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大国防观”培育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2 共3137字
摘要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 21.4%,手机网民5.57亿,手机上网率达到85.8%.在当前高校内,新媒体终端趋于“手机化”,新媒体用户趋于“移动化”,青年大学生趋于“网民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夯实大学生积极的社会政治心态和合理的社会认知,丰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手段和平台;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迷失、民族认同感降低、责任意识弱化、政治表达偏激,给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增添了难度。新媒体视域下,如何紧扣青年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培育“大国防观”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大国防观”是跳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身,站在国家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全局高度,甚至以世界眼光来看待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1]是传统国防观念在认识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大国防观”作为一种新的国家防务观念,是建立在新的“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国家实力观”和“国家疆土观”等基础之上的。“大国防观”主要包括:既要保卫领土、领海、领空,又要把防卫措施伸向远洋、太空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观念;国防力量包括军队实际作战能力,以及自然力、政治经济力、科技能力、精神力量等等在内的实力观念;未来战争是综合国力对抗的观念;军民兼容发展国防建设的观念;等等。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大国防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加强“大国防观”培育,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涵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时代担当,奏响“青春勇铸中国梦”的时代强音,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大国防观”,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坚决维护社会正义,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2. 加强“大国防观”培育,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认清新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防形势的客观要求。进入新时期,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军事领域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安全问题的突发性、关联性、综合性明显上升。

  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生存和发展安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当代大学生要认清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防形势,必须树立和坚定“大国防观”,综合积累和运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知识储备,坚定爱国信念,拓宽国防视野,形成正确的、独立的、辩证的国防观念,自觉地直接或间接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3. 加强“大国防观”培育,是目前高校适应时代特点加强国防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目前,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体制机制尚待进一步理顺和健全,校地共建推进国防教育有待密切和拓展,教育形式和内容需要创新,教师队伍亟待年轻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等重任。高校需要从观念到制度,从形式到内容,从各级领导、专兼职教师到广大学生,全方位秉持和坚定“大国防观”的国防教育改革观念,通过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地位,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高校国防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体制机制,大力构建和营造“三维立体”、权威公正、方便快捷、激情理智的国防教育大平台和大环境,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成效。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大国防观”培育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高校应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大国防观”培育的开放性、时效性、系统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大学生的“大国防观”.

  1. 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大众传播优势,拓展“大国防观”培育的开放性。高校应积极变革国防教育模式,引入网络支持教学互动与适应性评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广网上、网下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教学。大数据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慕课”等将是理解学习规律、变革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军事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学习服务;并要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积极营造、形成和拓展兼容并包、融会贯通、“形散而神不散”的开放性环境,大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大国防观”.

  2. 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快速传播优势,提升“大国防观”培育的时效性。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国际新形势、国防新动态、军事新知识和新技术有敏感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要针对这些特点,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快速传播,紧跟信息时代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用新观念突破传统思维,用新思想论证经典理论,注重将学生最关注的国防新资讯、军事新热点以及理论和技术最前沿及时引入课堂,以课堂内容的快速“刷新”提升“大国防观”培育的时效性。注重利用新媒体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安全的快速反应机制,在网络信息辟谣、周边环境安全、师生人身及财物安全突发事件中,以切实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的真实事例,加强“大国防观”培育。注重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QQ、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关注国防热点,分析国防局势,研讨国防动态,逐步认清、形成和坚定“大国防观”.

  3. 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内容广博优势,加强“大国防观”培育的系统性。新媒体可以承载更多个性化的信息资源,这使得大学生国防教育可以更直接、更深入、更生动地为学生展现我国国防建设现状,提高国防教育的传播效率。信息时代的国家防卫,既有传统意义上的领土、领海和领空防卫,还有信息防卫、电磁防卫、太空防卫、经济防卫、金融防卫、科技防卫、文化防卫、环境防卫等。[3]

  要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拓展,加强“大国防观”的系统培育,让大学生从更深的层面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从更广的视野去观察与理解国防和国家安全问题,定位自身学习、成长、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利用红色网站、军事论坛等宣传国防法规、提供丰富资料、加强观念引领等,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咨询、服兵役学生优惠政策落实等服务工作。通过新媒体大力宣传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4. 结合新媒体技术的交互传播优势,增进“大国防观”培育的互动性。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效果取得突破性进展,起到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相关问题逻辑化的效果,从而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国防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博客、QQ、微信等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应注重培育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具有正确的媒介批评能力,能够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增强他们辨别事件真相、甄别谣言骗局等理性的信息解读能力和独立的思考批判能力,提升他们的爱国精神、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校军事理论课的专兼职教师要强化新媒体迅猛发展环境下的技术危机感,增强对新事物的敏锐感,紧跟新媒体技术发展步伐和大学生新媒体使用动态。以“线上”“群内”的互动促进“线下”“课间”的互动,润物无声地全方位培育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大国防观”.

  参考文献:

  [1] 万 鹏,赵周贤。十八大描绘“大国防观”[EB/OL].中国共产 党 新 闻 网 .

  [2] 侯树栋,等。国防教育大词典[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3] 陈秋涛,李晓慧。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几点意见[J].国防,2011,(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