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辽宁地区低碳消费模式建设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2 共671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问题分析
  【第一章】辽宁地区低碳消费模式建设研究绪论
  【第二章】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第三章】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构建
  【第四章】辽宁省确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辽宁省低碳消费体系创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2010 年夏,创纪录的高温袭击了莫斯科。起初它只是一轮热浪但酷热天气竟从 6月下旬一直延续到 8 月中。8 月初的俄罗斯西部炎热之至、干燥之极,每天都会发生三四百起火灾,大火吞噬了数百万公顷的森林和成千上万所房屋。农作物也枯萎绝收。

  莫斯科日复一日地笼罩在漫无边际的烟雾中,老人和呼吸系统不健全的人都呼吸艰难,高温和烟雾导致死亡率上升。

  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预防的能力,他们将随着地球毁灭而完结。我们总是对待自然的方法是使它屈服,"控制自然"是一个多么妄自尊大的词汇,面对巨大的力量却没有一丝谦卑。如果我们不那么精于为自己创造利益,不那么怀疑,不那么专横傲慢,而是学着适应地球,并心存感激地对待它,我们将有更好的生存机会。人和自然的联系问题,是人类所要面对的最基础性问题,是无论如何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成指数快速增长,其不仅以各国生产总值为前提,而且更的结合了各国国民总收入的增长 为衡量指标,而标志着这一增长指标的更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经济发展,也是人类历史进程上前所未有的飞跃。在这种世界经济飞速格局下,大数据时代下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趋突出,能源衰竭不足、资源流失短缺、环境严重污染、原生态被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下,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日渐增多,资源、能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现在,亟待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持续、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战略的重头策略。198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采取末端治理模式,采用废弃物资源化的处理方式替代"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但污染物产生这一命题是否合理成为全球科学界最重要的命题之一。然而,几乎所有国家仍然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实践中缺乏有力的措施。直到 90 年代,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逐步形成以避免废弃物产生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式复合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把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今天,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怎样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问题,只有始终贯彻科学基础,本着代际公平的思想,生态环境保护运动才能从片面走向科学,从肤浅走向透辟。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面对巨大的资源、能源、生态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最艰难的阻碍。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工业化进程发展中期,对自然资源、能源依然强烈依赖。

  所以,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我们还需要承受更多。尤为突出的是 21 世界前期,这种资源、能源、环境生态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呈现的阻碍,如再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消耗自然资源、能源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引发社会问题,最终影响经济、社会等更多层面的人民生存危机。最终,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平衡发展终将难以实现。

  因此,要发展低碳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现阶段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1.2 选题意义。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背幅广袤的工业腹地,南濒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沿海城市众多,港口密集,交通发达,公路密度居全国之首,是我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也是东北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但是,低碳消费模式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新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其发展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是解决低碳消费模式在辽宁省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各项困难,是加快转变辽宁省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是提高辽宁人民生活质量、满足辽宁经济永续发展的重要前题。通过对辽宁省发展低碳消费模式的现状分析,建立适用于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并提出确立辽宁省发展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十八届三中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中"生态文明体制"体制改革建设制度中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及其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办法。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意识文明形态,指的是人们在利用客观物质世界及其改造过程中,通过对人的关系积极调整、改善和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从而在人和社会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建设有序的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上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辽宁省城市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该反映国家对消费的基本政策,待构建一种生态文明体制下的低碳消费模式。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生产的起点,体现人类文明进步上建立的低碳消费模式,是有利于资源的重新整合配置,是有利于构成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有利于促进新的产业结构链;从而调整产业结构,改良经济结构,增强新经济模式缓冲力,目标是建设资源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本文在低碳消费模式理论概述和国内、外低碳消费模式概况的基础上,设想构建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总愿景下,探索适用于辽宁省发展生态型经济的低碳消费模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低碳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不仅满足现如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是满足代际公平的重要保障,这将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低碳消费模式意在改变故有消费习惯,引导和倡导低碳消费行为,运用低碳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可待续发展。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鲁守格(2011)认为,低碳消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低碳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低碳消费是应对全球气温变暖危机的现实需要。

  张宏武(2012)认为,二氧化碳的减排要求低碳消费的发展;资源节约型转变要求低碳消费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合理性要求低碳消费的发展。

  刘世堂(2013)认为,当人们将低碳消费融入一种生活态度、习惯、价值观时,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的各个单元互助共生、协同发展,均衡分配,构成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那么,这种生态化消费模式会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从而使生态环境更加改善。当然低碳消费,改善生态环境模式最终形成必须由公众、政府、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支撑下,共同努力方可奏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刘华容(2010)认为,低碳消费实质就是凸显"低碳"这个价值取向的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学者认为,在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在此生产关系下,消费的理念和物质资料供给与利用,也就是当代消费者在面对自然与社会、人与人的代际责任和态度上,能够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积极的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一种消费模式。这完全是一种基于生态文明、自然科学、社会健康的良性行为模式。建设低碳消费模式的根本是推动全社会低碳生产,它能够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满足全人类的现实客观需求,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最终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鹿英姿、李胜毅和鹿道云(2011)认为,城市高碳消费模式亟待转变,高碳消费模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高碳消费模式致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高碳消费模式进一步加重了全球气候问题。

  综上所述,低碳消费模式是满足人类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体现,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模式具体解释了低碳消费的对象和方法论,满足代际公平的前题下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生态问题,是实施可待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式。在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实施发展低碳消费模式是刻不容缓的。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生态理论最早在马克思主义中所主张的是生态的合理性问题,强调"最少地生产满足更好的生活".理想的消费不应只是简单的满足人的需求,更是要对消费品质量的重视,过渡消费就是浪费,强调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要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结合资源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性原则,注重精神消费和理性消费之间关系。《经济理性批判》中作者指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过度趋逐利益,即资本主义的经济失理性。生产主要是为了交换,为了获利润,只有在生产出来的产品完成消费以后,利润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得以实现,那么在这种方式下,必然是生产越多,消费得更多,收益才能越好。

  他说道,"只有最大量的消费和需求,才能在资本的增值上获取最大地回报,结果造成企业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发展,导致日益加剧整个经济领域的浪费,不限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冲动,不约束自我来降低消费机会,生态是不太可能的。

  社会终究是要发展,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且交换价值是从属于使用价值的。"人口越来越集中,商品需要量与商品功能质量需求也断提高,要以巨大的能源和资源对此来支撑,那么污染环境等生态危机将是再所难免的。

  资本主义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通过"假性需求"来刺激人的"虚假消费",使资本延续并不断增加,使人的消费活动异化,这种异化不仅超出人对自然环境的原有承载能力,还激化了自然的矛盾,最终引发这种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资本是一种无限制的扩张",奥康纳指出:在人类和自然的历史联系处于一种辩证逻辑关系。

  马克思一方面想要把总体意义上的劳动生产过程和生产力相统一;另一方面,他又对当时的农村土地数量与质量的生态问题感兴趣。美国的市场是一种贫富差异性悬殊的消费,它延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体思想,以规模生产消费品为主导,以信贷方式引起消费者进行超前性消费,政府还不断刺激社会福利性的高赤字消费。

  印度学者萨拉·萨卡说"不仅因为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原料在生产任何东西之前必须被加工。"马克思主义学生态学家福斯特严厉地批判了"技术崇拜"这一资本主义毒瘤。资本主义将技术作为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因素,把解决生态危机依靠科技的发展作为根本方法未免显得太过幼稚了。

  岩佐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的是资本主义逻辑,这种逻辑片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生态平衡问题是从未关心的。因此"资本的逻辑始终导致生态破坏,在这种逻辑下产生不出积极保护环境的因素。"所以,生态环境逻辑与资本逻辑是相对立的。生态逻辑就是在人的更好的生存中发现价值,这种价值在生活与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中,人类所反应出的生活态度及生产方式。

  岩佐茂还说:"技术开发不仅要考虑环境因素,还要注重新产品的质量以及回收再利用能力。"萨拉·萨卡认为,"技术环保可以在通过技术等其他设备在原生产地点减少污染物产生。"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又从"技术逻辑开始改革",以经济的维度完成工业资本在所有权的完全占有,控制力的集中化方面在趋势与空间上的集中化趋势之间,有着历史性的关联存在。"奥康纳说。

  英国:英国计划"零排放"模式,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作于节能改造,融资清洁能源结构。给予财政奖励。商场销售商品要求具备碳排放标签。设立碳信托基金会,联合推动低碳城市项目。设立"公式交通制",鼓励少开车、多乘公交或骑车。住房要按"绿色评级分"、"可持续住宅标准"进行商品房买卖,设置 A 级至 G 级 7 个级别,F 或 G级住房的购买者,可免费的或有优惠得到"绿色住家服务中心"改进能源措施,这类都是社会服务的内容。

  英国现阶段发展低碳消费是以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来推动的。

  美国:新能源政策 "低碳美元"是集中了奥巴马政府低碳政策的绿色新政出台:

  通过了《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低碳美元"将取代"石油美元"成为美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美国新型公共住宅是降低碳足迹的重要方式,产品以"绿色、低碳"作为产品生产的出厂标签。

  北欧:瑞典将环保驾车的内容纳入新的驾照考试制度,成立全世界"首个环保驾照考试制度".

  瑞典小城维克舒尔是欧洲人均碳排量最低的城市,从 1996 年就开始颁布一项世界唯一的项目"维克舒尔零化石燃料计划",在供热、能源、交通商业和家庭中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取消电力直接供热。目前维克舒尔主要能源来自于太阳能、生物能、水、地热能。瑞典社以高消费--高福利--高税收的社会雏形,这种消费模式中不动产占消费比例最大,其次是高档耐用消费;此外瑞典消费模式是高税收制度,特点是低效率、高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等的逆效益。

  日本:建立起成熟的低碳社会发展框架后,相继启动"面向 2050 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50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1990 年水平上减少 70%的可行性研究"、"面向低碳社会的 12 项行动"等研究计划,倡导低碳生活。日本建立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社会,主要实施方式有:削减垃圾总量、能源绿色项目、"零排放交通"、节能公寓等。低碳理念还杂糅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实施居室要用环保玻璃,出行要乘公共电车或者私家车要"保速减碳"等。

  日本实行试点城市,包括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神户等,鼓励环保补贴政策,以低工资、高储蓄、高积累、高投资、高速度是日本消费模式的几大特征。

  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是从减少碳排量、提高能源能效以及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三方面进行研究。低碳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观念和经济观念,是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的总体背景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产品的研发动向,影响低碳产品投放市场的比例,限制高碳排量的产品或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产品和行为。低碳消费模式更着眼于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当前拉动内需的关键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的新方式是低碳生产。首先,低碳生产方式要融入生活;其次,低碳产业要满足物质生产;再次,低碳投资项目能科学理念。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低碳的内容应该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框架之内。,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不但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创造新型低碳投资和不断扩大低碳商品贸易交流,从而改变传统生产供给需求方式。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调整地区间经济结构,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以低碳消费模式内涵和相关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研究国内、外低碳消费模式现况,以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启示;针对辽宁省低碳消费概况研究,分析现时存在的问题,以辽宁省发展低碳消费模式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区域资源特点与经济结构特征,根据环境特点、地域结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程度、政治因素等构建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

  1.3.1 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论文介绍低碳消费模式内涵等相关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低碳消费模式概况进行研究分析,揭示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目的在于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探索低碳消费模式。在介绍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选取典型城市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以辽宁省区域特征为出发点,探求适用于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探索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是奠定中国低碳消费模式的实践基础,为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提出对策建议,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化进程研究和现阶段历史任务的重要探索。

  1.3.2 研究方法。

  本文在构建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结合了国内、外关于低碳消费模式的先进经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主要有: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国内、外已有的低碳消费模式,并从中得到启示,对构建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提供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实证分析法。根据对国内低碳消费模式研究,以及对辽宁省自身特点和低碳消费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辽宁省发展低碳消费模式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给出对策及建议。

  分类法。根据辽宁省内各区域特征进行分类划分,结合各区域因素自身特点,进行模式构建。

  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并借荐先进经验,构建适用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

  1.4 本文特色及创新

  本文特色及创新之处是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构建了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辽宁省目前尚无成型的低碳消费模式。通过分析辽宁省在构建低碳消费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以辽宁省区域特征为出发点,将辽宁省的环境特点、地域结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程度和政治因素等相关信息整合归纳并分析,结合辽宁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产业布局等特点,构建适用于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

相关标签:低碳生活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