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规划设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88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银川黄河生态园规划设计探究
【第2部分】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建设研究绪论
【第3部分】生态园景观设计及其相关理论
【第4部分】国内外生态园设计案例研究
【第5部分】黄河流域滨河新区生态现状
【第6部分】滨河新区概况和现状
【第7部分】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环境影响评价
【第8部分】 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规划设计
【第9部分】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设计探讨结论与参考文献

  5.4 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规划设计

  5.4.1 设计思想与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以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沿黄经济区为契机,以改善滨河新区生态环境、提升滨河新区景观风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生态林业、景观园林建设理论和行之有效的造林、建园综合技术措施以及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在总结区域生态恢复和林业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营造林种多样、结构稳定、功能完备、效能突出的生态文化园,强调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公园的总体绿化,逐步改善银川市滨河新区的生态环境,挖掘宁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次黄河生态园设计要达通过建设,将银川滨河新区营造成一座功能齐全,天人合一,如诗如画的绿色环保佳境。(见图 5-7)5.4.2 设计构思。

  该设计建设范围为黄河生态园概念性规划范围。银川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涉及到的工程约为 113 公顷,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为主,利用意大利台地园林艺术的空间转换,威尼斯城市园林的水韵,英国丘园的构建模式,融合植物的景观配置、大地景观、立体景观、人文景观、水体景观,在植物空间上达到层次分明,视觉变化多样、功能分布明确的效果,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立体配置、彩色绿化、适地适树的理念,充分彰显“碳汇”林业的基本概念,以木代草,以林造园,园以景胜,园因景异。(见图 5-8)5.4.3 设计原则。

  人性化原则。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银川滨河生态园的本质必然是为进入园内的人服务,注重人的活动和感受,提高环境舒适性和景观和谐性,加强人的参与性,突出人与环境的交流,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仔细分析公园未来的使用人群,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安排植物配置,为使用者营造舒适的休闲空间。

  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功能、景观等方面均保持整体性,以恢复自然植被,修复黄河滩地生态为出发点,在构建稳定的滨水生态系统的条件下,优化生态环境,展现乡土景观,并强调其作为新城区绿肺的作用。

  经济性原则。尽可能减少直接经济投入,并努力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使有限的投入获得更多产出,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原则不仅仅是节省财力,还节省人力和物力,其实质上是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避免将用地一次性布满,仅将本期和可预见的建设内容组团式布局,一方面紧凑的布局有利于功能和游线的组织,另一方面可以将一部分用地预留出来,为不可预见的将来留出发展空间,让生态园自身有更多动态调整和自我更新的可能性。

  5.4.4 景观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分区就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合理、有效的分析,最决定它们各自在基地内的位置、大致范围和相互关系。功能分区常依据动静原则、公共和私密原则、开放与封闭原则进行分区。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的功能分区是依照人与环境的尺度与比例,将黄河生态园景观划分成一些小空间,这样可以使整个生态园景观有一种大众性、可观性,同时又不显得压抑或离散。因此,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的景观是以人性为出发点进行功能分区,园区整体规划为:主体思路以中国版图为框架,内设一河、一海、一楼、一带、二环、三场、四门、五坛、六桥、九园、多节点,多功能片区的空间结构。(见图 5-9)一河--既黄河。力求以相对准确的黄河自然形体贯通全园,着力打造九曲十八弯线条流畅的黄河之大美。沿河间置景石小品、植物小品、建筑小品(亭、台、楼、榭、舫、廊)、主题园、商业街等。河边人行步道,或蜿蜒于水际,或隐现于山间,或搭接至廊榭,或穿梭于水街,以此丰富滨河空间,活跃场所气氛,水系临路部位设置汉白玉雕花栏杆。

  一海--即“银海”.暗喻中国的渤海,东海,南海,主景观为黄河入海口。

  一楼--即“黄河楼”.规划在最宽阔的黄河弯头,堆砌黄河沙洲,沙洲之上以汉唐风韵构建黄河酒楼,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接待,餐饮服务,系黄河水体系中标识性景观建筑,建筑面积约 2000 平方米。

  一带--即景观防护林带。基地四面均为主要街道,为增加园区的私密性,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空间,四周边沿地段塑造围合地形的基础上,参照带状公园的营造方式,构建生态景观防护林带。景观带宽度应不低于 20 米,林内铺设林荫景观大道。

  二环--为充分利用空间,基地规划内外两条环路,对园区空间进行科学分割。外环路设置在防护林景观带内侧 1/3 处,宽度不低于 8 米,其主要功能为园区管理通道,消防通道,游客集散、观光通道。对外与外部城市相联系,对内与各主题园区相沟通。

  内环路为电瓶车旅游观光通道,兼具消防通道功能;对外连接外环,对内与所有主题园区相连通,宽度不低于 6 米。为正确的围合黄河水体景观,及各大主题文化园区,内环路形采用中国地图的形体。

  三场--既“生态停车场”、“智能生态水吧”广场、“休闲健身儿童游乐”广场。“生态停车场”与各出入口对应设置;主出入口为主停车场,面积为 6000 平方米。次出入口为辅助停车场,面积约 3000 平方米。“电瓶车停车场”全园分布,分别与各主题园区及重要节点景观相对应。“休闲、健身、儿童游乐场”,总面积约 3-5 千平米,设置于依山傍水,片状林荫之间。因功能各异,场地可相对独立,但又相对联系,分而不散,聚而不僵,是该广场的构建原则。

  四门--园区四面皆是主街道,故设置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位于行政区对应方向,主景观为大型黄河母亲雕塑,次景观为 24 节气青铜图腾柱,长条状七星水潭波卧中轴,24 柱分列两班,与大型黄河母亲塑像交相辉映,雄浑壮美。较为直观的黄河文化是构成主大门的核心元素。其余三门均为次入口,在构建生态景观空间的同时,辅以功能性服务设施,停车,集散,购物,餐饮 .生态性,功能性,服务性三者巧妙融合,是三个次入口的设计和建造要素。

  五坛--即天坛、地坛、君坛、亲坛、师坛,谓之五圣坛。“一曰天,二曰地,三曰君,四曰亲,五曰师”;敬天,敬地,忠君,孝亲,尊师,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既黄河文化的核心,集儒、释、道文化之大成,是天子圣贤,黎民百姓的共同信仰。历朝历代重大节日,君王圣贤都要把“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立于祭坛之上顶礼叩拜。抓住这个根本,是构建黄河生态园坚实的基础。天坛为主坛,位于园区中央,其余四坛,分列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坛高三层,汉白玉护栏围合,精雕细琢,彰显黄河文化历史之久远,为园区重要节点景观。每坛配置相应的园林小品独立成园,谓之天园,地园,君园,亲园,师园 .

  六桥--按园区功能区划分,需布局六座拱形桥梁,使之全园贯通,水陆交融。桥梁在园林中称之为画桥,地位尊贵,历代诗人、画家往往离不开对桥的咏叹。在造园活动中,桥常常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根据六桥所处的区域位置,暂定为“上河”、“天乐”、“秋水”、“蚨瑞”、“朝华”、“夕拾”.

  九园--黄河源于青海,经九省由山东入海。沿黄九省同源于黄河。圣人均出自九省,故九省文化就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就是中国文化,这已是不争的理念。九园分别为:齐鲁园、山西园、郑州园、青海园、蜀水园、彩陶园、不周山园、呼和浩特园、秦风园。九省虽同源于黄河文化,但又各具明显的地域特色,在世界级园林博览会上,各省都创作了代表本省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均获得很高的赞誉,如山东齐鲁园,其创作主题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现已成了国际名片。山西建园主题杏花村,名动天下。在滨河生态园规划中,计划将沿黄兄弟各省获奖的作品融入本次设计中。

  5.4.5 景观工程

  假山工程。文化园中规划设计了共 12 坐假山,分别为:泰山、五台山、嵩山、五泉山、贺兰山、大青山、骊山和其它主题假山 5 坐,结合各院主题,营造文化景观。

  雕塑工程。结合各园的主题,设置主题雕塑,塑造文化景观。雕塑共 10 座,分别为:孔子雕塑、藏羚羊雕塑、彩陶雕塑、成吉思汗雕塑、郑成功雕塑、龙凤雕塑个一对和其它主题雕塑,均为汉白玉材质。

  水体工程。水体工程包括园区内的各类水景。叠水、瀑布、水池、河流、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构成了园区内丰富的水体景观,给园区带来活力,并设置亲水平台,满足人的亲水欲望。具体有:趵突泉、郑州园水系、蜀水园叠水、彩陶园水景、凤凰池、华清池、台湾岛水系。

  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包括花架、观景亭、长廊、文化墙、水车、楼榭、木平台、木栈道、栏杆等。(见图 5-10、图 5-11、图 5-12、图 5-13)。

  广场与码头。园区内分布多个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广场,给人们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集散空间。具体有:四个街头公园广场、四个入口广场、儿童广场、景观广场、山西园广场、郑州园广场、青海园广场、蜀水园广场、彩陶园广场、不周山园广场、呼和浩特园广场、秦风园广场、海南岛码头等。

  其他配套设施。包括生态园管理房、小卖部、卫生间、变电所建筑、停车场和栏杆等。管理房、卫生间、小卖部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装为山石,栏杆为汉白玉栏杆或木质栏杆。

  5.4.6 景观建筑工程

  生态园的景观建筑工程算是点睛之笔。从视觉、听觉、乃至嗅觉,一个旅游地的形象设计越丰富、越全面,它的形象力就越大,不仅能广泛吸引潜在旅游者,也能给予实地旅游者以深刻的印象。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景观建筑结合园区主题,旨在打造文化景观。其中景观坛共 5 座,包括:天坛、地坛、君坛、师坛、亲坛、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石材装饰,高度在 5-6 米,汉白玉栏杆;其它 30 米以内的景观建筑包括:景观楼、黄河楼、白塔,均为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木质结构相结合的仿古建筑;景观古建房 4-8 米,木结构;门牌楼两个高约 10 米,宽约 17 米,汉白玉材质。

  5.4.7 道路规划

  交通结构设计。根据园区功能,将铺设三种不同速度的通道,既:快速、慢速、微速。

  快速通道主要用以管理,消防及游客聚散。道路两侧为快速模糊景观,线条艺术流畅,色彩变化丰富,强调节奏和韵律,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见图 5-14)慢速通道通常作为旅游观光专用通道设置。强调沿路景观的序列变化,结合空间的开、合、收、放,赋予其不同的意境:或迂回转还,曲径通幽,以自然形式为主;或随地形,随景物而高低起伏,若隐若现,以丰富的景观节奏,延长游览路线,使其错落有致,空间活跃。(见图 5-15)步行道应设计为微速及静态驻足的精致景观,形式是多样的:在人流聚散的地方,路可转化为场地;在林地,花丛或草坪上,路可转化为小径;遇山地陡坡,路可转化为石阶;遇湿地、水体,路又可转化为汀步、栈道等。路以丰富多变的形态,分割空间,装点园林,一统全园。(见图 5-16)。

  道路建设方案。园区内道路主要分为沥青路与园路两大类。园区主路为 8 米沥青路;次级路为 6 米沥青路(沥青道路结构为,红粘土厚 30 厘米,砂加石厚 30 厘米,水泥稳定层厚 30 厘米,沥青层厚 12 厘米);小路为 4 米铺装路,采用 60 厚花岗岩铺装(结构为 30 厘米厚红粘土,30 厚砂加石,20 厚 C20 混凝土);其它园路及小径同样为 30 厚花岗岩铺装(结构层相同),沿水系布置木栈道,约 6400 平方米,木质栏杆约 3000 米,部分区域采用踏步。

  景观桥工程。园区内规划设计了 24 座景观桥,其中一座吊桥、两座木桥,15 座小石桥及 6 座通车桥。6 座通车桥中,4 号桥为板桥,其它 5 座均为拱桥,钢筋混凝土结构。

  5.4.8 绿化工程规划

  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的绿化设计整体中,十分注重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群落, 其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高, 抗病虫害等干扰的能力强, 生态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因此保护和构建生物多样性, 将促进人工条件下的生态环境系统减少管理投入, 提高自我维持、 自我更新、 抗系统干扰的能力, 特别是有利于提高自然生产力, 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抗风险能力和运行效率。生态园的建设中, 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 少造或不造纯林, 并注意垂直结构上的层次化。绿化种植设计追求生态效益与植物造景并重,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花期、叶色来创造四时景观。在树种的选择上,依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种植树木主要以宁夏乡土植物为主,在宁夏引种驯化成活率高的新优品种为辅,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立体配置,适地适树”的理念,充分彰显“碳汇”林业的基本概念(每亩绿地每年排出新鲜氧气 192 吨),以林代草,以林造园,园以景胜,景因园异。(见图 5-17)。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河北杨、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在植物造景配置中,重点是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追求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园林绿化系统:相融于空间的“点”--像空气般流通于各空间的绿色,营造了空间气氛和环境标识性;共生于结构的“线”--带状绿线显现园区道路的脉络,同时成为步移景异的观景线; 共享于空间的“面”--贯穿整个环境的绿带,将绿地和水面引入整个空间环境。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见图 5-18、图 5-19、图 5-20、图 5-21)。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通过不同树种的规模性栽植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观,如“白杨礼赞”、“杨柳西岸”、“水镜花树”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黄河生态园总绿化面积约 113 公顷(含水体),绿地率约为 73%.绿化工程主要有七个部分,即一河、一海、一楼、一带、两环、三场、四门、五坛、九园。

  绿化设计采用适宜当地生存环境的各类小灌木,运用色块、线条、图案等艺术手法,或低栽封堵,或围合点缀,或组团孤植,使其既有斑斓多彩的丰富场面,又有空旷宜人的意境空间;既有繁花似锦的热烈,又有曲径通幽的清雅;既有大色块,大线条的视觉冲击力,又有红翠一点的雅趣。生态园区中水系植物配置以柳为主,其空间栽植桃李及各类花卉灌木,以应“桃红柳绿”之意境;各主题园区,运用孤植、对植、群植、片植等手法,将大小乔木,常绿树,花灌木等进行合理搭配,使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相宜,季相丰富;假山、围栏、廊榭、亭台等园林小品,多运用攀援植物立体垂直绿化,既丰富了区域景观空间,又满足了园区使用功能。(见图 5-22、图 5-23、图 5-24、图5-25)。

  整个园子植物种植结合微地形,通过组团种植大树,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季节开花灌木与地被植物密植,通过不同季节植物搭配形成复层群落结构,从而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效果。

  生态园春季绿化景观设计主要营造春季山花烂漫的植物景观效果,同时在延续春季植物花期的同时兼顾四季景观。植物配置主要以春季观花的小乔木山桃、山杏、紫叶李及春季观花灌木连翘、榆叶梅、黄刺玫、碧桃及红叶碧桃为主。一河、一海的植物配置,必须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以水位线为依托,距离水位线一定距离外片植耐水湿且耐盐碱植物柽柳、紫穗槐、马蔺、千屈菜等,三个或五个组团点缀垂柳和旱柳,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两环行道树主要以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树种国槐、小叶杨为主;靠近路边丛植开花灌木连翘、榆叶梅、黄刺玫、丁香等和小乔木山桃、山杏等,在凸显春季植物开花效果的同时形成起伏节奏感。局部地段采用大规格阔叶乔木白蜡、国槐、旱柳、皂荚等结合针叶树油松、樟子松、云杉等来营造一种疏林草地的空间效果;在节点处,利用起伏的地形,结合置石、大规格的植物、彩叶植物金叶榆、紫叶矮樱以及地被植物爬地柏等做植物群落景观。

  夏季景观设计主要借助水中栈道和水中汀步适当种植荷花,为驻足的人群提供一个留影合照的植物景观区,同时依托临水的木栈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三场主要结合地形种植一些大规格的阔叶乔木国槐、沙枣、旱柳等以及针叶树云杉、樟子松等形成疏林草地的植物景观效果,搭配一些夏季开花的珍珠梅、醉鱼木等。道路节点处结合置石种植爬地柏以及宿根花卉薰衣草、八宝景天等,后置大规格阔叶乔木和针叶树。

  秋季景观主要设计原则以外密内疏为主,营造秋季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的景观效果。

  主要体现在四门、九园中,在植物设计中以片植秋季开花地被荷兰菊、地被菊、石竹以及秋季观果植物金银木、海棠。沿园路边片植秋季色叶小乔木红叶碧桃、火炬树、白蜡等;在花坛和休憩场所种植宿根花卉八宝景天、红刺玫等,适当点缀大的阔叶乔木旱柳等;在园路与硬质广场结合处采用紫叶矮樱、金叶榆、侧柏修剪绿篱做流线型色带,使视野更开阔,同时丰富植物景观。节点处点缀一些优新品种金叶榆和美人梅、红宝石海棠,增加植物多样性。在绿地面积较大处结合起伏的地形置石并搭配樟子松及大规格阔叶乔木等做植物造景,丰富植物群落。

  黄河生态园的绿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化面积,尽可能用小灌木类植物,丰富植被,减少对草皮的依赖,让“碳汇林业”理念实施到最大化。

  5.4.9 给排水工程规划

  园区排水方案。园区雨水就近原则排入人工湖中,雨水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 8kN/㎡,胶圈连接。管径有 D200--D1000.过路支管与主管道连接均采用管顶平接方式。雨水管道均沿路取 i=0.005 坡向排出点。

  园区污水集中排到市政管网,考虑到高程变化,采用压力排污。污水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 8kN/㎡,胶圈连接。管径有 D200--D500.

  园区给水方案。园区绿化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PE)复合管,公称压力PN1.6MPa,热熔连接。管径有 De25--De300.

  园区生活给水来自市政给水管网,管材采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PE)复合管,公称压力 PN1.6MPa,热熔连接。管径有 De25--De300.

  5.4.10 电力系统规划

  根据园区景观规划需用电总容量为:3225KVA,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拟在园区内新建 10KV 开闭所一座,建筑面积为 150m ?,10KV 电源引自城镇公网,进线电源点由供电局提供,在靠近用电量较大的负荷中心设箱式变电站,共 7 台,总容量为 2640KVA,外环道路单独设道路照明专用箱式变电站,其总容量为 400KVA,共 4 台,单台容量为100KVA.

  本工程 10kV 开闭所设在园区 10KV 电源进线处附近,在园区内经济合理的位置处设箱式变电站。由 10KV 降至 0.4KV/0.23KV,分别供给各景观照明及建筑物低压电源总配电箱或其他用电设备。高低压供电线路均采用穿管直埋敷设方式。供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方式。

  园区内景观照明主要采用景观灯、庭院灯、LED 灯带等。

  5.5 小结

  滨河新区黄河生态园设计将是宁夏作为历史上西北边陲重镇,黄河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接带上的集中展示地,对宁夏的对外宣传和旅游业的特色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生态园的建设,本次设计的建设将对公园的整体环境和景观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的设计和建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银川“塞上湖城”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符合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通过绿化设计的建设,具有特色主题、景色优美的公园全面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改善了滨河新区的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提高了银川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了城市品位,能够促进周边旅游带上的经济发展,带动地区价值升值,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滨河新区成为银川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做支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