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资本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市场的无序特性和资本主义的贪婪性就在不断地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资料的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危机会变得越发频繁。
很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离让当下的经济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虽然与马克思主义预示的结果一样,最近几年金融危机爆发频繁,但是社会上依然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否定,宣扬资本论的过时和无用。 这无疑是对学术的一种误解,是一种没有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做出深入研究所作出的判断。 只要我们深入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我们都能深深的体会到,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的规律,人性的表现是科学的,而且他的描述也是最客观的,最根本,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依然存在,这种论断就不会过时。
面对 2008 年以来的经济危机, 西方经济学界的解释更多的停留在现象层面,“如什么超前过度消费、 房地产泡沫、金融衍生品泛滥、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严、新自由主义思想作祟等等”[1]. 他们致力于技术操作层面上 ,治 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上、管理体制层面上解释危机产生的原因,但事实上他们的工作仅仅是知道经济危机产生的流程,却对为什么事态会随着这个流程发展一无所知,他们仅仅知道通过人为的强制性因素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危机,但是却不知道一旦危机过后制度的惯性又会将经济引向更大的危机。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一次金融危机从原因上讲总是大相径庭,但是始终无法彻底的消除,他们依然会不断的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 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把握,或者说没有充分认识到马克思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为了能够论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时效性,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上几次经济危机。
一、透析历史危机,寻找经济根源
(一)合同买卖引发郁金香泡沫
16 世 纪中期 ,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欧洲 ,受到欧洲社会的追捧。由于郁金香数量稀少,价格从几盾一直攀升到 64 盾。不断上涨的价格吸引了投机分子的关注, 因为鲜花本身无法长期保存,为了满足大家狂热的炒作,人们发明了一种用买卖合同替代实物交换的交易方法。在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引导下,郁金香的价格在一个月时间内从 64 盾上升到了 1668 盾。 但好景不长, 仅仅在两天之后就有人开始抛售自己所有的合同订单, 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崩盘, 价格就像泡沫一样瞬间破灭,剩下 0.15 盾。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危机。 这次危机的产生开始于投机分子的贪婪, 他们通过炒作试图让资本不需要通过劳动而自身产生利润, 这是资本为了获取利润所采取的跳跃性增值方式。 而郁金香泡沫的出现则是从合同交易方式产生的那一刻开始的, 这是投机分子为了能够长时期的买卖炒作郁金香所创作出来的金融产品, 它用合同的方式替代了郁金香本身,把对实体的买卖转化为对价格预期的买卖。这就产生了两个市场,一个是实体郁金香的市场,另一个是郁金香合同的市场。 由于对合同的炒作很容易让大家忽略对郁金香本身的评估,而且持续上升的价格也会争强购买者的信心,实物与交易之间的脱节让合同价格脱离实物的实际不断的疯涨,最终形成巨大的泡沫, 但是被买卖的合同最终是需要被执行的,一旦高昂的合同价格在实体市场无法消化,合同就不能被实现,最终泡沫会被戳穿,危机随即产生。
(二)南海泡沫破灭引发政府诚信危机
17 世纪,英国经济空前繁荣。 社会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在股票买卖还作为一种特权的社会环境下, 旨在协助政府融资、 分担政府战争债务的南海公司打着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特许公司的旗号在民间募集资本。为了获取暴利,南海公司通过贿赂政府官员获得股票转换国债的特权。 由于得到了政府的保障,南海公司的股价不断飙升。 但是随着《泡沫法案》的通过,人们逐渐意识到南海公司不良的经营状况,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英国经济遭受重创,同时人们开始质疑政府的信用。
以政府的信用作为保障来实现社会的融资,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这也是南海公司挟持政府信用在金融领域的一次豪赌。由于政府信用本身不可估量,所以能够争强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的信心。 政府的信用掩盖了公司不良的经营业绩,使得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的预期失去理智,股票价格自然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金融最终依赖于实体经济,不良的经营状况最终会引发公司信用体系的崩塌。
(三)黄金储量不足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1837 年 ,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 ,由 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 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 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 1843 年。
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也是国家通过自身的信用开出的反映价值数量的合同。不同于货币本身属于商品,纸币只是一种信用的符号,本身并没有价值。 基于资本的贪婪本性,加之市场的反映具有迟缓的效果, 所以金融家希望印发更多的纸币来增加资本,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纸币的票值是以硬通货为依据的,一旦印发过多,必然导致可兑换的硬通货不足,纸币本身的信用便受到了动摇。 由于纸币是市场流通的重要工具,一旦失去了信用,那么就会导致市场对硬通货的回归,纸币的贬值与抛售自然引发经济的危机。
(四)综合矛盾大爆发引发大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造就了经济的繁荣, 在危机到来之前的 18 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 但是,美国的繁荣不仅建立在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上, 也建立竞争对手的牺牲和信贷增长上。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导致供需矛盾扩大;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大崩溃。
1929 年的经济大崩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各种矛盾积聚的总爆发。在实体经济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导致了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消费的不足与生产的过剩导致市场萧条。在虚拟经济领域,通过贷款和信贷消费投资市场的信用体系, 最终导致巨大的泡沫在实体经济面临巨大萧条的状态下爆破。 资本主义对于外部市场的客观需求将整个欧洲社会联系在了一起, 使一开始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整个欧洲。
(五)信用叠加引发次贷危机
2008 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 林 “委身 ”美银 、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 此次金融危机迅速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遭到重创。
20 世纪 90 年 代末 ,美国经济面临停滞 ,为了促进消费 ,制造虚假的经济繁荣迹象, 美国政府以政府信用为担保触及房地产市场, 通过降低贷款人申请资格吸引大批美国人购买房产,通过把次级贷款打包出售分摊贷款风险。这种人为的市场繁荣和人为掩饰的风险管理引发了新一轮的经济泡沫。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于资本运用的最新进展, 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充分的适用政府的信用,将资本重复的出售以谋求最大的利润,表现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限的贪婪。
二、与时俱进,把握资本运用方式的发展
纵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 是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是货币流通到纸币流通再到信用流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商品生产逐渐升级为金融的生产,资本的增值不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生产,还蕴含了对资本的再生产,商品生产依靠的是劳动与生产资料, 而资本的再生产依靠的是信用和交易。但是正如实体经济中资源是有限的,在虚拟经济当中,信用也是有限的,信用最终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旦信用被过高的估算,泡沫就会形成,一旦人们认识到了泡沫的存在,那么危机就产生了。 因此,虽然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时间的发展,资本的增值方式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政治经济学依然能够揭示当下资本主义社会金融的秘密。
(一)资本的贪婪性是危机出现的根源
回顾我们刚刚分析的五次极具代表性的经济危机, 我们都能够发现,任何商品价格的炒高,任何金融产品的发明,任何经济泡沫的诞生都是源自于资本本性的贪婪。马克思在《资本论》就已经揭示了资本的本性,他认为资本的增值过程伴随着 G---W---G 的过程,目的在于实现从 G---G1 跨越,实现资本的增值。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进行的。 对于利润的追逐让资本家刚开始迷恋于商品的生产,继而发展为对商品价格的炒作,最终发明出信用合同的体系---金融体系。 我们可以从郁金香泡沫中看到金融体系的创立就是为了能够摆脱商品的时间限制, 实现商品的无限期交易和投机炒作。可见,马克思解释的资本的贪婪性依然是今天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动因。
(二)信用的产生让金融成为商品
商品的凭证本身没有价值, 它的这种价值是由开具凭证的人用信用作为担保所赋予的。 所以信用体系的产生是金融向商品过渡的艰难一跃。因为有了信用体系,人们可以不使用货币来进行结算, 可以直接使用价值符号, 因为有了信用体系,对于物品的交易不再受到商品本身的影响,虽然郁金香依然在土地中生长,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交易。金融逐渐以信用作为依托脱离了商品的限制, 这就为金融资本的无限放大创造了机会,纵观历史上这五次危机,郁金香泡沫凭借信用将商品买卖转化为合同买卖, 南海公司借助政府的信用买卖股票,1837 年的经济恐慌也正是因为国家通过信用发行了过多的纸币, 而 1929 大崩溃和 2008 次贷危机更是因为信用将信贷作为商品不断的买卖。然而我们必须明确:任何资本都以物质为基础,但是在金融领域,资本可以通过信用凭空的创造出来,所以二者实际上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一旦二者超过一个平衡,那么商品就会刺破金融的信心,金融原本凭空创造出来的资本就会瞬间因为失去信心而消失。
(三)金融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郁金香泡沫形成于过高的订单合同价格,1837 年经济恐慌形成于纸币的过度发行,1929 年的大崩溃形成于商品的生产过剩与信贷的过度发行,2008 年的次贷危机完全形成于对信贷的过度使用和重复买卖。 无论是合同订单,还是纸币与信贷,当他们直接作为一种凭证进入交换领域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一种金融的产品。 由于金融产品本身是商品控制的一种凭证,他们本身可以用于交易,所以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商品的控制。 由于在名义上他们等同于原本的商品, 所以对于他们的大量生产在金融市场就等同于对价值的生产,基于资本的贪婪本性,由于商品市场的反映具有迟缓性,金融市场会对其不断地进行生产,从而导致金融产品生产的过剩,泡沫随机产生。 由于金融本身是代表着商品的,所以金融生产的过剩其效果等同于商品生产的过剩。
三、认识政治经济学实效性,直视资本主义的危机根源
通过对历史重大金融危机的回顾以及分析,我们发现,随着虚拟经济的盛行,资本运行的表现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其根源并没有改变。因为信用体系的出现,让原本基于商品的危机,转化为基于金融的危机,但是在新的时代,金融在信用体系的保障下成为了一种新的商品,基于资本的贪婪本性,过去资本希望通过商品的生产来实现增长, 现在则希望通过金融的生产实现增长。虽然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运行的规律并没有改变, 金融因为成为了一种新的商品从而具有了商品的性质,为了获得资本的快速增值,金融家会大量的生产金融产品,从而获取资本的获利,而这种过度的生产必然导致金融产品的生产过剩和信用体系的崩塌, 最终现代社会的金融危机就产生了。
虽然金融市场完全依靠信用体系来获得增长, 但是最终创造价值的依然是劳动。 金融市场的增长归根结底是依靠商品市场的增长的, 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也恰好是因为商品市场的劳动无法创造出金融市场凭空创造出来的资本数量,因此最终导致两级市场的崩塌。 所以当代的金融危机和以往的经济危机本质是一样的, 就是因为资本的贪婪引发生产过剩而导致的。
可见, 政治经济学在当下依然能够从根源上帮助我们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它并没有过时,相反它帮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对我们进一步化解经济危机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伟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与原因---重读《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2):5-15.
[2] 杨培雷。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比较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2):5-10.
[3] 张峰。福斯特论生态危机的深化及其启示---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