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生态旅游度假村研究的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3 共6775字

  2 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相关的概念

  2.1.1 生态旅游

  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出行和短暂的驻留而引起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出游者并非为了赚钱,也不会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而进行的出游。总而言之,旅游就是描述"人"和"地"之间的关系[1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 1983 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一词。直到十年以后,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肩负双重责任,既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更加重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更好阐释[20].它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靠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历史,采取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展的生态环境体验、生态知识教育、生态系统体会游使游客精神气爽的旅游方式[21].白洋淀怡欣园生态旅游度假村在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都体现了生态化的原则,采用环境友好型、低碳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

  2.1.2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是人们利用假日或闲暇时间外出游玩,进行一些使人精神愉快、身体放松的康体休闲活动(J·D·Strapp,1988)。早期的度假旅游往往带有康体和保健的目的,最高欧美发达国是以先开发海滨度假和温泉旅游度假活动的形式出现的(R.C·MinandA·Morrison,1985),最后才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社会交友、康体休闲和游憩的地方。因此,度假旅游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由定义联系实际情况,可以找到度假旅游与纯粹的旅游区别在于:

  ①更多的重视健康和休闲放松,很多度假村现在都已带有自己的医疗机构;②度假旅游是旅游者有明确目的地的旅游方式;③普通旅游目的地大多是以风景为主体,而度假村则通常是以酒店为主体,各种休闲设施齐全,与人的生活关系更加密切;④度假村比风景区更加的强调空间的私密性,能够为游客预留出足够的私密空间。

  2.1.3 旅游度假村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旅游度假村在欧洲兴建并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消费形式存在,已成为旅游业向深度层次发展的标志[22].通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世界各主要旅游接待国都相继建设了旅游度假村,至今已创造了很多类型的旅游度假村。因此,在定义旅游度假村时,也就显得顾此失彼,各执一词了。虽然近些年我国也有不少学者试图将旅游度假村的概念统一起来[23],然而困难却出现了,因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度假村的内涵已经被极大地丰富甚至改变了。如果一定要给旅游度假村一个概念的话,我们认为是:旅游度假村是一种旅游开发形式,用来接待以各种度假休闲为目的的游客而建立的。它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能够为游客提供成龙配套的服务和旅游产品,并获得经济效益[24].旅游度假村就是以为游客创造出一种能够促进并提高其娱乐欢快感的环境为中心原则的。现实中,度假村通过为游客提供各种娱乐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从而创造出一种愉快、安静(或兴奋)的环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的高水准的服务,可以根据客人的不同要求而改变,即人性化的服务,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朱卓仁,1992)。

  世界旅游组织(WTO)认为度假村就是为游客较长时间的逗留而设计的住宅群体。其消费除了包含了住宿费、公共设施、体育以及娱乐设施的暂时使用费。

  2.1.4 生态旅游度假村

  生态旅游度假村是由旅游度假村扩充而来的,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名词,并无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生态旅游度假村在旅游度假村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学的概念,使人们在度假村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更关注度假村周围环境和自身环境以及度假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性。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身边的环境,近年来城市环境恶化是城市人口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出现,就是人们为了缓解甚至解除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寻找人类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在理想的生活环境(即度假村为游客提供的环境)中去休息、保健疗养娱乐。生态环境好的旅游度假村必将是度假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度假村必将采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环保的生态之路。

  2.2 生态旅游度假村产生的背景

  2.2.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的日益繁重,人们的生活空间及绿地的减少,促使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不断恶化。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由于各方面压力较大,迫切地需要休闲度假活动来释放生理和心理上的压抑感,调整生活节奏,减缓自身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使自身智力、体力和心理各方面健康发展。

  2.2.2 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国家休假制度的调整,我国经济形态的改变,使人们工作时间和休假时间的比例得到了调整。休闲娱乐的时间比之前增加了,这不仅使人们有时间从事旅游活动,还使旅游活动形态从观光游览型向参与体验型转变。这一转变使旅游度假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们纷纷选择度假作为他们出游的主要方式[25].同时,这一转变对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2.3 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转变,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人们会挪出更多的财富用于休闲娱乐。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也拉动了教育、文化、媒体等事业的发展,使人口素质得到明显改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断加强,对旅游活动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多年来,国内旅游业得到了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一部分比较成熟的休闲娱乐度假群体,主要以城市的中产阶层为主导并迅速向工人阶层延伸。于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且服务完善的场所去体验各种娱乐文化活动的旅游度假村便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26].

  2.2.4 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工具的便捷

  改革开放来,在我国各区域的基础设施设备都做了很大的改善,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一方面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加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度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汽车、火车、飞机不断优化(见图 4),近年来,民航机场和航线不断增多,铁路、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飞跃,铁路客运屡次提速,城市之间建立了快速便捷通道,城与城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高速公路也不断延伸至偏远地区,都极大的缩短了游客和旅游度假村之间时空距离,从而加强了旅游度假村的可到达性,使距离不再是阻碍人们出游的因素。另外,公共汽车和私人轿车的迅速发展,使得家庭和团队出游更为便捷。这些,都刺激了旅游业和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外出度假的意愿。

  2.2.5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改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活在紧张的生活之中,每天上班下班赶公交,挤地铁,堵车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人们,压力很大,快节奏的生活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这使人们被迫想去放松,想去度假,想逃离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去调整自己,体验自然,感受自然,加之现在教育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爱护环境,保护自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能够使游客轻松快乐,度假休闲,陶冶身心,健身娱乐,感受逃离社会的世外生活,且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旅游度假村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2.3 旅游度假村的分类

  旅游度假村是一个能够给游客带来轻松愉快感的地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能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配套设施,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机构,使客人快乐满足的度过假期。本文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旅游度假区,也有称之为旅游度假开发区的,一般认为这是富裕型的社会的一种消费形式。实质上,我国也存在这种类型的度假村,它是我国城市开发区中的一种类型,即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或者地区规划出一定面积的以旅游度假、娱乐养生为主要目的的开发区[27].它们中大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多为已有旅游业基础的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边缘地区,可以称为传统孕育型。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旅游度假村开发区是很典型的省级旅游度假开发区。

  第二种是旅游度假村,这是一个较为成熟和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一般指在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深厚的旅游地,为了向度假旅游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和更为舒适的度假旅游环境而建立的,还会配置一定的设施设备,让旅游者在享受旅游资源的同时体会不一样生活,一般有健身设施,体育运动场所,康体疗养会所等,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聚居地[28].它们以旅游度假资源为竞争优势,因此被称为度假旅游资源吸引型。在我国最典型的如广西的龙胜旅游度假村,湖南常德的岩溪旅游度假村等。

  第三种是带有明显度假休闲旅游开发特色的城市周边旅游地带,陈传康教授在提出这一概念时是这样描述的[29]:城市周边的乡村或山林水泊地带环境优美适合营建"康体休闲"和"亲近自然"的旅游度假场所,并且大中城市周边以及依附于大城市的中、小城市都适合开发此类康体休闲区,是大中城市人们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为此,陈教授还作了一个典型的案例研究,那就是湖北的孝感[30].像这一类的度假性旅游地,十分注重区位条件,较少考虑开发层次,可称为区位决定型旅游度假村。

  第四种是周末度假村。许春晓在提出这一概念时[31],认为周末度假村是度假休闲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形式。它的形成是由于旅游地的经济水平较低,旅游资源没有明显特点,但却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距离城市不太远,通常选择 8 小时时距以内的乡村建设,以观光、娱乐、体育、游乐为主要活动内容。一般以一星期为周期,周末游客要明显多于非周末游客,且距离客源市场较近,具有很好的可达性,旅游开发项目为大众化的,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乡野性等特点[32].这种可称之为资源客源共存型。湖南省新邵县的白水洞周末度村是国内一个很典型的案例[33].

  第五种是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国务院颁发[1992]46 号文件明确定义[34]了国家旅游度假区,它具备国际化旅游度假村的要求,能够达到国际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是用于接待以海外游客为主的综合性国际化旅游区[35].通过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可以将国际度假村融入我国度假村的发展,吸收先进元素,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增强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首批建设了 12 个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所以可称之为外向性与示范性并具型。

  白洋淀怡欣园生态旅游度假村属于比较成熟的度假村,依托于当地碧水蓝天,芦苇丛生的自然环境和雁翎队的抗战史才得以发展,本规划设计将当地优美的绿色旅游资源和伟大的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营建了一批能够留住游客的游览项目。

  2.4 相关理论依据

  2.4.1 旅游学相关理论

  旅游行为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追求精神文明生活的结晶。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常住地,为了休闲娱乐、走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暂时的非盈利性的旅行,它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集合。旅游行为包含游客在游览中所涉及的吃饭、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六大要素,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行为活动。然而度假村就是集旅游需求的六大要素融为一体,满足客人旅游度假的需求,为前来旅游的人安排食宿,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并提供交通、购物等方面的服务。度假村往往拥有优美的环境,供人们游览观光,丰富的娱乐健身设施供游客参与,周到的服务,舒适的住宿环境和美味的食品让游客充分的享受假期,度假村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的旅游经营机构。在地白洋淀怡欣园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改造中,我们将把其不完善的"行、游、购"部分补充完整,丰富其"娱"的部分。

  2.4.2 园林相关理论

  园林就是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审美的方法在一定的地域面积上通过改造原有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绿色植物、营建景观小品(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就称为园林[36].园林规划设计是由林学、园艺、植物等自然科学与建筑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具体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各类园林绿地系统具体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总和。它可以指导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直接服务于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美化城市面貌,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及景观建筑的协调发展。度假村的规划设计引入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意在借鉴其中的规划原则、手法及指导思想,从而为其建设提供方法论[37].

  风景园林理论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理论[38],它旨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生态友好、环境优雅、反映时代文化、适应可持续发展观需求的宜居人类环境[39].它涉及景观规划、园林美学、行为学等理论。

  2.4.3 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快的发展迅速,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40].对景观生态学研究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以德国、荷兰、捷克斯洛伐克为代表的国家,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发展起来。1981 年在荷兰举办了第一次国际景观生态学讨论大会,1982 年在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IALE),1987 年该学会创建了国际性杂志《景观生态学》。至此,景观生态学已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41].

  著名的德国生物地理学家 Troll C 为了协调好生态学和地理学这两个领域里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在 1939 年最早提出"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一词[42].从此,便揭开了广大学者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激烈讨论的帷幕[43-45]

  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者大多倾向于 Forman 和 Godron 给景观生态学的概念解释[46-48],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个极大的区域内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生态学新分支[49].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给出最新的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概念是,它是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景观变化的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将自然科学和相关的人类科学链接到一起,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原因与系列。景观生态学以研究空间为特色,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的研究范畴,它的核心理论集中表现为两方面,即: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50].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一般用斑块、廊道、基质和缘来描述景观的结构。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廊道、基质和斑块的功能特征极大的影响着景观功能发挥好坏,景观的功能是指景观的各元素之间能量、物种及营养成分等的流[51].按照此理论,旅游活动可以理解为通过特定地点和路径的生态流,这种生态流集中表现为通过游客所带来的客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和价值流[52].我国大多的生态旅游地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深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使得生态旅游景观的功能也表现出一定的人文气息。

  (2)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既可以在外部形态结构上塑造和控制生态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又在内部功能上对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从而为我们深入理解这种功能作用进而采取改善与强化措施提供了理论切入点。生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可以概括为:维护其地域内的生态整体性,并不断构建其空间异质性。

  (3)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景观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景观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和景观的类型、分布以及斑块间的连接性、贯通性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53].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54].理论上认为景观的多样性可以导致景观的稳定性。

  (4)景观变化理论。指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景观系统在功能和结构方面发生变化[55].景观变化是由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为干扰在景观变化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这两种干扰又受到景观格局的限制[56].

  2.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而非看中眼前利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最早在1972 年提出的,指当代人在获取资源时既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体现了公平、可持续、和谐发展和共同性的原则,资源是人类共同享有的,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享用而影响了后代人享用资源的权利,大家享有着公平的权利[57].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生态学(或生态经济学), 在"可持续发展"被正式提出以前,生态学模型就已经广泛应用了。

  白洋淀怡欣园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开发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来换取。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生态,友好的旅游度假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