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数字经济时代下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的战略选择及转型路径

来源:山西农经 作者:王诗苇
发布于:2020-04-29 共4568字

企业战略分析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三篇:数字经济时代下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的战略选择及转型路径

  摘要:制造业数字化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和推进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PEST-SWOT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以探索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海宁; 传统制造业; 战略分析; SWOT-PEST模型; 数字经济;

  1 研究背景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各地政府十分重视地方数字经济发展。

企业战略

  近两年海宁市数字经济规模和占比均稳步上升。2018年海宁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1亿元,同比上升10.9%,占工业总产值15.0%;2019年9月,海宁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54亿元,同比上升20.6%,占比17.7%.

  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竞争环境,并对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战略选择产生巨大影响。对数字经济时代下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PEST与SWOT分析,构建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PEST-SWOT模型。

  将PEST和SWOT分析相结合,一方面从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方面对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机会(O)和威胁(T)分析,另一方面分析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自身能力的优势(S)和劣势(W),寻找适合海宁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的战略选择。

  2 外部环境分析

  2.1 机会分析

  2.1.1 政治因素

  在中央政策层面,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为海宁带来很大的政策红利。

  海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海宁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2)》提出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针对于中小企业,出台《海宁市中小企业赋能行动方案》,提出26项赋能专项行动,其中数字赋能行动包括"千企万机联网触云"、开展分行业免费智能化改造诊断和鼓励购买智能制造服务等。

  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方面,海宁市也制定了《互联网+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海宁市对数字经济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海宁政府还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各领域审批流程,启用投资在线审批平台,投资项目审批"最多40个工作日",营造了较为良好的营商环境。

  2.1.2 经济因素

  海宁一直是浙江的经济强市。近年来海宁主抓工业强市,皮革、经编、家纺3大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纺织品新材料转型,泛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逐渐形成产业集群。2019年海宁GDP突破千亿,工业产值突破两千亿。

  海宁下辖海宁经济开发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多个省级开发区平台。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更是沪浙两地建成的首家跨省合作园区,于2019年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此外各乡镇也都有自己的开发建设平台,使资源要素向平台集中,加大了整合力度,拓展了产业链。

  海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9年海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5.8%.海宁定期举办重大招商活动,在吸引内资的同时,加大对优质外资项目的招引力度,为海宁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海宁进行工业不动产贷款标准地机制改革,出台分区域工业不动产贷款抵押指导价,提升工业不动产抵押值和抵押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1.3 社会因素

  2019年海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55万元和3.87万元,增长8.1%和9.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杭州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杭州,排名位于浙江省前列。海宁住房和物价水平相对不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足。

  2.1.4 技术因素

  海宁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加,重视创新能力提升。2019年海宁科技投入47.26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市GDP的4.6%,远高于浙江省2020年2.8%的目标;海宁有研发人员19 676人,同比增长10.7%.

  海宁发明申请授权和发明拥有量均为嘉兴第一,并利用"淘科技"线上成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奖励、减税等措施激励企业自主研发。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海宁采用"平台+研发"模式,加快泛半导体产业园、鹃湖国际科技城科研示范基地和爱丁堡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战略合作。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海宁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编织以"经编云""袜之源""帘到家"和"海宁皮革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

  "人才引进"和"本土培养"共同发力。在人才引进方面,海宁出台人才新政,开展"百校(院)联千企引千人""潮乡英才计划"等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海宁推进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高校应用型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2.2 威胁分析

  2.2.1 政治因素

  在海宁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由于杭州、上海等大城市有更好的基础设施、福利待遇、就业机会和上升空间,可能会对海宁高端人才等资源要素产生一定虹吸效应。

  数字经济下,企业主体数量增加、从线下转向线上以及跨领域、跨地区等特点,要求地方政府转变传统的"以批代管""重审批轻监管"管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对地方政府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2.2.2 经济因素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原材料、能源、人工成本上涨,传统制造业企业生存发展难度加大。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缺少有效抵押物,银行准入门槛高、信贷审批手续繁琐,以及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

  2.2.3 社会因素

  海宁市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比较紧缺,其中土地开发强度已达30%,远远超浙江省12.4%的平均水平。因此,近年来海宁市政府积极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

  海宁大部分科技园区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整体医疗、教育水平不及周边大城市,不利于吸引人才。

  2.2.4 技术因素

  技术方面主要问题是人才问题。海宁人才政策与周边城市相比难以形成竞争力,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匮乏,对技能型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关注度不够。

  3 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三大传统行业规模优势、产业优势明显

  海宁皮革、经编、家纺行业经历了三十余年发展,在产业规模、装备水平、产品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形成产业优势,市场占有率高,行业话语权强。2019年海宁皮革、经编和家纺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78.9亿元、287.15亿元和171.91亿元,其中皮革同比下降9%,经编和家纺分别增长3%和4.4%.除皮革行业受贸易战影响外,其余行业保持稳定增长。

  3.1.2 龙头企业转型初具成效

  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企业产品高端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精细化趋势明显,规模和市场竞争力都得到提升,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2].例如龙仕达纺织进行智能车间改造,对生产实现实时监控和指挥;海宁经编、雪豹服饰入选浙江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安正时尚转型大时装领域,成功打造多个时装品牌,并在A股上市。

  3.1.3 企业创新实力逐渐增强

  2019年海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902亿元,较上一年度上升11.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4.4%.2018年海宁市56.4%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其中87.7%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作用。2018年海宁经编行业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家。2018年海宁家纺行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26家。

  3.2 劣势分析

  3.2.1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核心竞争力缺乏

  传统行业除个别龙头企业外,普遍规模较小。以家纺业为例,2019年海宁家纺企业有近万家,规模以上的仅218家,上亿企业不到30家。多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高甚至没有,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价格恶性竞争。海宁经编企业由于规模小而分散,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弱。在2018年原材料价格上涨30%的情况下,海宁经编企业无法将涨价转嫁给下游,只能不断压缩利润空间。2019年,皮革、经编和家纺行业利润率仅为2.77%、4.58%和3.88%,而时尚制造业利润率高达9.21%.

  3.2.2 企业品牌建设不够

  总体来说,海宁市存在注册品牌多、知名品牌少、市场认可度低、品牌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海宁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从事贴牌生产等低层次加工,甚至抄袭模仿,产品质量无法确保,整体效益低下,严重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此外,经编行业部分工艺领先产品由于缺乏品牌运作经验,营销能力不足,只能由国外品牌贴牌出口。

  3.2.3 数字化改革动力缺乏

  中小企业管理层转型意识不强且没有人才支撑。数字化改革前期投入巨大、回报期长,后期维护费用高昂,大大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缺乏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改革的动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多数偏重硬件装备投入以扩充产能,而不是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

  4 数字经济背景下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战略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形成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战略分析模型(表1)。由此对海宁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战略选择提出以下建议。

  4.1 优势机会战略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下,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产业集群优势,以及现有的原料、生产、销售的供应链资源,与周边的供应链相关产业分工协作,继续向时尚产业转型。例如和上海、杭州的知名服装企业合作,吸引优秀设计师,利用杭州电商产业发展线上销售渠道等。

  顺应数字经济政策利好,龙头企业继续探索机器人、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组织重构、生产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引领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3].

  龙头企业可以与长三角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继续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攻克核心技术瓶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利润率,从而带动行业内其他企业转型。

  4.2 劣势机会战略

  中小企业可顺应数字赋能政策,利用工业互联网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业务价值;利用扶持政策购买智能改造的软件和服务;利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全链条服务,向时尚行业转型。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发展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传统制造业企业应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资本和人员的流入。一方面,要提高人才意识,主动引才、走出去求才,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支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利用好金融赋能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和手段。

  4.3 优势威胁战略

  应对长三角一体化可能带来的虹吸效应,传统制造业企业要发挥产业和平台优势,正视转型升级和数字化需求,吸引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寻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

  面对原材料上涨、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威胁,一方面行业企业要抱团发展,增强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可相互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共同使用技术信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

  表1 海宁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战略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胡金生,肖圣章。浙江十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调研报告[J].政策瞭望,2017(8):31-37.
  [2]吴晓园。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以晋江制造业为例[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9(5):8-13.
  [3]吴海宁。传统制造业升级时期产业动态能力形成研究--基于上海纺织产业升级的案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9):40-44.

点击查看>>企业战略分析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原文出处:王诗苇.数字经济背景下海宁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战略分析[J].山西农经,2020(04):7-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