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玉米作为云南省占据重要地位的主粮食作物,气象灾害是云南玉米种植所遭受的主要风险,云南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与安全关系到云南省粮食安全,并且和粮、经、饲三元化种植结构的构建息息相关。但是,现阶段传统农业保险是以弥补农作物种植产业的物化成本为主,一直面临着保障程度低、保障范围不全面等问题。2007年是云南省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时间,保费规模高速增长。但是传统农业保险在经营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近几年农作物遭受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情况下,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救灾、迅速恢复再生产等方面运作效率低迷,没有很好的发挥出专属于保险业的损失补偿和保险保障功能。
与当前正在运行的传统农业保险相比,天气指数保险在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上可以发挥出更大作用,还拥有运营管理成本低,保险合同标准化以及理赔流程简便等独特优点。因此,为对云南玉米种植业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本文落点于云南省的玉米种植产业,来对云南省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论证云南省发展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诸多必要条件,从而探讨其可行性。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第一,玉米作为云南省种植面积第一大,产量第二大的主粮食作物,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背景下,在政策支持、市场完备性以及投保人需求等可行性条件的支持下,选择玉米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品种,具有可行性与前瞻性。
第二,对当前国内外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为云南省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并提出了应该重点防范天气指数保险开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基差风险。
第三,对传统农险开始试点直到现在的云南玉米种植保险的运作情况及弱点作出分析,进而挖掘出传统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必要性。
第四,从政策分析、需求调查分析与供给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云南玉米天气指数保险可行性条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天气指数保险对传统农业保险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农户们对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态度相对积极,市场潜力大。供给侧分析显示目前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技术已经成熟、市场潜力大,且玉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具有不可复制性,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许多积极效应。综上所述,云南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开展已经具备可行性。
关键词: 玉米天气指数保险;可行性研究;政策环境;需求分析;供给分析 。
Abstract
As the main food crop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Yunnan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re the main risk of Yunnan corn plan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safety of Yunnan corn planting industry are related to food security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ernary planting with grain, meridian and forag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However, at this stag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mainly to compensate for the materialized cost of the crop planting industry, and has always faced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of protection and incomplete coverage. In 2007, it was the time for Yunnan Province to launch a pilo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ogram, and the scale of premiums increased rapidly.
However,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drought in recent years, Yunnan policy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been inefficient in disaster relief and rapid recovery and reproduction.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loss compensation and insurance protection functions that are exclusively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at is currently running,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solving 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s. It also ha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low operating management costs, standardized insurance contracts and simple claims process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risk protection for Yunnan corn planting industry, this paper is located in the corn planting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Yunnan corn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First, corn, as the largest grain crop in Yunnan Province with the largest planting area and the second largest output,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Yunnan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lateau-specif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erms of policy support, market integrity and the needs of policyholders. With the support of feasibilityconditions, it is feasible and forward-looking to choose corn as a pilot of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Secondly, i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advanced experience of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corn meteorological index insur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Poor risk. Thirdly, it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nd weaknesse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ilots until now, and then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weather indexinsurance.
Fourthly,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Yunnan corn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policy analysis, demand survey analysis and supply analysi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has strong complementarity to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farmers have a relatively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purchase of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and the market potential is large. The supply-sid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urrent technology for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is mature and has great market potential, and the corn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products are non-replicable and can bring many positive effects to insurance companies. In summary,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corn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is already feasible.
Key words: corn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feasibility study; policy environment; demand analysis; supply points 。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地位的产业部门,属于第一产业。农业产出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开展其他产业生产的首要条件。民以食为天,作为人口大国,保障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工作之一。
2018年中央着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农业也面临着农村人口外流、耕地减少等严峻挑战。并且从农业生产模式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农业生产的主要地位,粮食综合产能依旧不足,尤其是农业风险管理方面,能力较为薄弱,大多农户选择风险自担,靠天吃饭。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极易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情况,有可能造成农户因灾致贫或返贫等后果。农业在云南省占据重要地位。
201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3808.8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929.5万吨1。
2017年农业从业人口达到158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2。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同时拥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面貌,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孕育出了云南复杂多变的气象灾害,给云南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2016年初的强寒潮天气给全省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全省共有339.84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120.88万亩,绝收15.34万亩,造成了3.26亿元3的直接经济损失。
保险业自诞生以来,一直发挥着风险管理与风险保障的职能。如何更好地运用保险对农业风险进行分摊并对农户损害进行补偿,是监管部门及业界一直关注的问题。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新“国十条”将保险业定义为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号召保险业界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支农惠农方式,并积极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与服务,丰富农业风险管理工具。
2007年,云南省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但一直以来运行效率较低,未能发挥出保险应有的风险分散与管理职能,对农户利益的保障不足,且运营过程中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国外现有经验表明,构建天气指数保险机制对解决农业保险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大有裨益。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天气指数保险在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方面效果显着,具有管理运营成本低、保险合同标准化以及理赔流程简便等突出优点。为此,本文以云南玉米种植业为例,立题云南省开展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研究,以期为云南省天气指数保险的落地与试点提供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意义的建议与对策。
关于本研究所具有的意义,玉米已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第一、总产量第二的大田作物,且气象灾害是云南玉米种植所遭受的主要风险,云南玉米种植业的提升关系到云南省粮食安全和粮、经、饲三元化种植结构的构建。天气指数保险是把单个或多个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对应不同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天气指数保险就以这种天气指数为基础设计保险条款,当指数触发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固定值时,投保人便可获得提前设置好的赔付额,为种植玉米的农户防范气象灾害风险提供了新路径。因此本文将进行云南省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重点对云南省玉米种植的天气指数保险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云南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方案,旨在寻求一种新的农业保险方式克服传统农业保险的弱点,使农业保险更加具有实用性与科学性,为农业保险注入新的活力;并且,力图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增强云南省农业抵抗气象灾害影响的能力,使农户与种植户旱涝保收,解除“看天吃饭”的困境,同时有助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Breustedt(2008)通过二级随机控制指标的方法,对Rayon地区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具体效果进行了相应的评测,结果表明,在弥补气象灾害对农产品造成损失方面,天气指数保险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类保险效果明显更好。早在2003年时,降水量指数保险的试点就已在印度落户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实验效果(UNDESA)。在这之后,越来越多针对不同农作物与不同气象指标的天气指数保险新产品陆续开始出现,如干旱指数、气温指数、洪水指数等等(Hess,2003)。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农业保险,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应对气象灾害风险方面,天气指数保险更为高效,天气指数保险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未来重要的前进方向之一(Hess等,2005;Molini等,2007)。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天气指数类保险的发展阶段划分,Joanna Syroka(2007)将其总结为了三个阶段:一,1997年至1999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探究了天气指数保险在农村经济部门施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进行产品的设计研究等相关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则是2002年到2006年间,这段时期内许多地区例如墨西哥、印度、马拉维、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天气指数保险的试点工作;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今的推广阶段,试点的范围在全世界不断扩大,陆续有近20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的扶助支持下开展了此类保险的试点工作。
另外,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如何进行天气指数保险的定价与设计开展了广泛的探究。在如何选择定价方法方面,Thomas Fischer (2012)以我国的珠江流经区域作为研究案例,采用广义帕累托、广义极值(GEV)等概率分布作为恶劣天气的概率分布模型函数,并对1961-2007年47年间世界192个气象站的年度时间序列进行了相关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在珠江流经区域范围内,对天气指数保险项目参数估计最可靠的分布便是广义极值分布模型。Che Mohd Imran Che Taib等(2012)以马来西亚的气象指数为基础,将燃烧定价法、温度模型及指数模型三种不同的方法应用于气温指数的定价上,发现前两种定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而以日温变化作为基础的季节回归时间序列模型对于温度的变化方面的测算更加细致准确,对以前常用的定价方法作了较好的完善。
在天气指数保险的产品设计方面,Michael T.Norton等(2012)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不同地区天气指数保险保费支出的差异,作者认为在对气象灾害的相关风险进行量化时应该以其空间地理特征为基础,涉及到观测站之间的差异,比如海拔高度、经纬度等。
J.D.Daron等(2014)先是使用贝叶斯网络预测了印度哥尔哈布尔区域内未来的气象变化情况,接着运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阐述产品设计时需要采取何种定价决策和选择信息,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进行保险产品设计时,对历史观测信息的盲目信赖会造成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全面,进而对保险人与投保人产生误导,不利于天气指数保险开展的科学性与长期性,因此产品设计时所依仗的数据应该有着不同的来源。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天气指数类保险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天气指数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关于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必要性,张慧茹(2008)认为开发天气指数类保险,是在我国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对保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且探索该类保险与“三农”相结合的农村金融创新运营模式,将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效应与产业集聚。李顺会(2013)认为天气指数类保险可以有效控制农业灾害风险,减少因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同时提出对于受巨灾影响损失较大的地区,应尽可能实现天气指数的标准化,便于风险的全面覆盖。武翔宇等(2011)提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开展天气指数类保险可以作为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一大战略措施,但不同损失程度的农业气象灾害要由拥有不同承保能力的保险人分开承保,例如巨灾类保险产品应当采用政府与保险公司联营的模式,由政府指定具有相应农险资质的保险企业进行产品方案设计,而针对常规气象灾害的保险产品则可以交由保险公司进行商业化保险设计,进行完全的市场化运营。在天气指数类保险开展的可行性方面,刘芳芳(2010)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对传统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类保险的优势与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后者相较于传统农业保险的优势更加明显,并且现阶段在气象数据的完备性与准确性背景下,已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与试点的可能性。崔帅等(2014)通过在江苏省盐城市对水稻种植情况开展实地调查走访,得出结论,当地在水稻气象数据的获得性、风险点的准确性等方面的必要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具有发展水稻天气指数保险的较强可行性。
第二,关于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定价,在温度类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定价方面,娄伟平、吴利红等(2009、2011)以浙江省为例,基于浙江省各个县市近26年的相关气象资料,并运用当地柑橘、水稻、茶叶这三种不同农产品的减产率模型,探究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定价模型;杨太明等(2013)利用安徽省宿州市1993-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将当地冬小麦分成了五个不同的生育期,并总结了每个阶段所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影响产量的主要天气因素,通过对历史产量损失与相关度较强的主要灾害的气象指标进行比较性研究,确定了五个小麦关键生育期的气象指数,初步形成了一种较为科学的综合因素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关于降水类指数保险,国内学者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利用回归模型厘定纯费率。例如王韧等(2015)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11年气象与产量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Housman检验提出应建立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并举例说明了应该如何进行天气指数保险合同的设计。二是利用减产率模型设计气象指数。孙擎等(2014)以江西省11个市48年的气象数据和早稻减产率为样本建立了关系模型,采用Weibull分布和减产率模型对不同免赔率下的保险纯费率进行了估算,得出了30%的免赔率比较适合进行保险纯费率的设计的结论。
第三,为对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实践更好地提供理论指导、指明未来的努力方向,我国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促进我国天气指数保险发展的相关建议:朱俊生(2011)认为应加强政府对天气指数保险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魏华林、吴韧强(2010),冯文丽、杨美(2011)提出要通过适度强制投保提高天气指数保险的参与率,弥补当前农户保险意识不足的缺陷;朱俊生(2011),武翔宇(2012)提出需要简化并标准化天气指数保险条款,使之更为通用、更易理解,进一步发展再保险分担机制,并以财政补贴鼓励天气指数保险的推广与发展;武翔宇(2012)提出为使天气指数保险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科学理赔,要进一步完善气象基础设施,提升气象数据的精度与准确度,并使气象部门与天气指数保险人实现联动与数据共享,优化数据提供系统;陈盛伟(2010)提出要因地制宜,注重创新适合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且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第四,部分学者对我国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情况进行了探索。胡盈(2016)针对农户需求特点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黑龙江省5县700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灾害年间作物减产程度、天气事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农户对保险公司信任度、农户对保险产品价格补贴的需求度与天气指数的需求呈正相关,生产中遭受的风险种类与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呈负相关;孙香玉等(2016)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新疆棉农对传统农险与天气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险对于天气指数保险同时具有互补性与替代性;程静等(2018)通过构造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五类生计资本评价体系,对湖北省351个农户进行了微观调研,并利用数据结果对农户双油菜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类生计资本都与所选择的研究区域内农户双低油菜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天气指数保险实践经验借鉴
第一节 天气指数保险相关概念
一、天气指数保险
二、天气指数保险的优势与缺陷
第二节 国外天气指数保险实践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天气指数保险实践经验
第四节 天气指数保险实践经验总结
第三章 云南省开展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必要性
第一节 云南省玉米种植业基本情况
一、云南省玉米种植业现状
二、云南省玉米主产区
三、云南玉米的生长规律
第二节 云南省玉米种植风险分析
第三节 云南开展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农业保险政策协调与精准预算难,政府补贴粗放
二、保险公司定损理赔难
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第四章 云南开展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条件分析
第一节 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节 市场需求分析——基于问卷调查
一、调查数据基本情况分析
二、农户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分析
三、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的认知分析
四、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需求分析
第三节 云南开展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供给分析
一、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技术已成熟
二、市场潜力巨大
三、保险公司具有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积极性
第五章 结论
一是响应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号召,立足于我国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与提升保障程度,提出鼓励全国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保险产品和服务,丰富农业风险管理工具,这样的政策支持与背景为开展云南玉米天气指数保险提供了可能性。玉米作为云南省种植面积第一大,产量第二大的主粮食作物,在云南重点建设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景下,在政策支持、市场完备性以及投保人需求等可行性条件的支持下,选择玉米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品种,具有可行性与前瞻性。
二是总结了云南省玉米种植产业的基本情况与对云南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且气象灾害是云南玉米种植所遭受的主要风险。从而从传统农业保险的弱势、保险公司经营传统农险定损理赔难、以及传统农险的道德风险与逆选择三个方面得出了开展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必要性。
三是从政策分析、需求调查分析与供给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云南玉米天气指数保险可行性条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天气指数保险对传统农业保险具有很强互补性,农户们对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态度相对积极。供给侧分析显示目前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技术已经成熟、市场潜力大,且玉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具有不可复制性,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许多积极效应。综上所述,云南玉米天气指数保险的开展已经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