心作为重中之重,为了促进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以应把节约自然资源和综合利用高效循环再利用作为工作重点,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模式应由放弃简单的、粗放的型模式,接受转变为复合的、集约的模式型,从而实现使经济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把可再利用资源发挥到最大效用,开展生态旅游、特色观光、休闲娱乐等产业。在老工业基地实施辽宁低碳消费模式,使资源枯竭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

  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政府作为管理者,应该作为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引导者,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既是行政决策者,又是社会消费引导者"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变化",而内因的转变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力,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也不例外。

  加强政府低碳行为是推动低碳消费模式的"内因",也是发展社会全面低碳消费的真正动力。

  政府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公共事务管理者,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做好低碳消费的引导者和先行者,充分发挥引领导向作用。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模式项目的资金支持,发展低碳消费模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对节能效果明显的一些重点项目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以待奖励资金的支持范围。政府要指引社会投资的方向,特别是要引导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有利于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项目,给予贷款并放宽财政政策。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加强政府绿色采购,鼓励购买低碳消费循环标识的产品;强制企业进行 ISO14000 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社会媒体和政府相关信息网站要定期发布已经认证的产品名单和生产单位。

  4.2 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政策效应。

  通常资源的价格所表示的价格只是反映开发资源所产生的成本,不能够包含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所产生的成本和导致环境污染所产生的成本,不能准确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这样,致使资源的价格普遍偏低,直接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过量消耗。加快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资源合理价格机制是迫在眉睫的。逐渐完善资源市场体系,推进低碳产品市场流动,调动市场主观积极性。推进税制改革, 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制定低碳消费的税收政策,实施低碳消费的奖励政策、收费减免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刺激公众购买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实行公共部门使用太阳能设备、节能耗材等。通过提高燃油符加税、超额用电费、超额水费等管理办法,来有效抑制高碳行为的消费方式,将绿色生产核算制度纳入社会统计核算体系进行政绩考核。

  首先,深化进一步实施价格改革。要依据辽宁省的具体情况,不断调研研究可实施的促进低碳消费的价格策略和税收制度,并落实促进辽宁发展低碳消费模式中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要不断完善自然资源价格机制,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价格的比例关系,充分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不断完善自然资源价格机制。应陆续出台一些旨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不断完善阶梯式水价和电价政策;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并合理制定原生水价格,采取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要采取更合理的水价阶梯收费制度来限制生活和生产过度用水,实施峰谷电价和阶梯电价制度来制约过度用电的行为。对国家淘汰的类、限制的、能耗高的、排碳大的项目和高耗能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收费。其次,实施合理的合理补贴改革。为了推动低碳消费,补贴和补偿应利用符合政策法规的补贴来推动低碳消费的进程应制定符合发展要求的政策和法规。取消扭曲不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的补贴,利用《反补贴协定》对农业的科研服务给予大力支持,对企业实行绿色技术的改造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对于应充分利用对投资生态农业,投资对农业资源收集和回收再利用起到关键作用的中介企业和环保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奖励和资金支持。最后,完善税费改革。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编制确定总体规划综合性规划和各种专项性规划、区域规划地区性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把低碳消费模式放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参考依据,加强对发展低碳消费模式的专题研究。

  4.3 抓好相关环节,促进低碳消费。

  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应该做到:在资源开采和消耗环节,积极完善适合辽宁特点的各项工艺,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的效率,延长开发周期。在企业生产环节,要强化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在政府消费环节,完善政府低碳采购。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对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内的产品实施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消费和集中消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倡导使用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等;对水、电、气、热实行集中生产和供给,住宅、学校、体育运动场馆、文化娱乐设施集中供给和使用。在社会消费环节,积极提供包括低碳饭店、低碳旅游、低碳商店等低碳消费服务,积极建设低碳消费社区。在个人消费环节,提倡健康文明、科学适度、低碳环保的生活消费模式。

  企业组织结构继续深化改革,建立科学产业链条和复合交叉式循环型生产模式,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型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区域循环低碳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弃物,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低碳经济模式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总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支持并建立循环低碳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应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公共信息,包括区域循环低碳经济的技术革新、管理理念与政策的完善;要进一步跟踪低碳消费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时效性与适应性,并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展低碳消费模式经济的成功经验 .

  4.4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职能。

  以完善和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法律责任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提高准入标准和难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认真执行《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高利用率,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从而推动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达到低碳消费的目的。于此同时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必须维护法律的权威。在行政方面应该加大行政手段,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在环境治理上解决相关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如日本的《家用电器回收法》等针对相关产品的特殊性,对该种产品的回收流程和回收指标做了详细的法律规定。我国在 201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根据该法案建立生产者、经销商到回收企业的相关责任,同时明晰了单位和消费者的法律义务。

  依照该法案同时建立废弃家电回收处理专项资金,确保回收废弃家电在回收和处理的过程中循环利用,确保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强化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再生资源、等相关低碳消费环节。

  此外,现行的环境保护机制主要存在两点不利方面:首先,以当前的技术条件,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因为该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和总体控制要求而制定的;其次,"为了符合过高的标准而必须付出更高的整治成本,甚至超过了税收与处罚的最高线,这就出现:违反法律的成本反而低于遵守法律的成本!"对违反环保法的企业课税过低不利于低碳消费的实现。应提高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合理的废料的价格,使提供废料的人得到适当的报酬,确保常态提供废料,使购买废料的企业也能够获得经济利益。为了实现这种资源优化体系, 应该修改《环境保护法》,使循环可待续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产业,对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实行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对于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

  4.5 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绿色技术的创新。这样以来,我们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以绿色生态技术为突破,转变传统经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必须要从传统重化工业为主导转向新兴低碳产业,怎样石化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将先进设备植入制造业、新能源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行业,作为我们现阶段重点研究的对象;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研究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开发现代绿色服务业,像那些物质消耗低、生态效益好、附加值高、吸收就业多的绿色企业;这将是未来占辽宁省经济比重最大的产业, 是缓解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间矛盾的根本方法。为促进辽宁省生态农村建设,继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发展绿色农业;解决辽宁省长期以来农业上的面源和水源的污染问题,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明确写道,若要实现高科技、高经济效益、少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并且全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必须要坚持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同时以工业化来促进信息化。改变传统产业和落后工艺,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需要靠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助力,努力推进信息化来改造工业。首先,要依靠电子信息与生物工程的参与,加大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投入,做到低能耗、低排放,减少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再者,要禁止生产有害人民健康的产品,强调绿色标准,对不合格的产业进行查处;最后,要坚决抵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比如,对缺水严重的地区,必须禁止耗水大的产业项目,制定各行业的取水量标准并按标准予以实施;加大高耗水企业的监督力度,做好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纺织、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提高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对节能、节水、低原材料消耗的工业应加大扶持力度;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要指导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要按循环经济规则和低碳消费模式进行建设和改造,综合控制企业的土地、能源、资源使用,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发挥产业生态效应,形成低碳循经环济产业链。集中建设供热和废弃物处置中心,鼓励沿海发达地区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密集型产业。在辽宁省中西部地区,应着重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并逐步转向产品深加工和高新技术开发产业,逐步引导乡村企业转型为工业小型集中连片。

  4.6 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制约瓶颈。

  辽宁省只有在绿色能源技术和低碳生产模式上进行发展投入才可以走出技术困境的局面,才能真正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所以辽宁省才有必要将低碳技术作为重点来研发和推广。同时,可以采取对清洁生产企业的鼓励,对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大力发展,提倡节能减排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推广碳中和技术等。在以下领域还应该加大相关技术的提高和深入研究,如电力热能领域、钢材加工制造业、农业化工产业中高耗能环节,提高供热制冷等行业的设备,对环保材料、节能空调、余热发电、节能家电等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开发绿色科技体系,包括资源化、减量化及清洁生产等技术,大幅可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污、高产出、高效益。

  为实现辽宁省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借助低碳消费模式下的现代高新技术,是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那些如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技术、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意义重大的相关技术,应该重点推广,建立标杆示范区;为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的积极开发提供便利条件;对工业废水治理、燃煤除尘脱硫、汽车尾气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等国家重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要加大投入积极攻克技术难题;努力建立一套标准的适合中国自身的工业污染防治体系。

  对于那些如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技术、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意义重大的相关技术,要大力推广,建立标杆示范区;为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的积极开发提供便利条件;对工业废水治理、燃煤除尘脱硫、汽车尾气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等国家重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要加大投入积极攻克技术难题;努力建立一套标准的适合中国自身的工业污染防治体系。继续增加财政投入来扶持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发和研究关键技术逐步完善低碳消费模式技术体系外,还要发挥政策推动的作用,要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够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地融通资金,以确保资金需要,从而为逐步形成完善的低碳消费模式技术体系奠定基础。还可以考虑利用创业板的形式来推动低碳消费模式化的经济发展体系研究与推广应用。

  4.7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低碳意识。

  辽宁省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道路上,如何在系统工程中实现资源节约是我们现阶段的重要探讨。公众的参与不单单要靠社会的倡导,还要提高个人的自律能力。然而,扩大公众参与度也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强化意识,用科学理论支撑观念是必要的,环保教育宣传要着眼于未来,如何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提升环境质量,现实化提高低碳消费比例,这是我们需要学习摸索的。

  借助媒体宣传低碳消费、节约资源发展低碳经济,转变故有消费观念,树立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公众要加强对生态、低碳、环保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进而消费以需求为导向,即使生产成本变高,企业仍倾向低碳产品,因此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又一次起到关键作用。积极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并进行垃圾分类;倡导适度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等良好消费习惯,抵制过度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优先购买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物品,尽可能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养成随手关灯、使用环保购物袋等习惯;多方努力使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低碳消费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当前,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仍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能较好体现低碳经济的本质,基本符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特点,容易被企业和公众接受,也便于实际操作。辽宁省进行的低碳消费实践活动基本反映区域选择模式,能够将低碳消费与生态省、生态市的建设相结合,解决了低碳消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定位问题。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必须要分析 14 个城市的典型特征,如何调动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注重实效地践行低碳消费模式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

相关标签:低碳生活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