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教学应用
3.1 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教学分析
3.1.1 中文歌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文歌曲教学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共 30 人,全部是国内外汉语教师,包括实习生和志愿者。
调查问卷统计表:
一、基本情况统计
学历:本科生 11 人,硕士研究生 19 人。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 人,对外汉语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7 人。教学时间:一年以下 19 人,一年及一年以上 11 人。教学地点:国内高校或语言培训机构 8 人,国外高校、中小学、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语言培训机构 22 人。教学对象:中小学生 10 人,中专和大专4 人,大学生 17 人,公司职员等成人 5 人。
二、中文歌曲教学统计
1.客观题
在汉语教学中使用中文歌曲的情况:63.33%根据教学需要使用,33.33%很少使用,3.33%经常使用,0%不使用。开展中文歌曲教学的课型(多选):56.67%口语课,46.67%文化课,40%综合课或精读课,30%听力课, 6.67%活动课或体验课。中文歌曲教学的目的(多选):90%活跃课堂气氛,43.33%表演节目,40%拓展文化知识,26.67%巩固已学语言知识,20%导入语言知识。
选择歌曲的标准(多选):76.67%旋律好听、容易学唱,70%歌词简单易懂,63.33%学生感兴趣的,53.33%与教学内容相关,40%发音标准清晰,16.67%蕴含文化意义,3.33%教师喜欢的歌。歌词的教学方法(多选):76.67%简单解释歌词大意,53.33%让学生模仿发音, 36.67%领读歌词,30%在讲解歌词时拓展文化知识,30%学生练习朗读歌词,23.33%讲解重点的词汇和语法,23.33%逐字逐句讲解歌词。
歌曲中文化意象的教学方法(多选):50%用学习者母语或英语进行简单解释,43.33%利用图像资料详细解释意象背后的文化涵义,43.33%用图片辅助解释,0%回避不解释。
2. 主观题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共收集了 63 首中文歌曲,包括教学歌曲和教师推荐歌曲。
现将所有歌曲根据体裁和题材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数量对比,并统计出教学和推荐的高频歌曲。列表和分析如下:
笔者将调查出所有中文歌曲按照体裁分类,共分为五类,即流行歌曲、儿歌、民歌、学堂乐歌、戏曲。在 63 首歌曲中,共有 42 首流行歌曲,约占总数的 66.67%;有 16 首儿歌,约占总数的 25.40%;有 3 首民歌,约占总数的 4.76%;有 1 首学堂乐歌和 1 首戏曲,各占总数的 1.59%.由此可见,在调查到的所有中文歌曲中,流行歌曲的数量最多,超过一半的比重;其次是儿歌,达到 1/4 的比重;民歌数量比较少,不到 5%;还有极少的学堂乐歌和戏曲。
将调查出的中文歌曲按照题材分类,共有 12 类:爱情、亲情、友情、赞美、欢乐、祝愿、励志、启蒙、怀念、离别、伤怀、中国风。其中,爱情类的歌曲最多,共有 18 首,约占 28.57%;欢乐主题的歌曲次之,共有 7 首,约占 11.11%;赞美、祝愿、励志、怀念这四类题材的歌曲各有 5 首,均约占 7.94%;亲情、启蒙、中国风这三类题材的歌曲各有 4 首,均约占 6.35%;友情类和离别类的歌曲较少,各有 2 首,均约占 3.17%;伤怀类的歌曲最少,只有 1 首,约占 1.59%.
表四:高频歌曲统计表高频歌曲是指选择人数大于一人(即百分比大于 3.33%)的歌曲,选择人数是指选择此歌曲进行教学的人数(表中“教学”)和推荐此歌曲的人数(表中“推荐”)的总和。经过统计,共有 16 首歌曲的选择百分比超过 3.33%,即高频歌曲共有 16 首。笔者按照歌曲的体裁和题材,将 16 首高频歌曲的名称、选择人数、百分比呈现在表格中。按照体裁来看,这些高频歌曲中流行歌曲的比重最大,共有 11 首歌曲,占67.85%;儿歌次之,共有 5 首歌曲,占 31.25%;民歌只有 1 首,占 6.25%.
按照题材来看,高频歌曲共有 9 类题材,分别是爱情、启蒙、赞美、祝愿、亲情、友情、励志、怀旧、中国风。其中,爱情类的歌曲最多,共有 5 首,占31.25%;启蒙类的歌曲次之,共有 3 首,占 18.75%;赞美类和祝愿类的歌曲各有 2 首,各占 12.5%;亲情、友情、励志、怀旧、中国风这五类题材的歌曲各有1 首,各占 6.25%.
按照选择人数的百分比来看,大于 10%的歌曲有 7 首。其中,《甜蜜蜜》占43.33%,《两只老虎》占 33.33%,《朋友》占 30%,《茉莉花》占 23.33%,《新年好》和《祝你生日快乐》各占 13.33%.
三、中文歌曲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排斥使用中文歌曲,会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安排中文歌曲教学;主要在口语课、文化课、综合课上进行歌曲教学;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是为了表演节目和拓展文化知识;选择歌曲的标准大多是旋律好听、歌词简单,学生感兴趣,与教学内容相关,发音标准、辨识度高;对于歌词的教学方法最多的是简单解释大意,让学生模仿发音;对歌曲文化意象的教学方法大多借助媒介语、图像资料进行辅助解释,没有回避不解释的情况;教师在选择教学歌曲时,在体裁和题材上非常多样化,多选用流行歌曲和儿歌等体裁,以及爱情、欢乐和启蒙类题材的歌曲。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使用歌曲教学的课型中,文化课的比率较高;歌曲教学目的中,拓展文化知识的比率也不低;在实际教学中,讲解歌词中文化知识的不占少数;虽然在选歌标准中,蕴含文化意义这一项的比率不太高,但是在歌曲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没有回避其中的文化意象,而是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积极地教学;选用的教学歌曲比较多样化,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中国文化。由此可见,中文歌曲中的文化意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实践性,它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并没发现专门针对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经常使用中文歌曲教学,但并没有专门从其中的文化意象角度进行教学,缺少一种文化意象教学的自觉性,对中文歌曲中文化意象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使中文歌曲教学主要集中于寓教于乐、活跃气氛的外在功用,而对歌曲自身蕴含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义则关注不够。基于此,从文化意象角度切入中文歌曲教学具有其必要性,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3.1.2 文化意象教学的重要性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语言承载了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特点。因此,掌握一门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语言要素知识和言语交际技能,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
二、文化意象教学对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作用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一般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而由文学作品衍生来的戏剧、歌曲、电影、电视剧、广告等领域中也存在文化意象。文化意象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反映着民族特色,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体现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的文化意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孔子、龙、功夫、春节等。这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学习者对中文歌曲中的文化比较感兴趣
胡心月(2013)“从笔者所做调查问卷的统计,有 19.2%的同学想要从中文歌曲中学到和中国有关的文化。”[2]可见,学生在学习中文歌曲时,不只是希望学会歌曲旋律和歌词,还想了解更多歌曲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在歌曲中是通过文化意象传达出来的,因此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教学对文化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四、歌曲教学的现实作用
中文歌曲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在汉语教学中已经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利用歌词进行语音、听力、词汇、语法、阅读、文化等方面的辅助教学,以及通过学习歌曲旋律体验中国文化。歌曲教学效果明显,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拓展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汉语学习者融入中国。
五、歌曲文化意象在文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有些汉语歌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长久锤炼,歌词直接体现了有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趣味性、知识性及文化特征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3]通过歌曲文化意象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歌曲的背景文化知识,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族心理、风土人情等等。
3.2 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课堂教学设计
笔者曾在泰国猜也贲府职业工艺学院进行了为期 10 个月的教学实习。期间开展过“中国春节习俗”主题的文化教学,也为准备学校的新年晚会指导过学生《拜新年》的歌舞表演。为了将中文歌曲文化意象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凤凰传奇的歌曲《拜新年》为素材设计了一份文化课教案。利用歌曲中的文化意象,在汉语中级班开展“中国春节”的文化教学,介绍并体验中国春节的习俗。
3.3 中文歌曲文化意象教学反思和教学建议
3.3.1 文化意象教学反思
一、教学价值
1.中文歌曲文化意象教学作为一种较新颖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中文歌曲的文化意象,将中文歌曲教学融入到文化教学中来,拓展了中文歌曲对汉语教学的作用。
2.将中文歌曲、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歌曲背景文化、汉语词语意义、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解教学内容,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不足
1.目前汉语教学主要以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但是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也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利用歌曲进行教学时,很少挖掘其中的文化意象,并将其作为文化教学的素材。
2.由于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同语言要素在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不平衡。教师并不能把歌曲中的文化知识详尽的讲解出来,只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中文歌曲教学中针对文化意象的教学实践不多,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性质和内容的把握不是很明确,也没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文化意象教学的实践性有待提高。
4.教师对文化的敏感性各有不同,这对文化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歌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太关注文化方面的教学,就不会将文化意象作为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中文歌曲文化意象教学虽然在实践性上略有不足,但其教学价值和意义十分明显,对汉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汉语教学却对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教学有所忽略。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今后的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其对教学的作用,提高中文歌曲文化意象教学的实践性。
3.3.2 文化意象教学建议
一、强化中文歌曲在文化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进行中文歌曲教学时,尽量仔细分析歌词,筛选出文化意象,并将其作为文化拓展教学的素材。
二、教师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型和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更加详尽地解释文化知识。
三、教师应提高文化敏感性,储备更多地中国文化知识,挖掘出中文歌曲里潜在的文化意象,并做出合理的分类和正确的解释。
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将歌曲中的文化意象融入汉语教学,增强文化意象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文化意象教学的性质、内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