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风险现状评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17 共1083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货币风险防控探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信用货币理论的价值研究绪论
【第二章】马克思的信用货币理论综述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风险现状评析
【第四章】银行信用货币运行风险的防控路径
【结论/参考文献】商业银行信用货币风险管理机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运行风险现状评析
  
  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的创造者和经营者,既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也受到自身经营水平的影响。显然,从自身来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更具可操作性。
  
  马克思的信用货币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货币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的信用货币理论,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货币运行风险的现状与问题,其中现状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不高、市场化风险加大、汇率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日益增大等三个方面,问题主要有投资增长过快、贷款回收难度加大和难以快速形成风险防控决策等方面。
  
  3.1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运行风险的现状
  
  3.1.1 资产质量不高
  
  信贷资产是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这种活动是按照一定的利率和明确的时间限制所贷出的货币资金,它在商业银行的所有资产业务中是最重要的一个业务,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信贷业务或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中信贷资产的另一种称谓,其是一种最主要的业务在商业银行的所有资产业务中,它的比重大约占了 80%,①此类型的业务风险较大,但是它的收益是相对比较高的。
  
  据统计,“截至 2014 年,中国银行拖欠本金的长期债务累计达 499000 美元,拖欠的利息累计达 162000 美元,银行的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从 2012年的 0.95%上升至 2013 年的 0.99%,2014 年达到 1.25%,”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银行的贷款资产中呆账坏账问题严重。2016 年 3 月 30 日建设银行公布的 2015年度经营业绩显示,“截至 2015 年末,不良贷款占总贷款额高达 1.58%,”③说明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贷款方向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建设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信贷资产的质量不良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将会产生以下五方面的不利影响:
  
  第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银行利用办理业务的手段把大量的资金贷给那些资质不够贷款的企业,该类企业把从银行所贷的资金用于投资低效率的或者是无效的项目,还有的银行在审查贷款申请时例行公事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把资金贷给明显亏损或者是隐亏的企业,这种行为不仅不能帮助那些企业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些不良的贷款对银行的正常运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经济危机发生时,银行作为起主要作用的机构,其信誉将会受到影响,另外也不利于国家实现宏观调控。
  
  第二,影响银行和企业的信誉,限制银行资金的流转。企业利用不合法的手段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企业的行为也会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不良的后果,企业的行为将会限制企业在银行开展的“扶优限劣”活动中受到资助;同时,企业经营不善使得资金无法正常回归到银行,也会使银行背上沉重的不良资产的包袱,使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沉淀,限制银行的资金周转,甚至使银行的资金呆滞无法周转,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更严重的可能会使银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影响银行的声誉和利润。
  
  第三,将会大量出现不良资产,严重影响银行贷款本息的收回。不仅使银行的预期利润目标化为泡影,从而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而且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脊梁,其亏损同样会影响社会效益的实现。
  
  第四,信用扩张现象出现,引发了通货膨胀。资产质量不良除了以上表现之外还有下面这种常见的现象。当代社会,什么是财富的标志,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当然是金钱,显而易见,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钱被用来消费,在市场中进行着流通。金钱作为货币它的价值是一成不变的吗?当然不是,随着全球的经济的波动,金钱所被赋予的价值也在变动着。那么问题来了,人们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减少自己的财富缩水呢?购买黄金或者是艺术品成为一种潮流。在现在这个我们所处的信用货币时代,其价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当然是信用货币的数量作为其显着的特征而表现出来。在经济稳定的年代,人们的正常的生活需求和生产需求都是非常少的,但是当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多于人们在正常生活中的需求时,人们的手中将会有多余的货币,那部分多余的货币不会被放在银行,因为人们担心货币会贬值使自己的财富缩水,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持有的货币的缩水,这些货币将流向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社会财富的领域,人们用来购买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另类社会财富物品,比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期货、房子和艺术品等。因为这些社会性的财富被人们普遍认可,他们缩水的幅度相对于人民币来说要小得多,这些普遍性的社会财富之所以与众不同,其价值波动较小,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文学艺术价值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鉴定的其是否适合作为一个社会性的财富标志,偏偏此类人才在社会中处于稀缺状态,很多的社会财富可能并不像它所表现的那样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样在社会上流通的那些所谓的社会性财富标志可能与它本身所应该承担的标志不符。相对应,当有人在银行贷款无力偿并且所用来抵押的资产质量不高,影响银行的业务。
  
  第五,投机性投资也会降低资产质量。如果市场上面货币的供应量大于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需求时,而市场上被人们普遍性当作社会财富标志的物品的价格已经非常高,超出了人们正常的预期,当人们购买该种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财富时会得不偿失,那么聪明的群众会在普通的商品中寻求新的社会性的财富标志,使手中多余的货币流向该种普通商品,增强货币在其他领域的流动性,使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该类普通的商品的价格突然上涨,相应地使人们手中多余的货币并没有应用在正确的地方,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3.1.2 市场化风险加大
  
  建设银行信用货币运行产生的风险导致的资产不良,也会加大市场化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货币价值标准不稳定,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它和全球的经济是紧密相连,蝴蝶效应不仅应用于气候领域,在经济领域,同样适用。由于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各个国家的货币价值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大多数呈现贬值趋势,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全球的经济会加速泡沫化,对各个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很快就会看到经济泡沫的后果,政府所借的各种外债在经济不景气,政府都无法创收的情况下,政府将会拒绝还债,而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印刷发行更多的钞票来稀释政府自己所欠的外债,使得国家的财政赤字不断地增长。与此同时,我们作为社会的个体,将会深刻地体会到经济泡沫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爆炸式地上涨,政府将采取通货膨胀的方式来推动人们的消费。最近的国际新闻报道称标普警告中国债务与 GDP 占比 232%,①由此将会导致我国的信誉评级或许可能被下调。这一消息也表明了我国政府由于负债过多而导致的后果。
  
  第二,阻止创新,导致大量的实业破产。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手段来引导经济的运行,这种不正常的不合理的手段将会减少真正企业家(即用自己的资金独立经营的企业家)的人数,这样的企业家要想在市场竞争体制中盈利,他们必须要通过创新来战胜他们的竞争对手,比他们的竞争对手勤奋百倍千倍才能在竞争中享有一席之地。熊彼特着名的创新理论的核心是,人性是不会满足因循守旧的状态,而是喜欢冒险。
  
  熊彼特所描述的这种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这些企业家们会用不同的方法开创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新系统:那就是开辟一个高利润的产业。
  
  他们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按照商人们追逐利益的天性,将没有一个人会投资实业,因为他们没有最低的成本,更加不会得到高利润,即使有创新也不可能得到他们的利益标准。所以实业企业将会不断地破产、倒闭。
  
  第三,抵制通货膨胀而导致的投机主义盛行。通货膨胀状态下,人们虽然不可能会因此而背负债务,但是通货膨胀对人们的投资理财方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状态下,人们持有现金相当于贬值,财富在通货膨胀的状态下缩水了,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财富的缩水,人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手段来保障自己的财富。不同的国家,人们的表现形式不同。我国大多数人会把自己手中多余的资金用来购买黄金或者是其他的价值相对比较稳定的投资方式。而日本和美国的人们的表现形式更加的激烈,那些拥有养老金的孤寡老人,失去丈夫的妇女和儿童福利院的院长,为了防止他们的储蓄在银行的购买力消失,他们被迫把自己手中的多余的钱投入到金融市场,随时提心吊胆地为他们的购买力的上下变动而担心。
  
  由于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地区之间上演着激烈的经济竞争,为了缓解或者是说解决这种紧张的局面,国际经济组织的稳定货币汇率的手段无疑是有效的,这种措施抑制了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激烈的投机行为,使得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健康和谐,从而使不同国家的竞争者将会得到更加公平的机会去竞争。
  
  3.1.3 汇率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日益增大
  
  第一,汇率的不稳定导致的投资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业集团性的公司不断地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外汇市场的金融交易,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是为了谋求外汇市场的巨大利益并且忽视其中的风险。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以后,全球建立了新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该制度的实施,跨国集团的焦点发生了转移,转移到了上述的外汇市场交易,经过 20 年的发展,外汇市场交易渐渐地确立了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中心。
  
  从产品和服务交易中衍生出来的汇率不稳定使得交易被牢牢地捆绑在金融交易链条上,日新月异的通讯技术,不断变化的金融改革手段和高科技的管理手段的运用,使原有来源于产品和服务的交易的链条被拉得越来越长。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跨国大公司,对于他们集团所做出的任何一个决策,不管是哪一方面的,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他们都将谨慎地考虑各种可能会发生的金融变化。比如说考虑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化和比较利率的变化,等等。这些细小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营业额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的营业总额都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许多西方的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额,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对那些数额较大的日常交易和跨国的资金流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金融衍生品市场投资风险大
  
  随着汇率的不稳定变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投资风险也增大了。耐人寻味的是,《财富》杂志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极大,被问及的美国主要 200 家企业的大多数领导层,仍不打算放弃衍生产品市场。他们认为,这类市场依然是美国大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的一部分。美国的大公司特别是工业公司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活动,会导致经营管理成本上升,例如在法国,当初要得到 6 个月内 1 美元兑换 5. 30 法郎的担保,就要支付合同名义总额的 2.6%,两年内的合同要支付 4. 4%.在利率期货买卖上,要确保利率在 6. 5 %,两年期合同要支付 1. 7%的费用,5 年期合同要支付 6. 5 %.衍生产品保险的平均费用大约占合同总额的 3%-5%.
  
  而且,“中国银行的股票交易额从 2012 年的 5.0272E+12 上升到 2013 年的7.69598E+12、2014 年的 1.19593E+13、进而到 2015 年的 3.9326E+13,相应地,股票交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 2012 年的 59%增加到 2013 年的 81%和2014 年的 115%.”这些数据都表明股票在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品当中所占的比例之大,增大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高额的费用会引发市场参与者投资数额的增加,这种后果使那些依赖贷款和各种保险进行融资获利的经济机构提高他们的准入门槛,这种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持久性的。同时,这种行为也鼓励了那些持有流动资金的公司投资,这些公司把他们所持有的资金投放到了市场上,期待着在不定期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笔惊人的收入,这是在利率不稳定的情况下,有的公司采取的投机手段。在欧洲的大多数地区,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基本上所有的大型工业集团都被迫进行了投机活动。然而这种行为导致的后果是现代社会的企业负债比重以金融资产的负债比重较大。
  
  3.2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运行风险面临的问题
  
  3.2.1 投资增长过快
  
  投资增长过猛又称为投资增长过热,它主要是指目前社会上的投资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投资所形成的市场上的供给远远地大于市场的需求,由此所导致的投资的资本剩余,导致的生产力和社会资源的空置,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个也暗示着投资可能不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回报,更有可能血本无归,甚至导致倾家荡产。投资增长过热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投资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比重较多
  
  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在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两个分支工业与采矿业有一些相同的特征,这个体征就是能耗比较大,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在我国目前的投资结构中,投资增长迅猛的产业相对集中在那些能耗多、投入高、污染大的产业上,那些符合我国新型的工业化建设要求的产业得到的投资相对比较少,其增长的速度也很缓慢。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众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在房地产和汽车方面,人民的需求快速增加,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潜在的利益导致了对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投资增大,通过增大对这两个行业的投资来满足房地产业和汽车工业所大量需求的原材料。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是正在倡导着改变,国家提倡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现状,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还没有完成,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2)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过热
  
  房地产业的投资开发过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增长幅度过大,其占 GDP 的比重不断地上升。近年,我国房地产投资的增幅均超过 20%.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幅为 29.1%,2005 年为 20.5%,2006 年为 24.2%.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额占 GDP的比重也呈持续上升之势。2000 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为 1664.5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2%;到了 2005 年,增加值迅速增加至 8204.45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4.5%,接近国际公认的 5%的警戒线。
  
  上面的一些数据表明近些年来在房地产业的投资确实是不断地增加的,且该类投资盲目性较强,从众心理严重,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不良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断地制造一些噱头来起到宣传营销的目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市场的变化趋势所导致的。这些事件促进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房地产市场居高不下,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经济秩序的不稳定。
  
  第二,房屋的供需结构不平衡,出现了投机买房现象。到目前为止,放眼我国的房产地产行业,会发现一个显着的问题,那就是房地产业内的商品房屋结构极其不合理,开发的高档楼盘供应远远地超过了需求量,且高档楼盘的开发占房地产行业所有楼盘的比重较大,结构严重地失衡。下面将通过一组调查数据来说明。通过对24个抽样城市进行调查发现,12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住房面积占所有户型住房面积的比重不到50%.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15%~20%的人拥有第二套住房。
  
  这些购买第二套房屋的人,极少数的人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父母与子女分居或者是想通过购房增加财富,相当多的一部分购房者是为了出租或者是通过房屋增值再转卖这些手段而进行的投机投资行为。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房屋的空置率不断上升,已经高出国际警戒线。房屋空置率上升与前面所述的房地产业投资过热、住房的供需结构不平衡,投机买房是紧密相连的,人们投机购买房屋是为了获得利润,但是市场的变化是不可捉摸的,所以很多投机购房者购买的房屋已经远远超出了满足住房的需求,多余的房屋没有人居住,空置率就不断地上升。据相关资料显示,2005 年我国商品房的空置率高达 26%,远高于国际警戒线 10%的标准。2006 年该比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截至 2006 年 11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 1.24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7.9%.其中,空置商品住宅 6723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6.4%.
  
  表现最明显的是近几年我国层出不穷的鬼城现象,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大量的楼盘,但是由于供过于求的缘故,导致了很多已经开发完毕的楼盘只能空置在那里,这种现象白天不是很明显,晚上漆黑的一片在无声地述说着开发商的失策。
  
  近些年,房地产业吸收了我国民众的大部分投资,使得该领域的投资额不断地上升,导致房地产领域的投资额占了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很大比例。我们用 2006 年的情况来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在 2006 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94 万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17.6%,占当年 GDP 的 9.26%,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 GDP 比重 5%的合理水平。
  
  (3)股市投资狂潮出现
  
  2005 年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大力改革后,其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突出表现为股市不断地上涨,股票市场在仅仅两年的时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片大好形势,股指上涨达到了 4 倍,虽然说我国当时的资本市场的实力并不能仅仅通过当年的 998 点的股指表现出来,但是当股指高过了 4000 点之后,不断地有专家预测,我国的股指将会突破 6000 点。在 2008 年专家预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会出现这么大的涨幅,这种现象显而易见是市场过热的表现。
  
  在另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这种前所未有的股市形式所吸引,股票在当时成为独一无二的快速致富的投资工具,由此引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炒股热潮,这种趋势势不可挡。在 2007 年的 4 月,每日开户的人数达到了 20 万。在这个 3 天的时间内,开户的总和竟然达到了和 2005 年整个年度的持平,这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但是到了 5 月份,每日的开户人数竟然达到了 32 万人,又一次创造了历史新高,③人们对股市的热情已经空前高涨,几乎是忽视了股市还有风险这个事实,炒股已经变成了一项全民参与的大众活动,由此可知, 股市的吸引力和民众在股市投资的热情是一致的。
  
  那么,我国真实的经济情况是否就是股市所展现出来的呢?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我国股市的突兀兴起和发展,它从本质上看并不是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是良莠不分的一种盲目的暴涨。由于这种原因,在股市里面那些年收益率在 100%到 200%的股票是很常见的。股价疯狂翻倍的情况遍地开花,由于这种投机的巨大收益,投身股市的人们越来越多,风险也就渐渐地出现。这样疯狂的参与将可能继续下去,在股市中点石成金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
  
  现今社会,全球市场已经把金融机构和市场整合到了一起,地理上的各种障碍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被铲除,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在争取更多的利益为自己的国家,首先比如说把自己国家的货币发展成无国籍的货币。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都在这条道路上前进,这些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在努力,他们把自己的金融投资资产都转移到跨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利用高度发达的技术来实施更大范围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上的战略投资,运用这些高科技技术促进市场的紧密发展和外汇交易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在这些市场交易中为了短期的利益而进行的交易占大多数,这种现象表明,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组织规模,同时也表明大型的跨国公司在市场上的投资较多。
  
  3.2.2 贷款回收难加大
  
  政府对贷款利率的调整影响贷款数量的多少,党和政府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健康发展会采取降低利率的做法,或者是放宽贷款的条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银行贷款回收难的问题。贷款利率降低增加了刺激了市场的资金需求,而贷款条件放宽则降低了贷款审批门槛,增加了监管难度,并直接导致贷款难以回收的后果。具体来说,其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贷前审批不严格,贷后不尽职跟踪调查。银行的工作人员不专业,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办理贷款时缺少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在进行贷款发放前的申报材料审核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申报的材料中缺乏的重要材料,对于不真实的上报数据没有敏锐的察觉,对市场上面的预测数据没有详细的掌握,仅仅以申报人提供的数据为准审查,造成放贷前的审查工作把关不严格;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有的银行的领导代替审批人员进行审批,造成了申报条件不合格的企业获得贷款。第三个原因是信贷人员在发放完贷款之后,只是关注按照期限计算利息并收取到期的利息,对于已经发放的贷款的关注较少,不了解相应的风险的发生情况,导致有的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获得贷款后投资亏损的项目,使得发放的贷款无法按照约定的期限归还银行,采取防控措施已经无济于事。
  
  第二,违规发放贷款。在企业申请贷款的过程中,为了使贷款能够顺利地发放,有的人会利用亲属关系或者是其他的人情关系,然后发生跨区域的贷款现象等违规的贷款投放。违规的投放贷款和行政干预贷款投放等问题使得贷款产生了较大的风险,不合格的贷款者获得贷款后无力偿还贷款。还有的银行为了获得收益,把大笔的资金贷给所谓的高收益行业企业家,殊不知高收益往往是伴随着高风险的,这种贷款在发放时便存在着潜在的风险,部分的银行忽视了高收益所附带的高风险进行违规贷款,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本金难以收回。
  
  第三,社会信用观念淡薄。贷款难以回收大部分是因为借贷人的信用观念淡薄,缺乏社会信用,主动还款的意识差,在自己无力偿还时总是拖着不还。企业则是在经营亏损时想通过贷款起死回生,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经济市场的形式和自己企业的经营能力,把贷款投放到回收效益较长的项目或者是隐亏的项目上,导致血本无归,更谈不上偿还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经营的企业已经不能正常营业了,信誉贷款和还款更加被抛之脑后。
  
  3.2.3 难以快速形成风险防控决策
  
  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运行存在风险时,有的可以通过银行自己解决的问题,由于部分权力是分散的,做决策受到一定的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会减慢。货币对银行的影响较大,但是我国的货币的发行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各个相关的部门各持己见,不能快速地达成一致意见,尽快对市场经济的不良部分进行调控,遏制不良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行权受到以下条件的制约:
  
  (1)银行无权发行货币
  
  首先,我国货币的发行权在国务院,而不是由人民银行决定的。国务院行使制定货币的金融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对此没有权力。那么人民银行拥有什么权利呢,在国务院制定货币金融政策时,人民银行作为货币金融政策的执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国务院提出适当的建议。在某个时期内,国务院制定货币金融政策,这个政策是参考了多个经济部门的意见才做出来的,而银行作为具体的执行者,根据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宏观的经济形势进行适当的分析,然后做出中肯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很难得到实现。
  
  银行在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被直接解决,那么银行在解决货币政策问题时当然比较棘手,措施就不会得到及时的实施。
  
  其次,银行没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权,经过有关部委同意认可后国务院才能下决定。国务院享有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决定权,但国务院对该项权利并不是享有一种绝对的决定权,其行使该权利还须取得有关部委部门的认可和同意才能够实施。比如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利率,如果想要提高或者是降低,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百分点,也必须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与有关部门协商后才能作出决定。这种决策方式,不仅使货币政策的及时有效性降低,而且也使得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更加长。该种决策方式除了以上的缺陷,还给银行在信用货币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控措施的实行带来了不便。
  
  再次,国有商业银行汇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约束作用。国务院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作用,除了有关部委的权利限制外,我国的商业银行汇票还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制约作用。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对国有的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是在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本质仍旧是国有,国有的商业银行承担着中央银行汇票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它对某个领域的金融活动进行了垄断,使人民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的实行受到阻碍。改变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货币政策受到了阻碍难以实行,那么下属的商业银行实施货币运行防控措施更是艰难。
  
  最后,地方政府对货币金融政策的推行起到限制作用。由于中央制定的货币政策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不能否认部分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所以在货币金融政策被实施推行到地方时会有不少的阻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方的经济,保持政府的财政,各地的政府总是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应上级的政策,这就是俗话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样地,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阻力,那么真正的发挥作用的时候就更加少了。
  
  (2)货币发行受财政制约
  
  我国货币的发行受财政的影响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财政向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借款。我国的日常支出来源哪里?当然是人民银行,我国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经费有一部分来源于人民银行。因为财政的存款由央行支配管理,银行定期的借款会导致商业银行拥有央行的负债增多,央行为了减少自己的负债,会增加该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导致货币的供应量增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财政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当国家发生财政赤字时,人民银行需要向财政支付它所需要的款项。再次,财政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例如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通过使用银行的贷款来发放工人的工资,用银行的贷款来维持亏损企业的生存,或者是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缴纳利税,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营。
  
  (3)货币发行受发改委的制约
  
  在我国,发改委享有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投资规模计划影响货币发行的权利,国务院需要根据这两个计划来确定货币的发行量的多少和信贷数量的多少,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规划和信贷规模规划的弹性变化较大,其他的计划弹性变化较小,引发出现了另外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信贷对货币发行的影响,因为信贷收支是用来弥补计划缺口的工具;另外一个问题是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影响银行,他们以完成国家计划为理由促使增加货币发行。货币的发行量增多会出现通货膨胀,促进人民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4)利率市场化挤压了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
  
  首先,自从去年利率由于市场化上浮到 10%之后,银行的存贷利差空间被挤压,贷款利率变化不大,吸纳资金的成本提高,导致了银行股一直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其次,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业务转型和升级。银行是追求利益的,在银行以前的主要经营业务的利润被压缩以后,银行针对自己已经下滑的业绩,它会通过自己积累的资金和优势发展新的业务,比如基金代理等。再次,由利率市场化引发的各个银行之间的大幅度的竞争,促进银行之间的差异出现,有利于各个银行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其发展。目前我国存在的银行其主流的经营业务模式都相对简单,存贷差是其最主要的收入。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利润受到影响,这么多人分一款蛋糕,每个人分到的肯定没有以前多,那么相应的银行就会拓宽思路,争夺更细分的市场。 当银行慢慢地走向特色化道路后,对于消费者无疑是好消息,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在运行的过程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尽量早地采取措施,减少措施实行过程中的阻力,促进问题地尽快解决。另外一个方面是在我国目前的大环境下,个人和企业都需要提高信用观念,促进和谐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