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8 共10293字
论文摘要

  引 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速,科学技术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因此,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追求管理的效率,提高科学研究产出的质量,发挥科技的重大作用是世界各国面对的现实问题。科研质量的研究起始于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国家人类学募捐委员会资助的《Science,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季刊发表了一组相关论文,首次提出了科学知识的质量问题。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Quality in Science》一书探讨了科学质量研究的社会背景、主要方向以及科学质量的评价和检验方法。至此科学界才发现,长久以来,人们对科学研究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我国开始关注科研质量问题是在1994年6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编印的《美国国家基金会关于科学质量的评估》资料,指出如何评估科学研究的质量,是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后,国内外有关科研质量的相关研究迅速展开,至今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科研质量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它起源于产品领域内的质量管理活动。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Feigenbaum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随后在企业的生产制造和营销管理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即国际标准ISO 9000系列标准,它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四次修改和完善 ,分 别 是 ISO 9000:1994、ISO 9000:2000、ISO9000:2005 和 ISO 9000:2008。ISO 对 ISO 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不断修改,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与基本原则抽象得更为一般化,使得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扩展其适用领域。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其他经营管理实践中,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以及环境系统管理等领域。

  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系统化管理工具,其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直接推动着科研质量研究的发展。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推进,其应用范围得以扩大,应用实践得以发展,同时反过来也促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因此,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科研管理中引起了广大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但由于其机械重复的标准化模式与科研活动的创新性、灵活性和不重复性等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也使得全面质量管理能否运用到科研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进而产生了新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随着研究内容的逐步深入和发展,科研质量管理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从三个层面,按照“理论前提—理论基础—应用实践”的思路,在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科研管理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科研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从企业、高校以及政府的角度梳理了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1 全面质量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1.1 科研管理的内涵与争议

  科研管理是对整个科研或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是指为了实现知识与技术的创新,所开展的设计与开发研发流程,管理研发团队,促进知识与技术转移的活动,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定律,针对国家战略目标、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新体系的需要,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特殊管理行为;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定律对科研管理的要求,提出科研管理的新目标和新内容。考虑到科研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创新,因此科研管理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创新管理与技术管理的一种手段。

  在不同的部门或组织机构,科研管理的范围、内容、任务、方法、作用是不一样的。企业侧重于技术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工程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侧重于对科研计划、科研条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成果专利、学术活动等的管理。科研管理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决策层、科研管理层和科研实施层。在战略决策层,关注的重点是科技宏观发展方向,关键性的、核心性的科学领域,涉及体制和主要机制方面的政策调控等;在科研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是科研活动的规划与组织,科研布局的展开与调整,主要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在科研实施层,关注的重点是科研课题的组织。总之,科研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其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信息,必须从人的观点、系统工程的观点、优化和控制的观点、综合性的观点、科学决策的观点以及定量化的观点出发,研究和处理科研管理的问题。

  科研活动具有创新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科研管理中大量不确定信息,如随机信息、灰色信息以及模糊信息的存在,使得科研管理手段和方法必须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这一要求与质量管理机械化重复的标准化模式存在一定冲突,因此,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有关全面质量管理对科研管理的适用性争议。

  科研活动的本质是创新,管理创新和管理质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产品质量的三要素如产品的可用性、及时性以及零缺陷是不能直接运用到科研质量的定义中去的。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研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六个方面的问题:质量管理的机械化会使组织失去创新能力;以顾客为中心会使组织片面追求短期的顾客需求;风险回避态度会使组织失去创新精神;质量管理的标准化会阻碍创新;质量管理的线性和结构化改进模式与创新的非线性存在冲突;质量管理追求的成本—效率会限制创新机会。

  考虑到科研活动内在的隐含性、复杂性以及非机械重复性的特点,依然有一部分人对于将质量管理成功运用到科研管理中持保留态度。

  1.2 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虽然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科研管理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全面质量管理是能够应用到科研管理中的,且对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一方面,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促进科研机构研发绩效,即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促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如柯达公司的研发机构应用质量系统后研究产出持续提高,并建立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应用质量系统后软件研发周期缩短了50%,并在客户要求的十个方面显着降低了错误率。对英国、澳大利亚研发组织的大量调查数据同样证实了质量管理与创新管理系统的整合能使企业从中获利。对韩国130家企业研发部门和科研机构以及台湾科研机构的调研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全面质量管理对于研发部门产品质量以及创新绩效的提高作用。

  另一方面,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开展科研管理能够促进研发部门的知识共享、管理承诺的达成、管理流程与功能的灵活整合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因此在实施科研管理中,必定要求全员参与到对研发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去,这样不仅能够促进高层管理者更加关注研发项目,促进研发人员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研发战略,与客户合作以识别其需求,更深层次地理解客户需求;还能促进管理实践手册的编写,强化与供应商的合作,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以及员工参与决策。Chatterji等指出,在科研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能够引导科研机构更加关注顾客需求和期望,使组织正确认识研发职能,促进组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科研机构更易于接受监督与控制,能够促进行业研发人员的沟通以及知识共享。

  1.3 目前研究的观点

  考虑到质量管理对于科研过程的影响,目前对于科研管理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适用于科研管理,而且能为科研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但是,由于研发活动的特殊性,引入TQM存在诸多困难,包括对研发质量的度量缺少客观、可量化的标准;研发过程不稳定而难以再现,难以采用生产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和控制手段;研发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非盈利性以及创造性的特征;研发的职能多样而复杂,各种顾客对研发的要求不一致;研发质量具有隐含性,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时滞性。因此,在科研管理中应用TQM 就不能够生搬硬套,要根据科研活动的特性灵活运用。

  2 科研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型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科研质量管理研究面临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和质量管理模型的构建。相关概念的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即科研质量和科研质量管理。明确科研质量的定义以及科研质量管理的内涵是展开科研管理应用研究的前提。质量模型研究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科研质量管理的步骤,并探讨科研质量评估的指标模型。

  2.1 科研质量与科研质量管理的内涵

  目前有关科研质量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根据其研究角度的不同给予质量不同的界定。Patino认为,科研质量包括以正确的方式展开研究,学习并持续改进科研管理,最终得到企业所需要的绩效和成果。有学者认为,科学研究活动的创造特征与特点的总和以及其对促进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衡量科研质量的两个标准。《朱兰管理手册》将科研质量概括为两个方面:

  (1) 研究质量,为由研究职能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的特征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2) 开发过程的质量,为开发过程有效地提供能够重复满足诸如成本、安全性和性能等设计目标的过程和产品特征的程度。依据ISO9000:2000版的质量标准对质量概念的定义,可以将科研质量的概念表述为: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系和产品的特性可以满足顾客与相关方要求的程度。在对科研质量进行微观评价时,顾客与科研相关方对科研产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检验一个科研项目质量高低的标准;在对科研质量进行宏观评价时,科研过程和科研结果对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领域理论或现实需求贡献大小是评判一个科研项目质量水平的准则。

  科研质量管理指对科研活动或过程(包括组织、体系、人、产品及其组合)所进行的质量管理。科研质量管理有七个特点,分别为:质量特性不直观性、人的因素更为重要、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信息系统、科研精确的条件保证、质量把关形式的多样化、科研的探索性、科研成果质量评价的复杂性。科研质量管理的一般过程,即科研质量实现过程是由科研质量的形成过程和科研质量的外部环节联结而成的,它揭示了科研过程的两个反馈机制:科研组织内部的反馈机制和科研组织外部的反馈机制。影响科研质量的因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在变量有科研规划与战略、科技资源配备、科研政策与制度、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外在变量有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资源配备状况、科研评价制度、国家科技政策与体制、科研与学术交流环境。

  2.2 科研管理的质量模型

  目前,对在组织中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型研究比较多,但是关于科研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型研究相对较少。考虑到研发产出的多样性,Prajogo等提出,应从多维角度评估质量管理的绩效,并构建产品质量和生产创新等多维度的质量管理模型。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Knudsen等提出,在管理导向下构建激励企业改革组织结构、关注有效知识管理的方法。从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相结合的角度,科研管理的质量模型可以分为四类: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的融合系统;应用质量管理方法支持知识管理的实施模型;应用知识管理改进质量管理的模型;从不同角度分别应用质量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模型。Chong等进一步从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协同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整合模型。

  Chang 等开发了一个质量模型,这一模型涉及到商业应用政策、执行结构以及评估。商业应用政策包括目标使命的确定和研发流程的持续改进;而执行结构包括在研发项目的不同阶段定义和开发相关技巧来评估项目绩效;评估则涉及到评估客户对研发结果的满意度。Pearson认为,科研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实施,即试运行、全员参与、执行以及不断改善。

  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针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要强调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不断完善职责划分,充分利用各种监督体系的运行过程,促进质量表格的合理化,将质量体系内质量目标和目标考核管理相结合,建立高校科研质量保证模式;加强二级部门对项目研制过程的管理并做好质量信息的传递,同时要做好对科研管理质量的评估。陈光伟等针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各种因素,结合专家咨询,建立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加权平均求和模型,建立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模型,这一模型包括完成情况、支撑条件、环境适用性和管理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完成进度、研究人员、经济战略、人员管理等其他指标。

  2.3 科研质量管理理论模型

  综合学者目前有关科研质量管理的研究,不难发现,科研质量管理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科研质量的界定、科研质量管理的内涵以及科研管理质量模型。

  明确科研质量的本质和内涵是科研质量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界定科研质量首要明确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目的和特征。科学研究活动是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具有目标性、过程性、知识性以及影响力等特征,其目的是要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建立新概念、发展新理论,以获得对一切使人们感到需要了解的客观事物或规律令人满意的解释,或为解决经济、社会、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而去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方法,以提供科学依据与手段。因此,科研质量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系和产品特性满足顾客与相关方要求的程度。而科研质量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依据过程的观点,科研质量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科研活动的目标,对科研活动的策划、科研活动的实施以及科研活动的产出实施的有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质量评估等活动。

  科学研究活动产出的是知识,科研质量管理主要是对知识的质量管理。因此,科研管理的质量模型是知识管理和质量管理相融合的模型。将质量管理的刚性融合到知识的柔性管理中,在科研管理的质量模型中,不仅要体现出质量的八项原则,同时也要体现出知识管理的四项特征。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从质量管理角度看,知识具有适用性、临时性、介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适用性是指在科研活动中,知识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背景,因而是有应用范围的;临时性是指产生的知识会不断地得到应用,会被补充、修正或者扩展,因而知识的使用是受一定的时间限制的;介质性是指知识的传播需要有一定的介质和渠道,有效的介质能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如互联网;实用性是指知识能被用于解决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创新。因而,从这四个特点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科研管理质量模型,如图1所示。【图1】
论文摘要

  3 科研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着协同创新、为企业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的作用。政府作为科技创新宏观管控的主体,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方面发挥着作用,且通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引导科技研发的走向。因此,科研质量管理可应用在国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个层面。

  由于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同,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国家三个层面在应用科研质量管理上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在国家层面,国家是宏观调控者,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单位的科研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科研质量管理理论模型能够为国家和政府从质量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指导和方向,也能够进一步改善国家对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方式。在企业层面,企业的科研活动偏向开发性的研究活动,追求知识的共享,对质量管理刚性要求较高,科研质量管理理论模型演化为ISO9000和国家质量奖等具体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层面,科研活动偏向以知识创新为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对知识的创新程度要求较高,追求知识的柔性管理,科研质量管理理论模型为科研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模型应用于国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产生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图2】
论文摘要

  3.1 国家科技项目层面的应用研究

  国家所展开的科研管理主要是基于项目或课题制的方式,科研项目的工作是通过科研过程来完成的。而所谓科研过程是指科研人员围绕一定的目标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及关键实践。目前国家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从过程的观点来看,对于立项管理和结项管理出台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管理政策。由于科研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国家在对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上面临着将知识管理和质量管理融合的问题,缺乏有效而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学者们从该角度出发,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在对科研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的时候,要重视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作好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科研过程质量评估,建立科技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来对科技项目质量进行动态跟踪与管理;按照科研质量管理流程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招投标管理中,应构建以招标人满意为质量目标的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根据科研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按照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将科研过程质量控制落实到对科研的管理中去;针对科研项目实施中影响科研质量的各种因素,运用科研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来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应用向量机(SVM)技术评估过程质量,以监督和控制科研过程质量形成过程,客观衡量科研过程质量水平。质量保证方法能够为科学研究带来一系列好处,从目的适用性考虑,在科研活动中采用质量保证方法不仅能够保持科研活动本身的创造力和灵活性,还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为增强顾客和相关方满意的机会,要重视科研质量改进工作的实施,明确科研质量实现过程和科研变量是实现科研质量改进的第一步工作。在实施科研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研质量改进体系,选择科学的质量改进标准,遵循过程原理、突破原理和预防原理,按照系统工程论的观点和科研质量改进的一般模式将科研质量改进落到实处,在明确重视对科研质量过程审核的基础上,实现科研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3.2 企业层面的应用研究

  美国学者在研究全面质量管理时,普遍认为其内涵即为马尔科姆·波多里奇质量奖(Malcolm Bal-drid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MBNQA)的标准(包括领导、战略规划、顾客导向、信息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流程管理)的实践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并运用马尔科姆·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来评价项目科研绩效。在科研环境系统下整合监控维持活动与质量改善活动能更好地监控绩效并促进绩效的提高。虽然也会遇到来自科研人员的阻碍,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培训来克服的。

  为将科研质量管理具体落实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要建立科研环境下的全面质量执行模型,该模型重视广泛而专业的管理实践,包括对科研外部环境的重视以及质量管理文化的重视,另外,该模型还重视管理实践的流程。ISO 9001标准可以看作是科研管理中部门职能战略、流程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学习的工具,因此可以将ISO 9000标准以及流程改善和全面质量管理整合到科研管理中。在实践科研质量管理时应采用整合、灵活的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到科研管理同产品管理的差异性,也可将全面质量管理的部分方法和理念引入到科研管理中。考虑到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的特殊性,在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研发管理的过程中时,应该结合具体的研发活动与研发管理现状,以更好地发挥全面质量管理对研发的促进作用。

  我国企业在科研管理中经常面临目标不清晰、贯彻不受控、设计规范与实际操作“两张皮”、产品质量无法客观分析和评价、可靠性分析缺乏基础数据、知识共享不足、缺乏对研发质量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科学的衡量方法、研发组织界面管理而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质量改进工作难以实施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协同角度,某设计所开发PERA.Quality研发质量管理与设计平台,使质量控制贯穿了整个研发过程,实现了早期质量预防。对华东地区制造企业调查表明,新产品研发质量策划对知识过程有显着的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知识过程对研发绩效产生显着的间接正向影响;知识过程是新产品研发业务流程中的核心过程,对研发绩效产生显着的直接正向影响。结合我国企业科研质量管理实践中出现的质量改进工作问题,纪延光提出了基于过程审核的研发项目质量持续改进的模式,包括机会识别、改进策划、改进实施以及改进效果评价。质量改进机会的识别是一个发现、分析、确定的过程,研发项目质量持续改进的策划是一个确定改进目标、提出改进计划、落实改进措施的过程;研发项目质量持续改进需要经过不断的PDCA循环来完成;设定出合理的质量改进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改进的结果加以度量和分析,以实现质量的进一步改进。

  3.3 高校和科研机构层面的应用研究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制度的国家,其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以竞争和选择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英国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发展表明,竞争和选择是科研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我国高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以课题制为主,对科研项目的立项、项目实施、监督与检查、结题验收等几个环节的具体过程进行管理,是典型的过程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基本理念是可以引入到高校的科研管理中的。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通过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试运行质量体系以及加强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建设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由于质量管理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其具有不同于高校的科研管理特点,因此高校在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高校科研活动的内在特点以及高校科研管理的独特性,灵活运用,并加强过程管理,改善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充分发挥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势。通过建立有利于质量工作长效管理的组织结构,实施持续改进与质量目标协同管理,监督、检查高校科研过程的质量关键点来追求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为了有效评价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应建立以过程管理措施、科研成果质量和社会影响为核心的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近60所高校按照国标、国军标或国际标准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相应的体系认证。然而,高校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间不长,尚未形成充分适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高校在科研领域实施的是项目组长负责制,承担的科研任务类型很多、产品各不相同,进而使质量管理工作复杂化;而且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配套齐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邱建国等人通过进一步调查教育部直属24 所高校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发现目前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度欠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力欠佳,执行的效果比较差。因此,由于高校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高校的科研质量管理应结合其研究活动特点,一方面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应注重知识的柔性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应为科研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的咨询服务类型和公益类型科研机构中已经开始得到引入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八项原则对于科研机构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以顾客关注为焦点”为体系的建设确定了目标;“领导作用”为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保障;“全员参与”使体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管理的系统方法”使体系的建设能够进行统筹考虑。为了判断和提高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营的效果和效率,有必要建立基于科研过程的研究机构科研质量自我诊断性评价模型,以对不良科研过程和不良科研结果进行自我诊断性评价及优化。
  
  4 研究展望

  目前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全面质量管理对科研管理的适用性、科研质量管理的方法、科研质量管理的内容等方面,且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证层面,未能充分地从系统的、实证的角度展开探讨。本文在回顾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质量管理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历程,建议有关科研质量管理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1) 从科研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出发,有两个方面问题应该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第一是科研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科学地界定科研质量是科研质量管理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产品领域的质量与科研质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无法将产品质量标准如适用性、及时性以及零缺陷这样的标准应用到对科研质量的标准界定中。第二是科研质量模型研究。目前研究中的科研质量模型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展开的,且质量模型主要集中在落实科研质量管理的步骤方面,对科研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科学地界定科研质量的标准,把握好科研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是贯彻和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管理绩效的基础。

  (2) 从科研质量管理的实践角度出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第一是科研质量管理可以推进团队建设和流程开发的研究。实施科研质量管理,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推进团队以及推进流程,这是成功落实科研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行条件。第二是科研质量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要求进行研究,尤其对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要求进行研究。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科研管理中的主体是人,因此,明确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在实施科研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定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是成功落实科研全面质量管理的保障条件。第三是基于科研项目的层面,研究在环境变化情境下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不同的科研项目所处的环境也不同,基于具体环境科研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研究科研项目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有关科研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有助于理解在科研管理中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和流程,从而促进科研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