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新自贸协定》实施前后乳制品及奶粉进口量年度分析。
新西兰乳制品在国际上极具竞争优势,从 1999 年起,新西兰就登上了中国进口乳制品的第一大来源国的位置。近年来,新西兰对中国乳制品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中国进口新西兰乳制品的绝对量在快速增加;(2)新西兰在中国进口额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上升。
从上表中的数据我们看到,中新自贸协定实施以前,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和奶粉无论在数量还是在整个乳制品进口中的占比都相对比较稳定。从量上来看,2004 年-2007 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上下浮动不超过 3 万吨,奶粉的进口量上下浮动也不超过 3 万吨。从占比上来看,2004 年到 2007 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占全国乳制品比重保持在 30%-35.5%之间,奶粉占全国奶粉进口比重保持在 73%-76%之间。中新自贸协定是从 2008 年 10 月开始实施的,而 2008年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和奶粉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对乳制品和奶粉的进口情况,我们可以假定三聚氰胺事件虽然会大大影响我国进口乳制品的量的变化,但是对从各国进口的乳制品的占比影响不大。而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发现《中新自贸协定》实施之后,乳制品和奶粉的进口来源明显的向新西兰集中,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 40%以上,而且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奶粉占比一直保持在 81%以上,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一上升趋势说明《中新自贸协定》在中-新乳制品交易中产生了比较显着的效果。
3.《中新贸易协定》实施下奶粉进口月度情况分析。
下面我们就新西兰的奶粉进口情况及其关税税率进行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新西兰是我国主要奶粉进口国,因此,我们来看看《中新自贸协定》对我国奶粉月度进口情况的影响。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自从中新协定实施以来,我国奶粉进口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这种趋势随着实施的深入更加明显。上图中我们看到 2008 年 1 月-9 月(中新自贸协定是 2008 年 10 月 1 日实施的),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数量较为稳定,10 月份开始奶粉进口季节性波动开始明显。通过比较 2009 年和 2010 年的数据,我们看到 2 月份、5 月份、9月份是奶粉年度进口趋势图的三个波谷点,9 月份是全年奶粉进口量的最低点,通过了解发现,新西兰与我国的季节变动是呈相反趋势的,我国 6 月份时新西兰开始进入冬季,乳制品产量进入淡季,我国的乳制品进口量也因此进入了淡季。
而我国 9 月份时,新西兰进入春季气温开始回升,乳制品产量开始增加,我国从新西兰开始进口的乳制品也随着增加。 2009 年的特保措施是在 6 月份启动的,2010 年的特保措施是在 4 月份启动的,虽然两年的特保措施启动时间不一致,但是两年的奶粉月度进口量变动趋势完全一致,且 2010 年奶粉的月度进口量都明显高于 2009 年。笔者认为,我国奶粉进口量与新西兰乳制品产量两者之间的关系越相关就越说明我国奶粉受控新西兰乳制品,而受控制程度越大越能反映我国处于被动地位。
3.3.2 《中新自贸协定》签订后中国-新西兰乳制品贸易前景预测分析随着《中新自贸协定》规定,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关税税率比优惠税率更低,再加上新西兰牛奶的收购价格比我国低16%以上,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关税已经不再成为新西兰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屏障。而据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乳制品消费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消费具有非常好的顾客忠诚度,婴儿体制较弱,对奶粉的有一个适应期,一般妈妈选择了一个品牌的奶粉如果不发生什么重大问题一般不会轻易更改奶粉品牌。新西兰奶粉质量好,再加上近来的关税逐步降低的优惠,新西兰奶粉具有十分大的优势。因此,在未来几年,随着国内对乳制品需求的不断升温,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将可能出现激增的现象。
自2009年以来,进口乳制品尤其是奶粉价格一路飘高,再加上乳制品实行下调关税,对国内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关税的降低,进口奶粉在国内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将直接导致国产奶粉用于品牌宣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成本增加,利润将再一度被压缩。目前国内外奶粉品牌与国内奶粉品牌基本各分天下,进口奶粉基本上占领着高端市场,而中、低端市场则是国内奶粉占据。由于市场分层明显,因此关税降低并不会在短期内使市场发生太大的变化。随着关税降低,如果企业市场战略不变,进口价格也相应降低,竞争力会更强,国内奶粉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增大。
3.4 关税调整对乳制品品种结构的变化分析。
中国乳制品进口主要是奶粉和乳清粉两种产品,奶粉和乳清粉在整个进口中所占的份额达到了乳制品进口的90%左右,其他乳制品所占份额较少,而且这种比例一直维持着得比较稳定。2005年以前进口奶粉106876t,总金额为2.32亿美元,占进口乳制品总额的50.74%,进口乳清18.75万t,总金额为1.57亿美元,占进口乳制品总额的34.32%.
从上表趋势图可以看到,1998 年以前各种乳制品的进口都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增长变动也比较小,从 1998 年开始随着国内乳制品消费的增加,各种乳制品进口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奶粉和乳清粉增长迅速,奶粉在我国入世以后进口增速很快。我国的进口奶粉主要是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的进口,从进口奶粉的品种结构看,从 1999 年开始,全脂奶粉进口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脱脂奶粉的增长速度,进口量也要远大于脱脂奶粉的进口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之间的数额差越来越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我国在 1991 年进口的全脂奶粉数量为 10098t,进口的脱脂奶粉数量为 23443t,再加上全脂奶粉的年增长率快于脱脂奶粉,基数大增长又快。1992 年到 2005 年间我国全脂奶粉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14.13%,而脱脂奶粉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4.37%.到了 2005 年我国全脂奶粉进口量增长到64231.86t,而脱脂奶粉的进口量仅为 42645t,全脂奶粉的进口量大大高于脱脂奶粉。但是对于另外几种乳制品譬如说酸奶和鲜奶几乎在这十几年中间进口量没有增加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而酸奶和鲜奶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即都是属于液态奶,液态奶相对于固态的奶粉、干酪而言体积较大,需要一定的保鲜技术,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不太适合长远距离的交易。随着国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事务的新鲜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新鲜的偏好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本地所产的奶,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液态奶进口增长不快甚至下降。从上图我们也看到了液态奶进口呈现下降趋势:从鲜奶来看,2001 年鲜奶进口量为4312.19t,到 2005 年下降为 1330.56t;从酸奶来看,酸奶的进口量 2005 奶牛的进口量不到 2001 年的五分之一。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对奶油、黄油、奶酪的需求不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也开始慢慢接触到西方的饮食,上图显示奶油,黄油,奶酪在 1998 年进口量处于较低水平,从 2001 年开始都有增长趋势。2001 年黄油和奶酪的进口量分别为 1498t 和 1905.29t,到了 2005 年已经分别增长至 12835t 和 4325t,在此期间黄油平均增长率为 71.09%,奶酪平均增长率为 22.75%,黄油的进口增长非常迅速。这不仅跟我国的对西方文化的饮食习惯开始接受有关系,也跟我国的关税税率下降,改革开放程度加深有关系。加入 WTO之后,我国乳制品关税大幅下降,奶粉、黄油、奶酪等的优惠关税税率从 50%下降到 2005 年 10%-12%之间。关税水平迅速降低,再加上国内供求缺口增加。比如说我国奶酪制品从 2001 年的 397.49 万美元,占乳制品进口总额的 1.83%增加到 2005 年的 2638 万美元,占乳制品进口总额的 5.76%.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增长却十分迅速。在 2001 到 2005 年之间,奶酪年平均增长率为 41.42%.而 1992年至 2000 年之间我国奶酪进口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 20.44%.这说明关税下降对我国奶酪进口有较大影响。
入世以前,奶粉和奶清粉就占有绝对的大比例,在 1998 年到 2002 年奶粉和乳清粉占整个乳制品进口的比例分别为 93.02%、92.04%、91.82%、88.99%、89.55%、。入世以后,这两种乳制品的进口量仍以 16.19%(奶粉)和 11.87%(乳清)的年平均速度迅速增长,在基数大而增长率又快于其他乳制品的基础上,这两种产品的占比继续增加,2003 年-2004 年进口占比达到了 89.73%、91.14%.
从国内市场来看,在众多的乳制品细分领域中,液体乳产品是发展较好的领域之一,产销量和市场规模均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国内企业伊利、蒙牛、光明等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国外品牌主要集中在奶粉领域,这主要跟保质、运输等成本有关,关税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较小,这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在液体乳领域受到的外资挑战相对较轻。
2008 年之后,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乳制品各品种的进口比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奶粉在进口乳制品中比重增大,2010 年进口奶粉甚至在整个进口乳制品计算中超过了 50%.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鲜奶和酸奶在进口乳制品中仍然处于极少的比例,鲜奶进口量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量并不多。奶酪如前面分析的一样,在进口量上逐年增加,虽然增加的量不多,但是增长率比较快,这跟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稍微发生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3.5 关税政策对乳制品进口贸易的效果评价。
从 3.2 中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乳制品进口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增长-保持稳定-增长:从 1992 年-1998 年进口量维持比较稳定的水平,1998 年-2005 年进口量呈现上升变化,2005 年-2008 年进口量增长不明显,保持进口量在 35t 以内,2008 年之后,乳制品进口增加较快。这中变化趋势跟我国乳制品税率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当税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不变时,进口量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税率下降时,进口量增加,税率变动在乳制品的进口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从 3.3 中我们看,与不同的国家签订的不同协议对我国乳制品从不同国家进口比例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制品由于其具有先天优势,在我国乳制品进口中一直保持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中新自贸协定》的签订,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挤占了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占比,但是笔者相信随着《中澳自贸协定》谈判的进行,澳洲的优质奶产品将来的占比也有可能得到一定回升,虽然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在将来也有可能对国内乳制品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也可以牵制新西兰奶产品对我国奶产品行业的垄断程度,欧盟和美国由于其国内对农产品补贴比较高,近年来在我国的进口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这两个国家对其出口农产品补贴政策的取消,其在我国的乳制品进口优势得到了限制,进口所占比例将会有所下降。从 3.4中我们看到乳制品进口中奶粉和乳清粉是进口的两个主要品种,这两种产品占据了整个乳制品进口的 90%以上,而且在近年来的增长率非常大,远大于其他乳制品进口的增长率,其中奶粉的增长更快,尤其是在《中新自贸协定》签订之后,加上国内奶粉事件的催化,奶粉的增长在近年来呈现疯狂增长态势。液态乳制品在进口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增长也很小。乳制品进口结构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我国国内乳制品行业想要在现在这种税率极低,国民对国产乳制品信心度不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针,先攻破国内液态奶市场维持自身企业生计的情况下,提高自己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通过时间的推移和信心的培育,国内乳制品产业健康发展一定不成问题。
总而言之,不管是随着加入 WTO 协议规定的乳制品关税税率的大幅下调,还是与新西兰签订的《中新自贸协定》中乳制品关税税率的调整,都对我国的乳制品进口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乳制品整体税率的下调会使我国的总进口量增加,但是对从各国别进口比重影响效果不明显,与某一个国家签订税收协定,不仅对我国的总进口量产生明显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别进口比重。(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