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实践中关于科技创新的经验(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8 共3799字
3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和有效途径
现实与历史相勾连,今天是由过去发展而来的。李大钊曾经说过:“言国情者,必与历史并举,抑知国情与历史之本质无殊,所异者,时间之今昔耳。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来日之历史,尤今日之国情。”[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艰难探索,离不开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奠定的物质基础。尽管这一时期,受客观历史条件所限,尤其是受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但是毕竟建立起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也为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改革开放,正是我们党在立足现实国情,充分汲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伟大决策,所以才得以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迸发出巨大的政策能量,从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封闭自守必然导致落后,它只可能使自身在思想上更加僵化,观念上更加落伍,行动上更加滞后,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主动权,沦为末流。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不管国内外政治风云如何变化,我们党都始终强调对外开放,始终坚持打开大门搞建设,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然后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历史。
同样的,科技创新也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果没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继承,科技创新将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可能会走很多弯路。通过学习继承、消化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能使科技创新建立在扎实的学术基础之上,能够寻找到有可能产生重大进展的突破口。创新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创新则有助于更好地继承。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她获奖的理由是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为挽救无数生命、维护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考察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我们能够看到,她和她所带领的团队正是通过艰辛努力,翻阅了大量中医典籍,尤其是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取了灵感,从而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发出了抗疟良药---青蒿素。
这个事例生动诠释了科技继承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蕴含丰富医学理论和知识的大宝库,现代医学完全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这一大宝库中去挖掘和研究相应的医学理论和知识,从而像屠呦呦那样获取灵感,产生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中医药也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重新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4 结语
总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对科技创新亦有很多富有价值的启迪。特别是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基于继承的创新这3条历史经验,更可视作科技创新的重要理念。只有解放思想,理念革新,才有可能破除对陈规固习的迷信,突破对既有观念的束缚,实现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而只有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亦才能真正为民所有,为民所推,为民所享。
基于继承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助于厚积薄发,更好地推陈出新,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知事物,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方向,亦才能更自觉、更积极地推进科技创新,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2] 马克思。马克思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3] 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