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护理论文

探讨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视角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时间:2018-11-09 来源:按摩与康复医学 作者:尹梅君. 本文字数:4514字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视角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 均给予推拿、循经按摩、牵引、针刺、艾灸、TDP照射、内服本院制剂和外敷中药等中医综合保守治疗,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 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5.0%、总有效率为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81.3% (P<0.05) 。结论:在颈椎病保守治疗中, 加强中医护理工作, 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 可提高治愈率, 降低复发率,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干预措施, 对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康复均有良好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 保守治疗; 中医护理; 健康教育; 康复效果;

中医护理

  颈椎病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一组综合症侯群, 常以颈项疼痛、头痛、头晕、上肢疼痛、麻木, 甚至步态蹒跚、行走不稳为主症[1], 同时伴有颈肩活动不利或不力、不寐等症候。其常因风寒湿等邪夹杂入侵和气血亏虚而致, 证型常有虚实之分。实证病机为邪气痹阻头额、颈项, 经脉不通则痛;虚证病机常以气虚、血虚为主, 气血虚, 经脉不荣, 则出现头晕、手麻等症状。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眩晕”和“项强”等范畴, 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尤其是长期处于“低头族”工作人群及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群,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 出现头晕、头痛、颈部活动不利、肢体麻木等临床表现。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2],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 使人们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从中医护理融合健康教育干预视角下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效果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针灸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60例, 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确诊;无合并严重的心、肝、脑等严重器质性病变, 无认知障碍;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 其中研究组男53例、女27例, 年龄31~68岁, 平均42.3±23.7岁, 病程6天~10年;平均5.9±3.6年;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 年龄30~69岁, 平均43.2±2.1岁, 病程3天~9年;平均4.6±3.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有患者均采用推拿、循经按摩、针刺、艾灸、TDP照射、内服本院制剂和外敷中药等中医辨证综合保守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 两组均采取执行医嘱、生活协助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则配合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1.2.1 中医护理干预

  1.2.1. 1 生活起居护理

  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冷, 宜安排向阳房间, 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指导患者起居有常, 防风寒, 患者外出时应尽量注意颈部的防寒保暖, 冬季可佩戴围巾, 避免颈部受到湿、冷、风侵袭;注意避免居住潮湿之所, 防止感受风寒湿邪入侵而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 枕头高度不宜过高, 高度与拳头大小, 一般以低枕头为宜;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条状棉枕, 以利恢复生理曲度。

  1.2.1. 2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过度情绪波动容易使患者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进而导致气血不畅, 正气耗损, 从而导致“正不存内, 邪气可干”。因此,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情志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心情保持舒畅, 从而达到调和情志的目的[4]。颈椎病不仅仅是躯体疾病, 也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其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 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抑郁苦闷、焦躁易怒等。应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主动介绍中医辨证综合保守治疗的方案、效果及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调和情志, 怡情悦志, 消除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 对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医“三因制宜”、“五音音乐疗法”指导患者调摄养生, 在情志护理中有一定的舒缓紧张焦虑之效, 能起到愉悦心情的作用。

  1.2.1. 3 饮食护理

  颈椎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其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 气的推动功能乏力, 脾胃运化及腐熟功能失常或减弱, 饮食护理尤为重要。饮食宜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辨证调护, 不同体质选择不同属性食物, 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如寒湿型患者饮食宜温热, 忌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气血亏虚型患者多食滋补肝肾食物, 如鱼、肉、蛋、红枣、枸杞、桂圆等。

  1.2.1. 4 牵引护理

  颈椎牵引疗法对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作用, 其通过对颈椎后关节各部位进行被动性活动, 可增大脊椎间隙与间孔的活动范围, 从而更大程度上刺激脊椎部位的神经根, 利于脊椎关节嵌顿的滑膜尽早复位。颈椎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 用枕垫保持适当姿势, 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倾约10°~30°, 避免过伸;治疗时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或卧式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10~1/5, 牵引一般从3kg开始, 逐渐增加重量,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kg;牵引时间为20~30min。牵引过程中观察牵引情况及效果,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牵引, 同时立即报告医师;牵引方向应尽量与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相一致, 切忌突然加大牵引力度与角度, 应使牵引方向与躯体成20°~30°。牵引结束后, 颈部应制动休息10~20min。

  1.2.1. 5 中草药湿热敷护理

  中草药湿热敷在中医综合治疗中很普及, 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开凑毛孔之效, 将中药与湿热敷的作用有效结合, 起到明宣腠理的作用。在敷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冷热感受, 切忌过热或过冷。

  1.2.2 健康教育

  颈椎病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养生调摄是巩固治疗效果和防止复发或加重的主要护理措施之一。功能锻炼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不可爆发式锻炼, 造成颈椎损伤。颈椎病主要调摄养生及功能锻炼方法如下: (1) 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低头伏案工作或学习要经常改变头颈部姿势, 一般45~60min要起身抬头眺望远方, 舒缓颈椎;抬头并向四周方向活动颈部, 不能让颈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 难以使颈椎间盘间隙内的高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恢复和缓解, 反而会进一步加重颈椎的退变;看电视或阅读时保持正确姿势, 眼睛与电视或书本在同一水平面上, 不能斜靠沙发或床头, 这种姿势使颈椎处于一种过度前屈旋转位, 最容易损伤颈椎。 (2) 枕头要合适, 一般以半月形枕头最佳, 即弧形枕, 左右稍高后面稍低, 高度以拳头为宜, 约11~13cm, 枕在颈后, 使颈部保持轻度后仰姿势, 这种姿势符合颈椎生理曲度;卧位时枕头与肩同高, 保持颈肩在同一平面;不宜不使用枕头而眠, 这种姿势过度后伸位不符合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容易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畸形改变。 (3) 坚持颈椎功能锻炼, 常用的颈椎锻炼经典方法有5种:仰首观天、回头望月、项臂争力、拔项法及保健“米字操”。颈椎屈伸和环转运动时, 头前屈、后屈、侧屈及环转运动的力度适宜, 尽量最大运动范围转动, 使颈椎关节疲劳得到缓解。如头前屈时下颌尽量抵达胸骨柄部位;头侧屈时眼睛能看到同侧肩膀尖位置为宜;动作要轻柔、缓慢, 不宜剧烈运动, 防止眩晕、胸闷等不适发生。 (4) 按摩肌肉和穴位按摩。指导患者按摩颈后肌肉, 掌握风府、风池、大椎、百会、肩井等简单穴位的定位方法并按摩, 可适度缓解肌肉压力。穴位按摩可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醒脑开窍之效, 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头痛头晕、肢体麻木、颈项重胀不利等不适。

  1.3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肌力完全恢复;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肌力逐渐恢复;无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病情加重。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百分率比较, 以频数 (f) 、构成比 (P) 表示, 采用Pearsonχ2检验;均由SPSS 22.0进行统计。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 采用Ridit检验, 结果以平均Ridit值表示;由DPS7.05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85.0%、总有效率为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8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项痹”、“痹证”、“眩晕”和“项强”等范畴, 主要因肝血不足或肝血亏虚、肾精衰少, 骨髓生化乏源, 不能濡养血脉筋骨, 导致“骨痿筋弱”而引起退变。颈椎病多因颈椎处于强迫姿势过久而诱发, 如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睡眠姿势、枕头高度不当等, 常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导致发病与复发。颈椎在风寒湿冷等邪气入侵下可导致经脉不畅、筋骨不利、气血不通引起疼痛、麻木、酸困等不适, 因此中医治则为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滑利关节、补气活血。

  中医护理是对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志、饮食及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整体综合护理和指导, 并融合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功能锻炼,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了其康复。通过中医综合保守治疗“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念引导, 结合颈椎病的辨证施治, 予以推拿按摩、颈椎牵引、针刺、艾灸、中药外敷内服等综合保守治疗, 从饮食、生活起居、情志、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技巧多方面进行护理, 融合健康宣教干预, 减少了诱因, 降低了复发率。中医护理融合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是对常规护理模式的横向延伸和延续拓宽, 其优点是以人为本, 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有机结合, 从患者生理、心理出发, 通过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医适宜技术技巧护理、全程健康教育等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让患者初步具有颈椎病的防治知识, 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调摄养生, 增强体质, 从而有效防治疾病的复发, 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视角下进行康复护理指导, 对颈椎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收到显著的护理效果, 因此加强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改善颈椎病患者病情康复情况,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综上所述, 颈椎病中医综合保守治疗辨证施治、针对性强、临床效果好, 广为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具有悠久历史, 在颈椎病保守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彰显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同时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融合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更好地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大大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效果, 增强患者自我防治疾病的能力,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促进颈椎病康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铁英, 竺永健.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康复治疗与健康教育[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3) :732-733.
  [2]郑学勤, 杨雪萍.颈椎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探讨与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 :33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9-190.
  [4]窦花园.颈椎病患者90例的中医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2) :197-198.
  [5]王瑞.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 (3) :150-151.

    尹梅君.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视角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4):73-75.
    相近分类:健康教育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