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新时期大生产的概念与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4 共4777字
论文摘要

  保护和发展自然生产力即保护和发展自然地理学上的“自然地理面”,包括人类活动的无机界,初始生产力的绿色植物,以及第二性生产力的动物、微生物,使其最终达到环境质量的最优标准。“在这个环境中,一个地区的‘初始生产力’可以接近或达到其理论上最大值”。[7]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走生产力建设的绿色之路,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也是一项艰巨异常的历史任务,需要全人类的长期共同努力。从长远来看,球内生产力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全人类的生存问题,即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救亡运动。这一运动的关键和核心是通过重点和优先发展自然生产力,进而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协调发展,我们将其称之为球内生产力的协调发展。毫无疑问,球内生产力的协调发展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科学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从而也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尤其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现代,更是如此。

  (2)要合理开发太空生产,构筑人类发展的广阔平台。

  生产力在当代建设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宇宙方向,即建设和开发太空生产力。

  与地球上的自然生产力建设不同,太空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已经不只是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是要创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只是简单地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而是要改变太空原有的自然环境,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工生态环境,建设属人类的太空人工自然天体。它具有保护、开发地球资源和开拓、利用太空资源的双重任务,而以前者为基础,以后者为重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空生产力真正坚持了生产力建设的绿色道路,它把生产力建设的绿色方向从球内开拓到了球外,由“封闭保守”的状态发展到了能动开放的状态。这无疑是生产力建设的又一次根本转向,是人类踏上宇宙征程的第一步。无疑地,这是一步巨大的历史性飞跃,它比 4 亿年前生命从海洋登上陆地的意义还要大。如果说生命登上陆地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诞生的决定性一步的话,那么今天人类走向太空就是太空进化、宇宙绿化和世界人化的真正起点。完全可以说,太空生产力是一种更高意义上和更高形态上的生产力。开拓太空,建设太空生产力由于需要复杂得多的条件和要求,因此在目前,它还不是一种迫切需要和普遍活动,但从人类整体的发展需要来看,它却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事情。

  事实上,自从 1957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太空生产力的建设就已经开始,人类进军太空的号角就已经奏响了。从战略的高度看,从人类整体的长远发展看,开拓太空不仅势在必行,而且绿化太空也决非遥不可期。开拓太空,走向宇宙既是全人类的必由之路,也是全人类的未来所在。

  当然,太空生产力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将经历一个由“外空信息化→外空工业化→外空城市化→外空地球化”的发展历程。

  目前,各国向外层空间发射的航天器中,传播、获取信息的人造卫星占90%以上,它们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标志着它已经处在信息阶段。外空物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总体上也处于实验阶段,部分成果已达到民用的水平,小批量太空商品已进入市场。多种生物的太空实验和地面“生态圈”建筑群实验活动也在进行之中,它们为在空间最适宜于生命活动的距离上,建立居住人的人工封闭圈的实验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同时,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的成果改造月球、行星的大气成份,进而绿化天体,建立自然---人工天体,实现太空的地球化。

  生产力的太空开拓和太空生产力建设,从长远来看和从生产力建设的全局看,其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全人类的生存问题,而是从根本上、从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解决人类的发展问题,即生产力自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运动的关键和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综合手段和技术,开拓和创新人类与自然的原有关系,开拓和创造宇宙生产力,进而实现球内生产力与宇宙生产力的互动发展。我们可将其称之为宇宙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毫无疑问,球内生产力与宇宙生产力的互动发展,将是整个生产力系统未来科学发展的主题、主线和重点,从而也是整个人类未来发展的宇宙平台和基础,尤其是在球内生态环境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的将来,更是如此。

  5 大生产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有机统一的生产

  就其实质而言,大生产是物的的尺度与人的尺度两种尺度的有机统一。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由于自然生产、社会生产和思维生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因此,一方面社会生产和思维生产都是建立在自然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们不仅反映并遵循主体的愿望和需求,即人的尺度,亦按照人的需要和要求进行建构,而且遵循和体现了自然的法则,即物的尺度,亦按照自然生态的需要进行建构;另一方面自然生产又是与社会生产及思维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并始终受到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大生产中的自然生产已经不是先前那种纯粹的自然生产,不是单纯的物的尺度在起作用,而是在社会生产和思维生产的引导之下更加自觉、更加自为的自然生产,是经过社会生产和思维生产规范过、调节过、改造过的自然生产,构成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部生产的重要基础,不仅遵循和反映着自然的法则,即物的尺度,亦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运动发展着,而且遵循和体现了主体的需要和社会法则,即人的尺度,亦按照人的需要和社会规律运动发展着。

  由此可见,大生产作为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及思维生产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统一,既是客体与主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与人类、宇宙与人类的统一,也是实然与应然、现实与理想、认识与实践、改造与建设、生成与建构的统一。

  一句话,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1)要提高认识能力,主动承担起建设自然、经营宇宙的使命任务。大生产就其根本要求和使命任务来说,不仅要按照人的尺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思维生产力,而且要遵循物的尺度,并将其与人的尺度整合起来,从而统领整个自然生产力,主动承担起建设自然、建设宇宙的使命任务,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建设整个自然界。

  这既是两种尺度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也是两种尺度有机统一的具体表现。众所周知,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意识。就是说,人既是大自然之子,又是大自然之魂。事实上,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只有人才具有意识,才是主体。因此,无论是报答大自然的养育之恩,还是维护生于此、长于此并生活于此的自然家园和宇宙之家,人都应该主动地承担起建设自然、建设宇宙的责任使命,都必须以自然主体的身份对整个自然界负责。这是人类的使命所在,是人类作为自然之人、生态之人和宇宙之人的职责和义务。在这一点上,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马克思说“人能再生产整个自然界”。[3]

  这表明,人作为自然之子和自然之魂,一方面具有生产整个自然界的能力和力量,另一方面也具有生产整个自然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人类在走向大生产的时代条件下和现实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不仅要提高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而且要提高对自身地位、作用、责任、义务的认识。正像着名学者佩奇所说的“:未来只属于人类,也主要取决于人类。”“人类已经成为地球未来的主人,这个基本观念应当作为我们重新估价自己和世界,重新看待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总出发点。”[8]

  (2)要提高精神境界,自觉建构并守护人类所特有的精神家园。人类作为大自然之子和大自然之魂,又是大自然中的精灵,存在于、生活于并活跃于大自然的高位、高端和高层。简单地说,人不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生态存在和实然之物,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思维存在和应然之物。

  对于人来说,特别是对于大生产时代的人来说,与其说人首先生活在自然世界之中,不如说人首先生活在精神世界之中。

  人作为一种多重性存在的动物,不仅生活在物质、地理、生态、自然世界中,而且生活在用语言、符号、文字、概念、理想、信仰等编织而成的语言世界、思维世界、精神世界和理想世界中。众所周知,人与动物不同,对于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决不只是为了吃饭。毫无疑问,对于人来说,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精神家园更为重要。

  失去了精神生活、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人活着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即使死了也是一个无处葬身的孤魂野鬼。人的精神家园的核心是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的灵魂则是信仰。“人类的精神生活中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像没有灵魂一样,只是一个躯壳。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信仰是全部价值追求的指向机制、定向机制、导向机制。”[9]信仰的内容是人的终极价值,理想和信念的形成及对它们的把握与持有靠的是信仰。因此,大生产不仅强调和要求要大力建设自然生产力,要规范优化社会生产力,而且要聚焦思维生产力,并把思维生产力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作为生产力系统建设发展的时代重点。换句话说,大生产对我们的要求是,不仅要建设好“存在”形态和“存在”意义上的生产力,即建设好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并使它们之间协调发展、良性互动,而且要建设好“意义”形态和“意义”意义上的生产力,即建设好思维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思想生产力,特别是理想生产力、信念生产力和信仰生产力。

  只有这样,“存在”形态和“存在”意义上的生产力才能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才能活动起来从而成为真正的生产能力和力量。

  不难看出,提高人类的主体境界,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建构人类的精神世界,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不仅是社会生产力规范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还是思维生产力时代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更是大生产本身赋予人类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

  (3)要提高生产层次,加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有机统一。大生产作为自然生产、社会生产和思维生产 3 种生产和 3种生产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续发展的现实运动和实践活动,在表面上看是 3 种生产和 3 种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过程,从其实质看则是生产力系统自我发展的高度自觉和层次提升,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的加速转化和有机统一。

  大生产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通过 3 种生产和 3 种生产力的协同进化和渗透互动,加速自然到社会再到思维的转化过程,即自然向人的生成过程和人全面进入自然的进程,这是统一的大生产运动的两个方面,它不再以人的尺度为唯一尺度,而是全面尊重并运用一切物种的尺度,包括人的尺度在内,因此,大生产时代将是充分发展 3 种生产和 3 种生产力,充分运用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合理实现“3 种生产”和“2 种尺度”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时代。在大生产的条件下,自然生产力将获得优先发展、充分发展,人类的生产实践将走上高度自觉,“3 种生产”和“两种尺度”将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这就是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由此可见,在高度发达的大生产时代,人类赖以生存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将从根本上是人造的,这种生态系统已经不再是工业文明时代那种只承认和尊重人的尺度,而无视和践踏其他一切尺度的自发式、自毁式生态,而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并进、互助互依、共荣共赢、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

  在这种生态文明的社会里,自然生态的属人本质和人类生产的自然本质将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才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事实[3]。也只有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类才可能“合理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它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可见,大生产运动将开创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新阶段,谱写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三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6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