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自学论文

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1 共335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探究 
【第一章】自考辅导班学生心理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湖北省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第四章】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改善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自考学生心理健康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4 湖北省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自身素质因素

  从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专职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在青春期的后期阶段。在此期间,为学生的个性是建立一个逐渐平稳人格结构,是从十几岁改变和成人的过渡,逐步心理的家人和父母完成,因为经济上的依赖,独立和成熟我摆脱路径。这个时期是戏剧性的变化在生命发展的时期,他们每个人,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你会遇到一些会发生重要的发展挑战。在众多的研究型大学,学生的显着部分已被证明,发展成各种你将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发生混淆正确很困惑甚至心理障碍。

  4.1.1 自我认知及定位的偏差

  自我认知失调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过高或者自我认知过低两种情况。自我认知过高,即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表现为自傲和自以为是心理,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自我认知过低,主要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表现为自卑、自惭形秽。而全日制自考生正是在“自我认知过低”这一点上表现较为明显。

  造成自考助学班学生自我认知障碍的原因有多方面,从自身因素上来看,主要是因为自考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较低。基础理论不扎实,自制力、自学能力较差,以及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直接影响到自我定位不正确,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矛盾、焦虑、烦躁等情绪,从而破坏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4.2 家庭环境因素

  通过随机对部分在校自考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包括对部分在校自考生家长进行访谈,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4.2.1 父母自身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

  当问到“您认为您的父母理解您吗?”仅 19.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很理解。自考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向家长倾诉和求助,笔者又通过随机对自考助学班学生家长的访谈发现,对“健康”这一概念的了解,大部分家长仅认为孩子身体健康、听话、乖巧、学习成绩好就是健康的。由于家长缺乏对心理健康及心理治疗的正确理解,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常常是难以接受的,或者有些家长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院。导致治疗不积极,不仅耽误孩子治疗的最佳时间,到最终还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

  4.2.2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

  在问卷调查中,仅15.4%的自考生在感到苦恼、烦躁时,会求助家长;在问到多长时间会给家长打一次电话时,52%的学生一周与父母打一次电话、10%的学生一个月与父母打一次电话、2.8%的学生竟然选择一个月以上与父母打一次电话。

  4.3 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是自考助学班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直接影响着自考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学校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学校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不断优化其消极方面,从而更有利于自考生心理健康发展。笔者通过走访部分高校自考助学单位,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3.1 助学管理不到位

  高校自考生虽然身在普通高等院校,但与其他普通本科生在日常管理上是不同的。在受访者中,大多数都提及到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部分自考助学单位的学习环境较为简陋,住宿环境较为恶劣,配套教学设施存在欠缺现象。这种不公平的对待打击了自考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些学生会有一种“自卑”心理,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3.2 师资队伍不稳定

  由于助学班所有的课程都不受高校教务处管理,加上助学单位为节省开支,降低了自考助学班课时费等原因,很多在编的教师均不愿意带自考助学班的课,很多自考助学班不得不聘请或全部聘请在读研究生兼任教师,这些“老师”大多数缺乏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有的对社会助学的特点、自考生及其学习特点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因此,常常会导致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尴尬情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47.4%的学生把自己学习效率低归因于任课老师上课不生动;当问到“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是否满意时”,21.8%的学生持非常满意态度、19.6%的学生持满意态度、33.4%的学生认为一般、19.8%的学生感到不满意、5.4%的学生感到很不满意。仅5.73%的自考生在感到苦恼、烦躁时,会求助老师;当问到“您认为老师们关心您吗?”34.8%的学生感觉一般般、9.8%的学生表示不关心或很不关心;当问到“您如何评价您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平时的工作时”,15%的学生感觉非常满意、26%的学生感觉满意、51.8%的学生感觉一般、7.2%的学生持不满或很不满的态度。同样,在访谈自考助学班的代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大部分都认为工作待遇较低,发展空间较窄,被问到“是否愿意长期留下来任教”时,大多数人都保持了沉默。教师的流动性大,势必会影响助学工作的稳定性。(如图4.1)

    4.3.3 助学课程不完善

  从自考助学班助学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分析,有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课程内容陈旧。自考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焦虑等不良心理与学校教授的课程内容严重与社会主流脱节有关。课程内容不合理的突出表现是课堂内容陈旧,学生上课积极性较低。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在自考助学班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以通过该课程为目标,缺乏相应的为就业需要而提供的实践环节的课程。例如,自考电子商务专业中有多门与计算机运用有关的课程,在学习该门课程中,大多数教学老师会照本宣科地将书本上知识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识记,没有专门的上机运用计算机的环节。如此,便造成了学不能用,用非所学的问题,给自考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困难。

  第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大多数自考助学班还没有像普通高校那样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没有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必要的物质设备投入,学校过分强调自学考试的通过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心理产生偏差。即使有些学校摆上了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关机构,安排了有关教师和咨询工作人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目前担负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很少。

  不仅如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大多不是专业的,从整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高。

  4.4 社会环境因素

  4.4.1 社会舆论有偏见

  社会舆论是指被社会上一般人所认同,能引起大多数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的看法,并通过长时间发生效力而成为一种较为稳定且指向一致的心理制约力量。由于自考生与统招生在招考和教育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同,导致社会舆论中存在着歧视自考生的现象,而自考生也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面对社会舆论对自考生的质疑和偏见,他们自身更容易接触到负面的评价信息,经常会觉得低人一等,内心存在失落感。

  另外,在访谈过程中,大多数自考生也都会谈到社会认可程度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从访谈记录中截取的部分内容:前段时间去了一个公司实习,同事在闲聊中问起我的在哪里读的大学,我不好意思告诉对方自己是自考学历,随便跟他说了个大学的名称。同事夸我就读的大学好,同时小声告诉我说某某同事是自考的。我听了之后心里特别难过,觉得自己像是偷吃的老鼠似地,感觉社会上对自考生还是不认可的。我总是担心别人知道我是自考生而看不起我。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的自考生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所在学校的看法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4.4.2 政府扶持力不强

  中国的自学考试制度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完善,无论从形式、内容、管理措施上也都积累了大量经验,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协助。但是,自考助学班学生仍需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扶持。现阶段全日制自考生还不能像普通大学生一样,享受到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生医保等优惠政策,家境贫困的自考生进校园求学显得更加艰难。自考毕业生不能像普通高校学生一样享受就业见习、失业救助、“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应征入伍等就业优惠政策,在人才市场求职应聘往往受招聘单位的歧视。大学生就业难,自考生的就业则犹如雪上加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