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颈椎病,多发于长期感受风寒、慢性劳损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员,主要因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者韧带增厚等因素使颈神经根受压所致[1].患者常见症状有上肢无力、颈肩部疼痛、手指发麻、关节功能受限等.病情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笔者通过临床探索,自2012 年 3 月~2013 年 11 月从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康复科选取了 68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其采用推拿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取得了显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来自门诊和病房,男性37 例,女性 31 例,年龄范围 31~74 岁,其中,31~50 岁 31 人,51~74岁 37 人,平均年龄为(51.74±7.42)岁,病程范围:0.4~12.3 年,平均病程为(2.1±0.4)年.所有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下:颈项和肩臂部疼痛、麻木,疼痛一般为钻痛和刀割痛,部分患者为持续性的隐痛和酸痛.咳嗽、打喷嚏、转动脖子或伸展上肢时会明显加重.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X 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椎间隙都变窄等征象.
1.2 方法:所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均首选双侧的风池、风府及颈夹脊穴.若有上肢酸痛的症状,配外关、曲池、手三里穴.若有肩臂部疼痛、麻木的症状,配天宗、肩井、肩髎、臂臑穴.
患者取俯卧位或者坐位,首先用推拿一指禅推法对上述穴位和痛点进行推揉治疗,1 次/d,每次 20min;然后对颈肩及上肢部皮肤消毒,选择 40 号的毫针斜刺双侧颈夹脊穴,深约 1 寸,使针尖朝向患者颈椎的方位.直刺双侧风池穴,深约 1.5~2 寸,针刺后患者对针灸部位有酸胀的感觉;直刺风府穴位,深约 1~1.5 寸,体虚者配合温针灸治疗,1 次/d,30min/次;20min/次;10d 为 1 疗程,共治疗 1~3 个疗程,疗程之间有 2~3d 的间隔.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无好转并对患者颈肩部关节的屈伸和旋转功能进行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 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 t 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 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1.4 治疗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4].治愈:颈肩及上肢部疼痛、麻木症状全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显效:颈肩及上肢部疼痛、麻木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有效:颈肩及上肢部疼痛、麻木症状部分改善,关节活动部分受限;无效:颈肩及上肢部疼痛、麻木症状没有改善,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2 结 果
通过对 68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治疗 1~3 个疗程后,观察分析疗效.其中,治愈 31 例,占 45.6%;显效 12 例,占 17.6%;有效 24 例,占 35.3%;无效 1 例,占 1.5%;总有效率为 98.5%,治疗效果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与疗效关系见表 1.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感受风寒湿邪、慢性劳损或长时间低头劳作所致,中医认为,中老年患者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邪气内侵,加之生活与工作习惯不良,最终导致气血不和,经脉痹阻[2].患者的颈项、肩背及上肢部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临床单纯用某一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一指禅推法是推拿摆动类手法中的代表手法,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气行则血行,络通则痛止.再加上针灸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故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治疗,是将两种相似的止痛功能叠加,能够取得显着的治疗效果[3],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选民.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高凤霞,杨朴,兰鹏飞,等.针灸配合超声电导靶向经皮给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42 例[J].福建中医药,2012,26(21):136-137.
[3]章秀明,肖石,胡徽星,等.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 80 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2,16(12):184-18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