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在整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对新媒体以及政府危机公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认识到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传播格局对政府的危机公关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危机事件爆发频率的加快,政府如何在现在的信息传播环境下积极进行危机公关己经成为衡量现代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危机公关是很有必要的,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地方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危机公关存在很多问题。结合全文,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危机公关理念,善用善待新媒体,树立积极主动、平等互动的危机理念。
2、地方政府应该利用新媒体对日常网上的舆情进行监测,完善网络舆情预警与监测机制。
3、政府危机公关必须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坚持速度第一、公开透明原则来与公众进行良好沟通。
4、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对网上舆论进行引导,比如培养意见领袖,掌握舆论主动权。
5、危机消退之后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思维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与公众互动,提升自己的公信力,积极修复自身形象。
本文虽然对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地方政府进行危机公关有所帮助。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偏差,尤其是现在我们处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当中,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会不断涌现,即使今天笔者完成了本文撰写,里面提到的一些形式也渐渐成为过去式,本课题的研究和结果可能并不完全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而且因本人的能力、时间以及搜集资料的局限性,导致文章的理论性和指导性有所欠缺,加上笔者知识水平有欠缺,本文尚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都是我今后不断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本文虽已完稿,但本人的研究不会就此停止,在未来的研究中,作者将致力于获取更丰富、充足的资料,对我国地方政府如何进行危机公关提出更多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Michael Regester. Crisis management: How to turn a crisis into an opportunity[M]. London:Hutchison Business, 1987.
[2]RosenthalUriel, Charles Michael T. Coping with Crises: 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Riots and Terrorism[M]. Springfield,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Ltd,1989.
[3]罗子明,张慧子。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一品牌风险管理及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梅文慧。信息发布与危机公关[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g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J王宏伟。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8]詹姆斯?格鲁尼格。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游昌乔。危机公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唐钧。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一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危及公共关系解决方案[M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张兴杰等。网络时代危机公关手册一理论、实际操作与案例解析[M].武汉: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7.
[1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13]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4]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5]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一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徐刚等著。新媒体与广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7]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M].符彩霞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二)学位论文:
[18]朱玲。新媒体条件下政府危机应对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19]徐璐。新媒体环境中政府危机公关的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0]朱虹。网络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21]胡瑜。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22]吴明河。新媒体条件下我国基层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23]张静敏。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4]李欣。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5]张衡。我国政府危机公关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26]沈岳。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负面效应及政府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27]王方群。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用大学,2007.
(三)期刊论文:
[28]Feldman.T.An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Media[J].Rout ledge' 1997.
[29]BrooksB. Journalism in the Information Age-A Guide to Computers for Reporters and Editors [J], Allyn and Bacom, 1997,167-168.
[30]刘昕。浅谈网络舆情的演变与应对策略一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13 (07): 45.
[31]肖卫兵。从"微笑局长"事件谈政府信息公开问题[J].电子政务,2013(01):75-81.
[32]王欢,祝阳。群体性事件中网络的放大效应研究一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J].现代情报,2013 (04): 78-82.
[33]杨斌成,许珍花。网络群体事件舆论传播机制及政府治理一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3 (03): 4-6.
[34]刘丰药,卞地诗。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危机公关模式探究一以"7_21"北京特大暴雨为例[J].中国报业,2013 (08): 18-20.
[35]朱彤。从延安城管"踩头"风波看公众对政府危机公关认识变化[J].社会与文化,2013 (07): 46-48.
[36]范丽娟。浅谈地方政府的危机公关一以广州"房叔"事件为例[J].企业文化,2013(01) : 12-13.
[37]杨相平,周胤呈。微博传播模式下的危机公关[J].办公室业务,2013(02):159-161.
[38]沈丽莎,曾永斌。论新媒体在政府公关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3(10):24.
[39]赵振宇,魏猛。在突发事件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一以北京"7.21"特大自然灾 害事件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2 (08): 25-27.
[40]吕景胜,郭晓来。政府城市重大危机应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以北京"7.21"大暴雨为案例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 (05): 53-60.
[41]郭其云,蒋慧灵。北京21特大暴雨对我国公共危机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增刊(上),2012 (08): 40-45.
[42]王玉。网络舆论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 19-20.
[43]刘俊。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与出路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213-214.
[44]万素雅。试论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政府危机公关[J].新闻世界,2012(12):204-205.
[45]黄原?培养一批合格的网络"意见领袖"[N].《光明日报》,2011-01-20.
[46]李桂蓉。浅谈政府危机公关[J].现代商业,2011(23):184.
[47]水清,余馨雨。网络时代的政府危机公关[J].人民论坛,2011(02):176-177.
[48]赵秋杰。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突围[J].今传媒,2012(07):50-51.
[49]张蕾。从会理PS事件谈网络时代的政府危机公关[J].东南传播,2011(10):39-41.
[50]陶建钟。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局限、困境及其化解[J].岭南学刊,2011(4):56-60.
[51]喻发胜,黄海燕。微博与政府危机公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6):89.
[52]孙发锋。网络时代政府危机公关的路径选择[J].领导科学,2011(05):23-25.
[53]邱楷。从瓮安事件看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2): 25-29.
[54]张潮,唐嘉仪。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探究[J].新闻传播,2010(12):23-24 .
[55]曹劲松。"徐宝宝事件"中的网络危机公关[J].决策,2010(01):72-74.
[56]王丽平,刘大鹏。幵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6 (2): 109-112.
[57]郭乐天?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J].新闻记者,2005(02): 23.
[58]杜涛。网络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5(01): 37.
[59]黄宏。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J].新闻记者,2004(05): 27-31.
[60]谢新洲,王秀丽。"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新华网,2003(08): 19.
(四)电子文献:
[61]熊澄宇。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发言。
[6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