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目前,学术界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宏观层面对全国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地位、方法、意义、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而从微观层面即对地方性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进行研究却不多见。
从目前情况来看,地方性高校(尤其是刚升格的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做好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因此,我想作一尝试,拟以福建省为例,对地方性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革思路和对策。
一、地方性高校概念的界定
我国经过十几年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调整,现已基本形成较为合理的高校布局结构。即:根据全国性(面向全国招生)、区域性(面向大区或数省招生)、地方性(面向本省、本地区招生,个别专业也可以面向数省招生)三类不同的服务覆盖面规划学校布局。前两类学校主要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后一类学校由省级政府管理;按照社会对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建立起合理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少数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教学科研型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同时承担研究生教育;其他本科高校主要承担本科教育,其中部分学校适当承担研究生教育;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主要培养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本文所讲的地方性高校是指处在各省的地市中等城市面向本省、本地区招生,个别专业也可以面向数省招生的高校。
二、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我国法定的公民义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6第43条又进一步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6第13条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相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这些规定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和努力学习军事理论课,正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也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高技术战争,需要有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来指挥和实施。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军事院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中进行补充。如美军中的高技术人才和指挥官有4”%是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海湾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动用的后备役也大都是普通高校培养的技术人员。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军营。最近几年,清华、北大等高校已开始招收国防定向生,并有扩展的趋势。地方性高校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就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地方大学生在校期间比较系统地掌握必要的军事知识与技能。这样将有利于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这对加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三)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需要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并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并以军事教育为载体,发挥其综合教育的功能,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军事理论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成就以及本专业在军事上的应用情况,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国防观念。还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这些不仅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奠定了基础,而且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年的5月至8月,笔者对福建省42所高校经过为期四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性高校(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做得最好,区域性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次之,而较差的是地方性高校。从调查的材料来看,地方性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重视程度不够。从课程指导思想来看,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有25所高校把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必修课列入正常教学计划中,还有17所高校尚未把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必修课列入正常教学计划中;从教学保障来看,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只有19所高校,占45%安排了3周时间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安排36学时,还有23所高校,占55%只安排2周时间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只安排18学时。还有6所高校教学计划不太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措施保障不太得力,选修课程的规划和措施保障不够得力;从军事教学经费来看,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有21所高校,占50%没有或很少的经费保障,在有军事教学经费的高校中有14所高校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二)缺乏管理机构。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有26所高校成立了直属人武部的军事教研室来管理军事理论课教学,还有16所高校,占38%尚未成立军事教研室来管理军事理论课教学。
(三)师资力量薄弱。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28所高校,占67%有专职军事教师,还有14所高校,占33%尚无专职军事教师;在专职军事教师中,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下的占50%,中、初级职称以下有的无任何职称的占36%;43%的高校无学科带头人,26%高校无培养青年教师措施;8”%高校的军事教师无学年科研论文,71%的高校无科研、教研立项,这说明军事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资料器材缺乏。从教材的使用来看,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有29所高校能做到教材有保障并做到学生人手一册,但仍有13所高校,占31%无法做到教材有保障并做到学生人手一册。由于学生缺乏教材,这给军事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从教学保障来看,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只有12所高校军事教学藏书在15””册以上,3”所高校,占71%军事教学藏书在5””册以下,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增长学生的知识面都是不利的;有29所高校有一定数量的军事教学所需的各种器材和教具,还有13所高校无军事教学所需的各种器材和教具。这对顺利搞好军事教学显然是不利的。
(五)教学方法单一。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29所高校,占69%有军事教学专用多媒体教室,还有13所高校,占31%无军事教学专用多媒体教室,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上。
(六)教学管理不够。在调查的42所高校中,有13所高校无军事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管理制度,无师生教学档案,无微机管理系统,无设立试题库;有1”所高校教学制度和考试、评比考核制度不够健全;有9所高校无固定军事教学管理人员,有13所高校的军事教学管理人员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不够高。
四、做好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思路与对策
(一)学校重视。各地方性高校的党、政领导要切实按照5宪法6、5兵役法6、5国防教育法6的要求,把军事理论课同其它专业课一样看待,确立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地位,首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把军事理论课的建设与加强国防建设和培养合格人才结合起来;把军事理论课建设与深化国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军事理论课建设列入到学校学科发展建设中去,统筹安排。其次要积极为军事理论学科的发展创造条件。军事理论学科起步较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例如在机构设置、教师编制、职称评定、教学设施等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加以解决。第三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军事理论学科发展规划。要有切合实际情况的国防教育实施计划,每年计划的内容、时间、要求、效果,要体现一致性、稳定性、可行性,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投入的力度,使军事理论学科的发展进人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四要加强对军事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保证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二)组织保证。各地方性高校应成立军事教研室(部),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实体,按实际教学工作量设置专职军事教师,并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课建设的依托机构应当是军事教研室(部)。从机构的性质上看,武装部是一个行政机构,而军事教研室(部)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机构,承担着大量教学任务,同其它课程教研室一样,其主要职能是教学、学术研究和科研,因此不适合套用机关管理的方法,必须改革当前教研室的运作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学术研究机制,淡化机关意识和干部身份意识,将教研室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让教师精力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摆脱出来,转移到与教学有关的课程领域。从精简机构的角度出发,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部)两个机构之间人员可以合署,但职能不可混淆,在地方性高校中必须强化军事教研室(部)的教学科研职能。
(三)师资保证。建设一支思想稳定、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关键。
抓好地方性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要提高认识,把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按照5教师法6的规定,从教育行政部门至各高校切实下大力气抓好;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争取在尽短的时间内定编到位;三要制定培养规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军事教师学历层次,培养出一批政治及军事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四要尽快解决军事教师的职称评定序列。要尽快出台一整套科学的评聘办法和标准,使军事教师的职称能按照自己的专业性质进行对口评定,解决军事理论教师的后顾之忧;五要依据军事理论学科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想方设法提高军事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六要构建军事教学平台。利用校园网络及时收集军事方面的新材料、新知识、新信息,充实完善军事教学内容,使军事课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让学生上平台查询,拓宽教学途径,增强教学的辐射力。
(四)经费保证。硬件和软件是军事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地方性高校要有稳定的经费投人,使得军事课程建设走上正轨。目前要加大经费投入,解决如下问题:(1)军事教育专款,要充分用在改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学保障上面。在校领导的统一计划下,做到精打细算充分利用,不浪费一分钱;(2)加强军事图书室的建设,不断充实军事图书、杂志等,使军事图书资料能满足军事教学的需要;(3)教学软件、管理软件要跟上。要购置紧跟形势发展的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以满足教学需要;(4)信息库、资料库、试题库建设要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5)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军事教学专用教室。以利于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效果,更有利于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五)教材保证。教材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载体,也是学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地方性高校的学生应做到人手一册。地方性高校军事课程不能照搬军事院校或军队使用的教材,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材。在教材建设上应当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军事教材的编写要与大纲相一致,教材内容要规范;二是教材编写要紧紧围绕教学需要,适应培养对象的学习特点;三是教材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根据教学目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精进教材内容,做到内容衔接有序;四是教材要多吸收最新军事研究成果,淘汰旧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内容;五是各种军事课教材要配套。除了文字教材外,幻灯教材、音像教材、图形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性教材要同步编写和制作,使其相互配套;六是教材编写时要做到文字简洁、准确,用语规范;七是知识面要广。既要介绍外军发展动态,也要介绍我军建设成就;既要将国际形势,也要针对我国周边环境讲清国家安全形势。
(六)教法灵活。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改革“一言堂”和单一的灌输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如可将交流式、讨论式、提问式、辩论式、竞赛式、实地考察、模拟实例等结合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来。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军事教学中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高技术战争、战史、战例的分析和讲授更加形象、生动、逼真,更容易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提高,并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总之教师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七)科学考核。学习成绩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途径,它是测量学生掌握军事课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具有评价、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同时影响着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方法与手段。学、知、行三者应在教学中得到统一,在学生成绩评价中得到体现。因此,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目前,学生成绩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评分标准综合法、评分方式综合法、评分主体综合法。结合军事理论课授课人数多、学时少、大班上课较多、授课时间集中、低年级学生多的实际,笔者认为,应采用评分方式综合法。
具体讲就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法:终结性评价就是通过不同题型和不同方式综合测评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等;过程性评价就是将基本知识或每次教学内容的考核评价放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采取提问、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或教学内容即时消化和掌握,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教育学的大量研究证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存在的,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正相关的作用,教师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向学生传达对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形成适度的高期望,学生就会取得相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建强.军事教育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4).
[2]丁晓峰.信息化教学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J]国防教育2001(4).
[3]任宏权.把握定位坚持改革努力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2).
[4]庞民.高校军事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