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态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
3.3.1 自然条件要素构成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外观和形状。按照不同的形态,可以将地形分为平地、凸地、脊地、凹地及谷地等基本类型,景观规划时必须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形,因为不同的类型,在设计中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设计特性。
(2)地貌: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居住区景观规划前要调查不同的地貌类型,合理的应用。按其自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3)气候:指大气物理特性的长期平均情况。包括气温、雨量、气压、气候类型等。人类与气候之间相互影响,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要充分调查当地的气候环境,避免对其的负面影响。
(4)水体:居住区景观规划中,水景作为重要设计元素之一,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水景限制人的行为活动,另一方面人天生具有亲水性,两方面相互矛盾又缺一不可,因此景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水景,它通常并不支撑人的活动,反而对人的活动有所限制。但是人类天生具有亲水性,因此水体是居住区景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
3.3.2 绿化植物要素构成
在园艺界一般根据植物的外形将居住区绿化所用植物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匍匐类、草坪草类和竹类 6 种类型[29].
(1)乔木类:树木高达 6m,有明显的主干,分枝点较高,如银杏、香樟、悬铃木、玉兰等。在生态方面,乔木枝叶繁茂,能够提供大片的荫凉,同时光合作用会提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加上部分有害气体被叶片吸收,空气质量会大大提升[30].一般在一个居住区里,主体乔木的种类应该在 2-3 种,而辅助树种可以选择 3-4 种,这样便于设计,不会显得太杂乱[31].
(2)灌木类:树木一般在 6m 以下,主干低矮或茎干大多从地面生长,无明显主干。如月季、连翘、迎春、木槿、珍珠梅、大叶黄杨和女贞等。
(3)藤本类:植物体细长,不能直立,以特殊的器官,如以吸盘、吸附根、卷须或缠绕或攀援向上生长的植物,如爬山虎借助吸盘;凌霄借助吸附根;蔓性蔷薇借助枝上钩刺;卷须类如葡萄等。
(4)匍匐类:植株的干和枝不能直立,均平卧在地上生长的植物,其与地面接触部分往往有不定根,如铺地柏。
(5)草坪草类:属于草坪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密生的特性,需要进行人工修剪。如结缕草、狗牙根、黑麦草、早熟禾等。
(6)竹类: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木质,一般都生长较快。
3.3.3 道路铺装要素构成
(1)主要道路:从入口通往居住区内各个景观节点的中心、各主要广场,是主要建筑及管理区道路人流量最大的行进路线,有时还有一定量的管理、养护用车需要通行,应大于 9m.
(2)次要道路:主要功能是辅助主要道路,分散主要道路的人流量,道路一般宽为 6-9m,以便需要时非机动车通过。次要道路连通各个景观节点,景观设计应同节点的景观相互融合。
(3)支路:主要是解决住宅组群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宽为 3-5m.
(4)游憩小路:主要供人散步游憩用,小路可将人带向居住区内的各个角落,宜曲折自然地布置。此类小路大多需要设计 1-2 人的通行,因此道路宽度一般大于 2.5m.
3.3.4 景观小品要素构成
(1)服务性小品: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服务小品,如饮水机、洗手池、座椅、亭子、花架等。为保护园林植物的设施,如栏杆、花坛边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设施,如垃圾箱等。
(2)装饰性小品:各种景观墙、花坛、花钵等,不仅有装饰景观的作用还兼有其他作用。
(3)展示性小品:各种标识、展板说明牌、广告布等,对居民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意义。
(4)照明性小品:路灯、草坪灯、景观灯,不仅有照明的作用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3.3.5 各类设施要素构成
(1)休息设施: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设置休息设施,如亭子、花架、座椅等。这些设施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休息还可以做装饰小品,点缀景观。
(2)健身设施:在不同的活动场所中,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设施的尺度、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研究。
(3)卫生设施:卫生设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性化程度,造型各不相同的垃圾箱不仅可以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而且可以点缀和装饰居住区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