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东西境村景观环境构成及保护与利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4860字

  第五章 东西境村景观环境构成及保护与利用

  景观环境是指由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所组成的,具有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空间关系。东西境乡村景观的景观环境构成包括东西境村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生活氛围。

  5.1 景观环境构成

  5.1.1 自然生态

  东西境村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自然生态保存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北部山体植被类型丰富,拥有成片的古榄树,优秀科属有壳斗科、樟科、桃金娘科、金缕梅科、山茶科、桑科、苏木科等,优势植物种类有藜蒴、南洋楹、马占相思、桉树、鸭脚木、盐肤木、岗松、芒萁、桃金娘。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分层丰富,自上而下有 4 个垂直分布带,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人工果林带、农作物和水果种植带。东西境北部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受人为干预极少,张山窿水库也位于此地,是很好地水土涵养区域。此外南部因二龙河支流经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东西境后龙山横贯东西境村,村庄聚落倚山而建,占地 1000 亩,原是当地村民的水源涵养林,800多年来与当地周姓族人同生共荣,随着当地旅游也的发展,逐渐开发成为森林公园。森林的物种繁多,树木浓密,有些高树参天,适合静养生息,对于常年生活在城镇的居民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天然氧吧。

  建有 4 条登山路径、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沿着上山步道走入后龙山,满目青翠,参天古树随处可见,阳光斑驳着树影,鸟呼蝉鸣,幽静中透着热闹。此外,公园林中修有 5 千米环山绿道串联各景观节点,路面材质丰富,穿行于幽林山涧,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荔枝文化公园是 2008 年增城市实施区域公园化战略而建成的,位于小楼人家出入口处,占地 467 亩,整个公园建于低矮丘陵处,大量种植了各种荔枝品种,包括:桂味、糯米糍、和枝、水晶球、三月红、挂绿等,通过修建上山步道,休闲平台,引导游客入内游玩、品尝。公园内部步道平缓曲折,穿梭于树影婆娑之间,可欣赏荔枝树干的独特性状,可品尝鲜甜可口的荔枝。公园外部可欣赏荔枝树簇拥成群,鲜红果实挂满枝头。

  东西境村水资源丰富,南部有二龙河贯穿而过,北部有张山窿水库。二龙河属于增江河支流,原名澄溪河,发源于小楼和福和交界的亚髻山,流经二龙、腊圃、东境、西境等 4 个行政村,于大楼山和派潭河汇入增江,水质良好,是一条弯曲浅窄水流急又不能航行的小河流。张山窿水库是小楼镇域内 5 座水库之一,水库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植被丰富,天然形成半岛式形状。

  现状问题: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对东西境的自然生态的干预也越来越明显,如东西境后龙山被开发为森林公园,如何平衡旅游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为参与如何控制在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二龙河中上游水源涵养林没有切实保护好,因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泥沙沉积,河道淤积,河床抬升,河道变窄,水流不畅。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二龙河两岸,造成该水体水质变差的另一影响因素,并影响河道景观。张山窿水库由于早期建有多个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一定程度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5.1.2 田园风光

  东西境村基本农田共 6412.45 亩,其中耕地 3505.7 亩、园地 2545.74 亩、其他农用地 361.01 亩。农田、鱼塘、果园分布较为集中,中部和南部平原拥有以黑皮冬瓜、迟菜心为核心的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八仙湖、荷花池等,田园风光随季节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而变化,夏天黑皮冬瓜搭满架,冬天大片的迟菜心花一片金黄。按农田标准化要求,东西境的田园风光带有现代农业的色彩。

  以黑皮冬瓜、迟菜心为核心的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按照农田地貌实际设置 3 米宽机耕路,路面铺设石粉,路的两边设置 U 形排、灌水渠,使农业种植更加规模化田间机耕路建有乡间绿道,游客可以骑自行车穿梭于田园之中,欣赏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田园风光。

  东西境村水资源丰富,连片的鱼塘为这里的田园风光增添了灵动感,尤其村前鱼塘改做荷花池,连片荷花的景色为古村落景观更添色彩。此外,环绕报德祠的千亩鱼塘形成小楼人家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八仙湖,这里的连片鱼塘平静如镜,一眼望去犹如平静的湖泊,塘间绿道连接环绕,是开展垂钓、亲水游玩的理想地方。

  现状问题:东西境村拥有较多鱼塘,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也对这些连片的鱼塘进行项目开发,以八仙湖为主题增加鱼塘垂钓、绿道等游玩项目,但建设后大多荒废,周边植被杂乱,影响美观。此外,由于荷花季节性变化观感落差较大,冬季荷花池一片萎靡。

  5.1.3 生活氛围

  不同的生活环境营造不同的生活氛围,我们发现有趣的是,东西境村在旧村与新村有着不同的生活氛围,源于旧村与新村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第一,从人口数量和结构上,旧村由于大多数村民已经搬离,只有部分村民,主要是古街两旁的住房有人居住,因此,旧村人口稀少,年龄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老人。大多数有经济条件的旧村村民搬到新村建房居住,新村人口较多,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多样化。第二,从居住条件上,旧村部分是主要的旅游景点,因发展旅游的需要,旧村房屋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装修均保留着原有古朴的风貌,村民的起居生活与传统起居相接近。新村建筑主要是现代风格的房屋建筑,与现今城市起居生活较为接近。第三,从经济来源上,除了农业生产以外,部分旧村村民,主要是古街两旁的房屋,在首层改造成商业用途,如农家旅社、农家小饭馆、小卖部、农家特产店等。而新村部分,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还有部分村民(特别是年轻人)白天到外面打工上班,晚上回家,与现代城市人生活接近。

  因此,旧村部分的生活氛围具有浓浓的农业生产乡土气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古街两旁一部分改作商业用途的人家外,农业生产仍然是当地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前屋后,农民摆放着各家的生产工具、收成、晾晒农产品等等。走到古街道,两边高低错落的排列着一到两层的老房子,村民大都敞开家门,从外面你可以隐约看到他们里面的状况,或者看到他们在进进出出忙活,或者聊天,或者就在家门悠然自得的休息,是一种质朴、简单、和谐的生活氛围。

  在新村部分,你可以看到像大多数现代农村的生活。人们的房子结构用途与城市房子差不多,但对农产品的存放和晾晒的功能依然存在,由于建筑排列紧密,纵横的水泥路面穿插于各栋建筑之间,外部公共空间缺乏,因此村民的存放和晾晒区域主要设在房子内部或者房顶上。尽管新村受到城市化影响冲击较大,但由于人口较多,村民间都互相认识,气氛和谐。同时,新村的基础设施配套较旧村完善,村委会、老人活动中心、文化站、村民服务站等等都设在新村,村民业余生活也丰富多样。

  在东西境村,农业生产是村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西境村蔬菜生产基地的形成,增城市冬瓜菜心行业协会的成立,传统的农业生产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产品的生产更加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工具也从传统的农具,过渡到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农村品的收成、运输、销售均与传统农业有所区别。因此,东西境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呈现出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不一样的气息。

  现状问题: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村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他们追求城市般的生活,特别是在新村的部分,村民的生活已经跟城镇的生活接近,基本不从事农业活动,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回到村里。这样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氛围。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的进入同时会对村里农民的生活带来不可预料的变化。

  5.2 东西境景观环境价值挖掘

  5.2.1 自然生态的生物多样性

  乡村景观的自然生态是人为干扰强度较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的部分,如东西境的后龙山、张山窿水库等。这些地方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东西境村处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势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炎热多雨,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有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果园等,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可以理解为是生态系统或区域的内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它支撑和维持生命及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1].保护好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护东西境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5.2.2 田园风光及田园文化

  农田是东西境村面积最广的地类,根据东西境最新的村庄规划数据,东西境村农林用地共 519.95 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 66%.田园风光成为东西境乡村旅游的重要体验的一部分,其中的田园文化围绕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形成独特的田园旅游体验。

  5.2.3 具有乡土气息的生活氛围

  受城市化的影响,东西境很大部分的村民,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旧村部分一些年老的村民,仍然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运用传统生产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传统的生活方式维系着具有乡土气息的生活氛围,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貌。

  5.3 东西境景观环境保护与利用途径

  5.3.1 参考案例

  (一)乌兰(The Woodland Park)动物园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该案例是以动物为中心,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而设计,颠覆了传统的动物园以人为中心的传统设计思想。提出“文化共鸣”(cultural resonance)和“景观漫浸”(landscape immersion)两个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文化共鸣”反映出人与动物在其自身环境中相互依赖的关系[1],“景观漫浸”是以动物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方式进行展示,并将环境一直延伸和融合到观赏区域。这是对自然生态环境范围较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既涉及了人的参与,同时把人行为的干扰降到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东西境后龙山和张山窿水库区域景观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有所启发。

  (二)日本海上森林国营里山公园建设

  日本所说的“里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乡村景观,这是一个由市民参与发起的保护乡村景观的案例。爱知世博会时,市民发现海上森林是里山,为保护里山生态系统,日本环保组织和当地市民团体通过努力在世博会会场保留海上森林的里山原貌,会后使它成为纪念世博会的国营公园,并最终获得成功;国营公园倡导会为更好地保护里山,从反对世博会运动转向认可世博会,并制定了将海上森林建成国营里山公园的总体规划[2].

  这给我们对乡村景观保护提供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法,首先,发挥环保组织对乡村景观保护的力量。其次,政府应尽快完善对乡村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使民众逐步形成保护传统乡村景观的意识和观念。

  5.3.2 保护与利用途径

  景观环境的利用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景观环境过度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针对东西境景观环境的现状问题,结合相关案例,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过去的乡村旅游规划和项目进行反思,把人为过度干预或者有破坏生态坏境、传统生活氛围的规划作出调整,对已实施但难以开展活动的项目,找出问题进行调整,并为以后的项目选取作反面教材。参考乌兰(The Woodland Park)动物园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案例,在对后龙山、张山窿水库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设计,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利用景观慢浸原理,强化感知和认知学习,让游客感受到自己是进入大自然的客人,引起游客对保护自然生态的共鸣。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注意对当地的传统生活氛围的保护,传统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传统的生活氛围,在旧村居民多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游客对旧村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可以引导游客参与传统生活中,来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如家庭式的农家旅馆,游客可以过几天当地农民的生活,帮农忙等。引起“文化共鸣”,逐步形成保护乡村景观的意识。

  (三)鼓励各环保组织到当地举办各种活动,引起市民和环保组织对当地景观环境的注意,借助环保组织的力量引起人们对东西境乡村景观保护的关注度。同时,政府应尽快对乡村景观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民众逐步形成保护传统乡村景观的意识和观念。

  5.4 本章小结

  东西境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生活氛围是东西境景观环境的三个构成要素,是东西境的乡村景观各资源所组成的具有特色价值的空间关系。本章描述了东西境独特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生活氛围,并从中挖掘各要素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找出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同时借鉴参考了乌兰(The Woodland Park)动物园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和日本海上森林国营里山公园建设两个代表性的案例,对东西境乡村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