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广场舞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因此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比如,在政府管理方面,承办此类场地一般接触的是城管执法与环保局,基本不需要跟工商局、税务局、文化局等这类职能部门打交道,这样会导致政府对于管理的不全面,一方面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行使,一方面在参与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后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得以解决。并且由于没有工商部门的介入,此类经营场地一般都不具有严格的公平性,各个场地地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出现有的场地由于“先到先得”,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规模和人群发展都占了优势,因此在调查中,规模较小场地的负责人也透露出了想要扩大规模但苦于现实条件不允许的无奈。所以说,广场舞作为一种在民间流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规范与宗旨能够使“全民健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1.4.2.2广场舞的价值
广场舞具有独特的艺术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从14、15世纪的意大利出现至今,已经打破了国籍、地区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人类新兴的体育健身项目,风靡全世界。
1.4.2.2.1健身价值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钝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身心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广场舞能够消除多余脂肪,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髙人体四肢与躯干及全身的协调能力。国内外许多学者也都对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进行了生理运动指标的测定和研究。他们从能量代谢率、能量消耗和运动心率变化等生理指标分析,认为体育舞蹈是最好的室内外娱乐活动。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在广场舞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形象记忆、概念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记忆力会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通过广场舞练习以及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
1.4.2.2.2健心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说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意力必然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妤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广场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从而促进心理障碍的消除的作用。所以参加广场舞这项运动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1.4.2.2.3健美价值广场舞的练习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用心灵共舞,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姿中,并以舞蹈技艺形神一致地表现出各种动与静的姿态,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体现出美的姿态、美的造型,创设出体育与艺术、健与力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因此,广场舞练习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参加广场舞练习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强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加骨豁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作用。
1.4.2.3广场舞的特征
广场舞从表演形式上来划分较科学,从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不是说什么舞蹈都适合广场表演。广场舞有着自身的特点。
1.4.2.3.1广场舞的特殊性鲁迅曾经说过,“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直接性。”失去了“直接性”,必然影响损害“美的享受”.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表演,剧场表演舞台幕布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演员至少有三个面对着观众直接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大家一起交流舞蹈的动作,一起商量这编排这场舞蹈,所有人既是演员,又是老师。这是广场舞的第一特征一特殊性。
1.4.2.3.2广场舞主题欢快由于广场舞蹈表演形式的特殊性,表演现场三面或四面都是观众,表演舞台和观众是整体的,表演现场人头攒动火暴热闹。这就使得大多数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一定是热情欢快的,用舞蹈术语讲这就是“情绪舞”.这种表演形式决定广场舞蹈不可能表现悲悲切切的内容或非常有意境的作品。这是由广场舞蹈的特殊表演环境来决定的。比如现在最火的广场舞之一《最弦民族风》,歌曲既被大家所熟悉,旋律又轻快有动感,动作编排又不需要太复杂。再比如最近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动感的音乐加上趣味的骑马舞动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让所有广场舞的练习者所学习演绎。所以,只要是主题欢快的歌曲,在广场上都能被拿来一跳,这样既能愉悦人的心情又能让大家很快的接受。所以说内容简洁欢快是广场舞蹈的第二个特征。
1.4.2.3.3广场舞的集体性、自娱性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蹈一定是在广场上表演,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表演人数不能太少。所以广场舞蹈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在宽阔的场地中表演大多都不用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形式来表演。
自广场舞蹈产生以来自娱性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征。民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并不需要追求名利,完全是为了娱乐。如正月十五闹红火,晨练时的广场舞,大部分都是民众自发性的表演。大家都是利用舞蹈来行发情感,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产生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决定广场舞自娱乐性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广场舞自产生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
1.4.2.3.4广场舞的因陋就简广场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场地的需求、组织形式都是很简单的:一处空地,几个兴趣爱好相同的人1内容上,舞蹈结构上都不能搞得过于复杂,只能用饱满的情绪和队形的变化来博得观众的喜爱。所以因陋就简是广场舞蹈的第四个特征。
1.4.3民族舞蹈与广场舞旳联系
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广场民族歌舞作为口头及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关的再现与记忆。真如《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发展纲要》中所提到的:“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
广场民族舞蹈存在的前提是广场和参与人群。就目前来将,全国范围内的城镇都拥有了自己的广场,而且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参与的群众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只是对广泛的广场和群众的片面了解,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地方还远远不够。总的来说,西部地区的分布要多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要多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乡镇多于城市。这种现象是因为少数民族舞蹈源于民间的特性反映出的。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地方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资源,在广场上播放民族歌曲,发动群众学习民族舞蹈,这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的传承氛围,使民族民间歌舞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