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逐步放开契约制。代理制而非员工制,造成了代理人的收入不稳定、没有公司社会保险保障、没有正式员工的福利制度等。这些都使得代理人在公司没有归属感。
如果实现员工制就没有这些问题,但员工制会造成企业沉重的负担,不利于保险企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以逐步放开员工制标准,比如给予公司优秀代理人员工待遇,这样不但能够增强这些代理人的归属感,而且能够激励其他代理人提高业绩,努力向优秀代理人而奋斗。
2、改革代理人佣金制度。目前,代理人销售的新单往往在首期得到的佣金比较高,而往后很少,这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高首期佣金的制度下使得代理人在利益驱动下往往倾向于高业绩,从而造成销售误导;二是,首期佣金高而往后佣金极低,会造成销售出去的长期保单服务跟不上,使保险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此外,由于代理人的收入完全来自于其佣金,没有固定的收入,这样会导致没有业绩的代理人大量离职,而由于离职而遗留下来的已经销售出去的保单由于没有代理人跟进,加剧消费者的抱怨和误解,大多退保的消费者就是因为保险公司没有服务或者服务不好。为提高服务水平,保险公司应该改革代理人佣金制度,降低首期佣金比例,根据情况延长佣金支付年限;同时逐步改革代理人收入制度,权衡利弊,酌情给予代理人一定的固定工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
3、逐步增加代理人的福利制度。目前,代理人的收入完全来源于销售的佣金,并没有员工所应有的保险福利保障。这会导致代理人在保险企业并没有安全保障感。
保险企业可以逐步放开代理人福利制度,对那些优秀的代理人给予一定的保险福利,使他们对公司的依存度更高,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销售队伍的发展和销售业绩的提高。
4、加强代理人的培训制度。教育培训是提高代理人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有效的方法。西方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完善的代理人培训体系:多层次的培训机构、强大的师资队伍、全方位的监管以及有效的行业自律组织等,为代理人提过充足的保险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此外,西方国家对取得代理人资格的监管更为严格。例如美国个人保险代理人必须进行相关的培训,必须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并向监管部门出示相关的证明。相比我国目前代理人的准入门槛过低,代理人资格的取得流于形式,代理人资格考试结果反映的能力并不能完全胜任保险产品的销售,特别是保险专业条款的解释更需要对保险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而代理人的培训制度仅限于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上岗培训,这些培训往往不专业也不系统,并不能达到一个专业代理人资格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代理人培训制度,完善我国现有的教育培训制度,从整体上提高保险代理人队伍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杜绝销售违规、销售误导,从而更好的为保险企业而服务。
5、拓宽保险营销渠道。在进一步完善代理人营销渠道的同时,发展银保和电销渠道,同时探索一些新的保险营销渠道,比如代理店、代理公司和网络营销等渠道。
探索多种营销渠道能够弥补代理人渠道的不足,更好的为保险企业服务。
4.5 增强员工文化认同感、使命感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是一个企业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心声,而不是某个企业领导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培育出员工认同的文化,才能够使作为主人翁的员工认同这种文化理念,他们才会在保险经营活动中拥有责任和使命感,才会促使公司更好的发展。
大多企业在成立之初甚至在整个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都是某个领导凭自己的思想强制引导这个企业文化的建设,这种企业的文化建设过多倾向于某些领导的个人决策和领导风格;但是保险公司大多都把这些文化称之为自己的核心文化理念,造成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一两个人的文化,使得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过于口号化,而无实际的内涵。这种从内核的文化理念就过于口号化的企业文化,在保险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更加倾向于“说一套,做一套”,不利于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保险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建设真正符合保险企业的文化理念,强化员工的使命感,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必须要加强企业决策的内控制度。这种制度不但能够克服由于决策权力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决策失策问题(比如平安的富通门事件就说明,某个领导的决策只是偏重于他个人的主观意志,使得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并不是最优的,甚至会出现重大的失败。),而且可以在公司中营造一种有效的管理和富有人性色彩的企业价值观,并且更可能的会被全体员工认可和接受。
2、保险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必须从实践出发,从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提炼出共性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反映自身的企业精神。同时,从实践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理念,更天然的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使保险企业文化的不是虚设,其导向、激励和凝聚的实用性作用更加强烈,从而更好的为整个企业而服务。
4.6 转变保险观念增强公众保险意识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建立在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保险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社会个人的保险观念很薄弱,特别是在农村,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不存在风险或者是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一些意识到风险会降临自己身上的人们大多都是消极的对待即将发生的风险;天灾人祸发生后,他们大多依靠家庭、亲戚和朋友借贷来应对风险。这种小农经济基础下的人们的风险思想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更演化成为政府承担一切。这种保险观念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科学的,不仅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个人及其家庭得不到可靠的保障。
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打破这种观念,是我国经济发展与政府社会保障、商业保险职能转变的要求,更是各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作为保险产品提供者的保险企业,要赢得竞争就要争得市场,就要满足保险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当然也包括他们这种风险意识亟待提高的需求。公众保险观念朝向市场经济转变、风险意识提高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更是各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不断的弥补不足、迎难而上的过程。为了保险业更好的发展,应该转变公众保险观念,培育公众保险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普及保险知识的义务教育保险业现在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理赔难、销售误导、形象差、公共关系危机等,都能够通过这种教育活动来化解。保险知识的普及和保险文化的营造,应该从小做起。由于中国封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保险业发展起步晚,我们更应该努力的去改变现状,要为下一代公众的保险意识的提高而努力。就像刚上小学的小孩子不仅要学语文、数学,还要学思想品德教育一样,保险知识潜移默化的教育也应该提早开始。
2、加强保险宣传,提高保险的社会教育水平为增强公众的保险意识,业界从保险制度的设计、保险监管、保险法律的设计、保险公司的宣传等多种途径,提高工作的保险认知水平,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改变着公众的保险意识。但是,作为处理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保险知识教育的普及更应当受到政府、社会和公民等各行为主体的重视。因此,必须加强保险教育重要性宣传工作。政府要加大保险社会教育投入,使得保险教育不仅仅限于校园和保险公司中,社会也应该多建设一些保险教育机构,同时鼓励保险自律组织的成立;从而形成学校、社会机构、保险公司多层次的保险教育体系,营造健康和谐的保险教育环境,为提高保险教育水平而更好的服务。
3、保险公司努力做好产品和服务社会保险观念的改变不仅需要靠保险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更需要各个保险公司提高保险产品的质量和改善保险的服务水平。只有保险企业真正的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了,才会使消费者真正感受到自身得到应有的保障,他们的保险观念才会慢慢的有所改善,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公众转变保险观念,增强公众保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