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总结
本文以少数民族创作题材的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创作经验,得出以下总结:
(1)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真实性、地域性、生动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而其充分的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民俗特征、宗教信仰而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在对藏族发饰的现代转化创作过程中,笔者有深刻的体会,一个发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材质的珍贵和上,更体现在少数民族发饰特征背后的民族文化中。
在搜索少数民族发饰创作的绘画作品以及相关题目的文献时,一批作品享誉国内外,影响力颇大,这是当今绘画创作领域不可或缺的财富。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绘画作品并不多见,如何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应成为艺术家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2)通过对藏族发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学习和了解,从中吸取了发饰的艺术形式,综合了藏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将传统藏族民俗与现代绘画技法结合,将藏族发饰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创作中也大胆的使用了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以此来展现藏族发饰中纯粹而浓厚的艺术文化,张显藏族人民热烈淳朴的个性。
(3)同时在创作中参考了大量现代绘画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从中借鉴了现代绘画创作理念以及方式方法,摒弃客观再现藏族发饰,主张将藏族发饰的文化内涵以及色彩用半抽象、半写实的绘画语言,描绘笔者内心对藏族发饰的主观情感,强调作者的绘画的自由性和自动性的创作方法。借此也希望更多的艺术家选择以少数民族题材为题材进行创作,让更多的绘画爱好者关注少数民族,将其文明与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管彦波。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发饰文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2]贡保草。藏族女性发饰研究。2004 第四版
[3]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李春生。中国少数民族发饰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
[5]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1;
[6]梁一儒。民族审美文化论。民族出版社。2008;
[7]毛秀月。谈女性发饰的文化内涵。汉字文化(期刊)1991.4;
[8]郑京华。少数民族发饰文化探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2;
[9]索代。藏族文化史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9;
[10]祁春英。中国少数民族发饰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2;
[11]伦珠旺姆,昂巴。神性与诗意。民族出版社。2003.8;
[12]张去。青藏文化。梁宁出版社。1998.6.1 第一版;
[13]佟锦华。藏族传统文化概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2 第一版;
[14]GUAN Yanbo.China head wear 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2006
[15]ZOU Yuejin.A new Chinese art history.Hubei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of the first version of.2003
[16]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讲述美术出版社。2000 第一版
[17]邹越进。艳俗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第一版;
[18]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 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第一版;
[19]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一版;
[20]徐宏。平面形态的创意与表现。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3 第一版。
致谢
历时数月,我终于完成了本篇论文的撰写以及绘画作品的创作。在此,我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以及培养我多年的印刷学院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导师田忠利教授。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田老师给予了许多的建议和支持,使我获益匪浅。此外,田老师严谨治学、兢业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和同学们,在此向田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感谢给我一个审视两年半来学习成果的机会,您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