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是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是结肠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腺瘤性息肉约占 80%,腺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属癌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息肉,可降低癌变的发病率,随着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越来越多,但切除后的腺瘤性息肉复发率较高,多发性比单发性复发率高,据国内报道,1 年内累计复发率为 38. 1% ,2 年内累计复发率为78. 2%[1],因此,探求有效预防腺瘤性息肉复发的方法,是我们亟待完成的工作.2008 年 ~ 2013 年,我们采用阳和汤加减防治镜下治疗后结肠腺瘤性息肉复 ( 再) 发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经肠镜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腺瘤性息肉,按病理序号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80 例,其中男性 48 例,女性 32 例; 年龄最大 80 岁,最小16 岁; 宽基息肉 28 例,亚蒂及长蒂息肉 52 例,单发性息肉 45 例,多发性息肉 35 例; 息肉直径多为0. 5 ~ 2cm,对照组 80 例,其中男性 47 例,女性 33例; 年龄最大 78 岁,最小 18 岁; 宽基息肉 30 例,亚蒂及长蒂息肉 50 例,单发息肉 49 例,多发息肉31 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对于小于 0. 5cm 的息肉无法圈套者,以活检钳钳除,其余息肉均给予氩气刀圈套切除.切除的组织回收做组织学检查为腺瘤性息肉; 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秘、便血、下腹不适,其他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消瘦等,检查知情同意并坚持治疗及随访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 1 治疗组 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 熟地 30g,肉桂 6g,麻黄 6g,鹿角胶( 烊化)15g,白芥子10g,姜炭 6g,生甘草 6g.脾肾阳虚型加茯苓 15g,砂仁 10g( 后下),益智仁 6g; 肝郁气滞型加郁金 10g,佛手15g,香附10g; 湿热下注型加芡实30g,薏苡仁30g,黄柏 10g,败酱草 30g.每日 1 剂,加水共煎 2次,合 500m1 汤剂,分早晚 2 次,饭前服.疗程为 2个月.
2. 2 对照组 经结肠镜治疗息肉后常规予内科止血、抗炎、支持营养等治疗 1 周,不予其他治疗.
2. 3 术后随访 结肠镜下治疗息肉后半年、1 年、2年分别对全部病例作复查,每次复查均要求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立即行镜下切除治疗,切除的组织回收做组织学检查.
3 疗效分析
3. 1 疗效标准 结肠镜复查,息肉发生在原部位、组织病理类型与原息肉相同者为复发,发生在其他部位的息肉称为再发.本研究在统计时复发和再发未分开列出.症状评分标准: 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症状分为腹痛、腹泻、便秘、便血、下腹不适 5 项进行观察,并制定评分标准: 无症状者为 0 分; 偶有症状或每天出现症状 1 ~ 2 次,症状轻微者为 1 分;每天出现症状 3 ~5 次,症状较重,但尚能忍受者为2 分; 每天出现症状 5 次以上,症状严重,难以忍受者为 3 分.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等.
3.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随访 2 年,复 ( 再) 发率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 1、表 2.
4 讨 论
"息肉"一词,最早见于二千多年前的 《内经》,属于中医 "肠癖"、"肠覃"、"泄泻"、"便血"等病证范畴.《灵枢·水胀篇》「2」曾提及: "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认为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为寒客肠胃,气血壅塞所致,当代许多学者「3 ~4」认为痰瘀是本病非常重要的病机,笔者观察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为素体脾肾阳虚,痰凝、瘀血停滞胃肠而成.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则无法温煦脾阳,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常而成痰湿; 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则气机不畅,气血精液运行受阻,气滞血瘀; 痰湿、瘀血结聚日久,终成息肉; 脾肾阳虚是本,痰湿瘀血是标,因此,温肾健脾、祛痰湿、化瘀血为防治息肉再发的关键.
阳和汤乃治疗阴疽之祖方,然而其应用范围颇广,远远超过了阴疽范畴.据现代文献报道其临床治疗涉及到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等各系统 50余种病症,近年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腺瘤性息肉是结肠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阳和汤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大剂量阳和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5].阳和汤药物组成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温补营血药,即熟地、鹿角胶; 第二类是辛散温行药,即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方中重用熟地味厚滋腻,以温补营血,配伍血肉有情之鹿角胶,以生精补髓、养血壮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补之以味"既养血,又补阳,温补肾阳,以治其本,正所谓善补阳者,当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阳气生化的物质基础充足,则温阳之功可速达.姜炭乃苦温之品,入血分温经散寒,肉桂乃辛甘大热之品,功擅补火助阳散寒,两药合用温通经脉,破阴回阳 "温之以气".麻黄散寒宣通,发越阳气,开腠祛邪,白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散,搜剔皮里膜外以消痰散结,二药可助姜、桂以散寒凝,麻、芥、姜、桂诸药合用又可制熟地、鹿角胶之滋腻,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加甘草则解毒和药,共成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剂.全方配伍精练,法度谨严,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达到防治结肠腺瘤性息肉复 ( 再) 发的作用.
中医药对于预防息肉的复发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通过调整、逆转患者整体病态因素,使患者恢复健康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抑制息肉复发、再生、恶变,经临床观察,阳和汤防治镜下治疗后结肠腺瘤性息肉复 ( 再) 发,无论从临床症状还是总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俊,刘希双,王光兰,等. 结肠息肉病理分析及电切后复发情况 [J]. 中国内镜杂志,2013,16 ( 06) : 645 ~648[2] 轩辕,田代华,刘更生整理. 灵枢经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14
[3] 陈妍,韩树堂. 浅谈从痰瘀论治消化道息肉 [J]. 江苏中医药,2011,43 ( 03) : 32 ~33
[4] 杨海卿,王科峰. "痰瘀相关"理论浅析 [J]. 现代中医药,2009,29 ( 2) : 53
[5] 黄立中,张晓明,左亚杰,等. 阳和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 ( 1) : 33,59
[6] 金军,韩树堂. 浅谈结肠息肉的中西医诊疗 [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 ( 6)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