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述与研究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2 共37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 
【第一章】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分析引言 
【第二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述与研究理论 
【第三章】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及现状 
【第四章】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人口老龄化下我国经济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述与研究理论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在我国所有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的状态。产生这种老龄化的状态是伴随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变动而变化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这种必然结果的产生是需要经历一个固定过程的。本章主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以进行分析。

  一、相关概念释义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一般标准,把 60 岁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口所在比例的大小来确定人口老龄化的比重,国家老年人口总数总比重超出 10%,或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大于 7%,我们称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经达到了老龄化的标准,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

  通常把老龄化人口中 60 或 65 岁及以的老年人占总人出现上升趋势的动态,“它是把这种动态上升的趋势作为描述对老年人口占的总数中比例,也是对特定年龄人口的一种动态呈现。人类衰老是生物学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群体中某一个体从出生、变老、死亡这样一种自发的自然规律制变化的过程。”所以,人口老龄化也可以说明人口通过这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对年龄情况的变动。

  (二)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研究人口老龄化一定要明确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几个具体的标准,只有掌握了这几个具体的标准才能在研究老龄化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具体的发展变化及其老龄化的抚养程度。具体如下:

  1.老年人口比重:通常用老年人中 60 或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的状态,根据老年人口比来判断人口类型,根据联合国的人口规定,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小于总人口的 4%时就是年轻型国家;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在总数的 4%-7%时则属于成熟型国家;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超过总数的 7%以上的国家则定义为老年型。

  2.老少人口比:通常用少年儿童与老年的人口比,反应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例变动趋势。它能够分析出劳动人口年龄的数量,更直观的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程度和趋势动态进行分析。通过老少比可以分析国家所处的年龄结构是年轻化或老龄化。根据国际标准,老少比低于总人口的 15%是年轻型国家;老少比高于总人口的30%是老年型国家;在两者之间比重则是成年型国家。

  3.抚养比:抚养比是人口中不具有劳动年龄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之间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它是把平均 100 个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没有劳动能力年龄的人口。

  二、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与人口理论

  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角度来看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要从唯物的、历史角度来重新审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情态》、《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着作提出了关于人口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不仅涵盖对物质再生产、生产资料再生产、精神产品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相关理论的阐释,而且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主要是通过人作为主体才能实现重要因素。而人口的再生产才再生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每日不断重新生产新的自己的人们开始另一些自己,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①人类资料的再生产、人的知识、心理、品格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全部内容。因此,人口的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分支,它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社会学习等一系列的社会过程,把人作为行动的主体得以完成。如此,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再生产理论中人口再生产是以人口生产能力的发展制约生产关系的发展的主线来进行研究。

  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将是另外一种情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与劳动者社会主人翁地位的确立,人类可以自由的控制生产与再生生产,还可以自觉地调整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②恩格斯指出:“人类数量增多到必须为其增长规定一个限度这种抽象的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③”.对此,马克思称为“人口压迫生产力”.反之,人口不能保证劳动力与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致性,那么就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阻碍。对此,马克思称为“生产力压迫人口”.所以,人口再生产能够得以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建立物质生产的基础上,这样才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人口生产与再生产是在特定社会条件发生的,它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这样,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应适应一切社会发展形态的规律外,还会有通过这种方式来反应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应该其特殊的、历史的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律都有其相适应的社会形态,通过这个规律,人口再生需要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人口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相协调。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人口理论创始人对于人口理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的概念,仅仅是运用描述的方式阐述了人口理论的内容及其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阐述了在社会历史中人口理论所处的地位。同时马克思认为人口是一个应该看做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①人口的很多规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人口所具有的不同的内容:“从人口的本质来说,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必须具备的双重属性;从人口作用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把人口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人口;从人口阶段性的角度来看,人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划分为奴隶、奴隶主、农民、封建主、工人、资本家等;”

  从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工业、商业、农业这三大类。人口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之外人口还是一个具有十分丰富的关系的总体,表现为:“每个人从来到社会开始就会处于三种关系网中;”这三重关系组成的活动行为基础之上,人有面临着其他两种关系,第一个关系是自然的关系,表现形式是生产力;另一个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说的生产关系。

  这些所理论的论述的主要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口关系,所以在关于人口理论表述是涵盖丰富关系的总体的理论。在人口理论上,马克思认为在人口理论中人口是作为一种社会属性来看待,如果没有从阶级的角度来分析人口理论,这样使得人口理论变一种复杂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针对人口再生产理论做了相关的分析,通过实地的研究发现人口再生产中人口过剩的现象出现;最开始是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的人口相对过剩规律。马克思提出关于人口相对过剩的现象是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了人口相对过剩作为研究人口相对过剩现象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经典着作中,关于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的论述基本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个角度是社会生产方式,通过这个角度的论证得出结论是社会发展决定了人口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一定要关注人的发展,如果研究人口再生站理论是脱离了社会历史那是不正确的;从生产关系的视角来看待人口发展,主要从社会制度的去讨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如何良心进行。在这种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产生的经济效能,称之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人口既是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主体,社会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口是特定生产关系的执行者,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的前进力量,所以人口的发展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关于在社会生产中人口发展的地位是学者作用这个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和资本主义学者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当时有国外的资本主义研究人员认为人口发展决定着社会发展,对于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坚决反对。

  三、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意义

  (一)解决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收入水平一直处于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的行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收入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从 1000 美元的低收入行列跨入到 3000 美元的高收入行列。我们国家虽然步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纵观其他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部分拉美国家经历了这种中等收入陷阱。我国经济经过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长足发展,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开始进入了深水区。经济高度发展,经济方式的快速转变,给我们的带来的机遇是十分诱人的,同时带来的挑战也是十分顽强的。

  如今,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给我过经济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我国人口众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只能停留在传统制造的水平,在许多高科技产品上缺乏核心技术。面对巨大的挑战,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大批的自主研发的人才。把“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在加快经济转变方式,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科技密集型的方式,这样才能是我国经济发展利于不败之地。

  (二)养老、敬老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构建社会养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是解决我国口老龄化的基本要求。养老、敬老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品质。这个传统保证了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和欢度晚年、维系了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维护了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繁荣发展。所以,我国老龄人口的代际关系的发展,“未富先老”的特点可能会增加代际紧张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推进我国优秀的传统,在政策上维护老年人权利,社会上加大对老年人加大对老年人的爱护。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