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以秋冬和冬春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可遗留后遗症[1].本研究通过对5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2~72岁,病程1~18d.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3~73岁,病程1~18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鼓颊、示齿、皱眉障碍,在漱口时漏水,进食时可有食物残渣留于齿颊之间;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味觉、听觉功能异常。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方法为强的松、地巴唑、维生素B1各10mg,呋喃硫胺20mg口服,均为每天3次,同时给予0.05mg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以健侧风池、合谷以及患侧内关、太冲为主穴,以患侧翳风、阳白、下关、地仓、鱼腰、颊车、头维和听宫为配穴。所有穴位均使用直径0.35毫针,得气之后留针30min.出针后以新鲜生姜切为3mm厚薄片,置于合谷、阳白、地仓穴上并点燃适量艾柱施灸。当感肌肤温热,局部皮肤潮红湿润后停止施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0d.
1.3 观察指标:以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正常,面部肌肉双侧对称,眼睑可以完全闭合,无口角歪斜,鼻唇沟基本对称为治愈;以面神经运动功能大部分恢复,静止状态下面部外观正常,笑时口角歪斜,患侧眼睑可以闭合,鼻唇沟略浅未显效;以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部分恢复为好转;以患者临床表现没有改善为无效[2].以治愈、显效和好转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00%和96.00%,对照组分别为18.00%和84.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面神经茎乳突管发生水肿和非脓性炎症反应而暂时失去功能所致。在中医理论中该病又被称为口眼歪斜,患者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阳明经脉,致使经气阻塞,筋肌迟缓不收而致病[3].针刺治疗是通过针刺的方法作用于面部穴位而松解面部肌肉,改善受压的血管神经,促进局部微循环。阳白、鱼腰、地仓和颊车4个穴位可以疏通面部气血;翳风可以疏散风邪;太冲、风池、合谷以及头维穴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针刺治疗之后,与艾灸相结合,通过局部升温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达到活血化瘀,消炎祛肿的目的,而且在中医理论中生姜与艾灸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扶正祛邪、温通经脉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采用针灸治疗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单纯使用西药口服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效果,可以作为常规治疗内容在临床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陶莉。周围性神经麻痹针炙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152-153.
[2]蒲世茂,蒲锋。多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疗效的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z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