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是增强全国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 年我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 高等院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201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或讲座,认真组织学生军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然而,近年来,以军事课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老套、军训形式僵化教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教学机构设置极不规范、军训教官整体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防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一些军训期间极端事件( 如湖南一中学教官和学生激烈互殴) 的发生更是将学校国防教育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改革高校国防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这既是高校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国防教育自身获得持续生命力的内在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急需求新、求变,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需要有“新思维”、“新策略”.
1 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985 年我国开始在 52 所普通高校展开军训试点工作,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为适应国防战略的历史性调整、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2001 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学生军训工作由试点阶段正式步入全面普及阶段。自 1985 年以来,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正严重影响着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大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 1 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僵化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
自 1985 年起,高校按有关文件要求,在开展学生军训的过程中还实施了涉及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等内容的军事理论教学工作[1].为规范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2002 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并于 2006 年对大纲进行了修订,大纲中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大纲规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 军事训练的内容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然而自 2006 年至今,教学大纲再未修订过,目前高校基本上仍局限在 2006 年大纲规定的内容体系范围内实施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体系已显得僵化、陈旧,难以与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大思路与大战略相契合,这自然难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难以真正启发学生的心智。
1. 2 高校国防教育形式路径古板僵化导致育人价值难以实现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 + 军事训练 +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国防教育模式正逐渐显现出形式古板僵化、目的模糊不明、载体陈旧单一等问题。在国防教育课堂上,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型”教学模式仍在大行其道,原本很生动、鲜活的国防科技、军事思想、安全战略、大国崛起等问题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 在军事训练场上,站军姿、三大步伐和队列成了多年未变的“老三样”,在总结汇报时,训练方阵到主席台前集体亮相接受检阅,给领导展示成果,成了不少学高校开展军训的最终目标,难怪有学者直言: “靠正步走、拔军姿、叠被子是打不赢现代化战争的”[3]; 目前日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也往往仅限于在“国庆节”、“建军节”、“九一八”等特别节日、纪念日举行的升国旗、鸣放防空警报、宣传栏展示等方面。高校国防教育形式路径古板、僵化、教条,导致其育人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1. 3 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进展缓慢导致专业人才匮乏且难以争取到应有的研究资源。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清华大学杨邵愈[4]、厦门大学吴温暖[5]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广泛呼吁创建国防教育学科,但这门学科却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始终未能真正创立,它迟迟未能进入国家的学科目录、学位目录和科研基金申报目录。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国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范式尚未形成、学科研究方法尚不明确、学科研究对象较为模糊; 其二,国防教育外在制度化建设十分缓慢,学术贡献和实践贡献均未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6].在我国当前的学术管理体制下,研究资源( 如课题资源、经费资源) 是根据官方公布的学科目录来进行配置的,国防教育学由于没有进入学科目录,因此这一研究领域难以获得应有的研究资源、难以得到社会与学术界的认可。当前导致高校国防教育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科未能得以创生而导致的国防教育研究领域难被认可、国防教育工作者缺乏学科归属感且学术发展空间狭窄、国防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7].
1. 4 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极不规范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平台的搭建较为混乱、极不规范[8].虽然早在 1985 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设置直属军事教研室”、“选配教员,一定要注重质量,并逐步配齐”,《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也要求“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军事教师”,然而实际的操作情况却不尽人意。
仅有极少数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国防教育教学机构( 如军事教研室、国防教育中心、国防教育学院等) ,作为学校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存在,并建设了国防教育专职教师队伍; 还有一部分高校虽设置了国防教育教学机构,但将其挂靠于体育教学部、社科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作为学院下属的教学机构运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中既有专职也有兼职; 而大多数高校未设置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或简单地将其挂靠于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等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基本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其他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组成。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2 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路径
2. 1 以国家安全环境、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我国大周边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我国海洋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领域的挑战日趋激烈,国内“三股势力”出现抬头迹象,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的安全环境相比从前已发生重要变化。若再局限于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展开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与军事训练,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脱离现实、陈旧老套之嫌。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国防教育改革”的要求,应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以国家安全环境和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将国际政治、军事时事引入课堂,融入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教学内容。根据国防现代化的需求和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新理念,大力普及 21世纪“大国防”的理念以及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大国防观”.
2. 2 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导向改革国防教育形式路径
201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 “积极改进和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为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其育人功能,应全面改革国防教育的形式、载体、途径,拓宽教育渠道,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把思想引导、舆论宣传、军事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培养、文艺熏陶、环境渲染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联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以问题探索和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站在“实践育人”、“养成教育”而非单纯的“军事锻炼”、“技能训练”的思想高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注重采取解放军高级将领报告会、模拟长征演练、反恐防暴演练、消防逃生演练、观看红色电影、组织阅读马列原着并展开读书思辨等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其育人价值; 丰富国防教育的信息载体,结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积极引入手机媒体开展国防教育。
2. 3 以促进国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创建国防教育学科
自 1985 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军事教学和军事训练试点工作以来,在近 30 年的时间里,国防教育学科的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均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关于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在国防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构建设、教材建设,国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国防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国防教育的中外比较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其次,一大批理论着作( 如 2002 年程森成的《高校学生军训模式研究》、2004 年苑士军的《国防教育概论》、2007 年李先德的《国防教育学概论》、2007 年吴温暖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等) 相继问世,国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建设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第三,形成了一支国防教育教学与科研队伍,每年有近千篇国防教育学术论文在国内各期刊发表,相关的参考文献正日益丰富;第四,全国范围内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国防教育学会和研究机构。
但是,国防教育学科迟迟未能进入官方的学科目录、学位目录却是不争的事实。走学科建设之路,既是国防教育经验、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指导国防教育实践深入、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应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当前需注重从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两个层面双管齐下: 一方面加强国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明确学科内在的基本概念、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构建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完善国防教育学的深层理念、学术准则和规范,推动学科内在观念建制的成熟; 另一方面,加强国防教育学外在社会建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国防教育专职教学和研究队伍、加强国防教育研究机构和国防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发展国防教育学会和其他学术组织、创办专门的学术刊物、争取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等。
2. 4 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机构的设置极不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防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机制不完善、职称评定体系不健全,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能将国防教育教师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容易导致国防教育教师出现身份认同危机,因此流动调动现象较为普遍,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当前应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尽可能将其作为独立的学校教学单位运行( 如果在某些高校存在困难,可也考虑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构,统一进行教学管理) ,并根据教学要求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专职教师,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提升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机制,从而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无疑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思维”、“新举措”全面推进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改革,高校国防教育一定能走出困境、破解难题、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陆华。 构建立体化军事课课程体系,实现国防教育全方位育人功能[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11,(4) : 91-93.
[2]李科。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J]. 教学研究,2014,37(3) : 77-80.
[3]孙东东。 现行学生军训模式弊大于利[N]. 环球时报,2014-08-27( 15) .
[4]杨邵愈。 关于建立国防教育学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1990,( 4) : 79-83.
[5]吴温暖,郑宏,谢素蓉。 论国防教育学科的创生[J]. 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 73-78.
[6]李科。 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创生及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4) : 438-443.
[7]吴温暖。 国防教育学学科基本定义探析[J].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 : 107-113.
[8]陈波。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问题与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 : 88-90.
[9]贺幸平,盛欣。《兵役法》新修与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 : 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