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超低温环境下箍筋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性能研究是课题组关于超低温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260))的一个子课题。
利用前期自主研究、设计的超低温环境箱、低温冰箱等降温设备及聚氨酯材料保冷箱,根据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现有加载条件对原有试验加载装置进行了改造设计,完成了超低温环境下混凝土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随温度及配箍特征值的变化,混凝土强度、割线模量、峰值应变等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参数下的曲线提出了拟合公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根据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已有的加载设备情况,研究并相应提出了混凝土在低温、超低温条件下轴心受压试验的加载、量测及温度控制方案。
2、本次混凝土轴心受压试件分为 A、B、C、D 四个大组,考虑温度和配箍特征值两个参数的影响,试验选择 20℃、0℃、-40℃、-80℃、-120℃和-165℃等六个温度点及 1.51%、2.25%、3.02%三个不同体积配箍率,共制作试件 36 个,并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在低温、超低温条件下的轴心受压性能。
通过试验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根据试验目的以及构想的试验方法,自主设计、研制出试验夹具,通过前期验证,采用相应的试验设备温度控制方法加载,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超低温下混凝土轴心受压性能试验。
2、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常温到-120℃时,混凝土随温度的降低线性增大;-120℃至-160℃,混凝土强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则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和减小趋势。混凝土在低温下呈现出更大的脆性,给结构的延性设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3、混凝土的强度、峰值应变受配箍特征值的影响显着,且近似与配箍特征值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采用增大配箍特征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在低温和超低温下的工作性能,使之具有更高的安全储备。
4、针对不同的温度和配箍特征值,提出低温和超低温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公式,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校区建设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伴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推进以及协同创新机制的深化,中国大学进入了一个竞争与变革的时代,高校的竞争除了科研实力的较量外,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比拼。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高校应该重视产学研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与社会开展深度互动,促进资源共享,使高校的科研实力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在此时代背景下,面临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着重从新老校区如何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并结合城市产业布局从而实现与社会的互动发展方面展开研究。
论文首先通过案例分析,从互动的出发点、结合点、载体、结果四方面总结了国内大学与社会互动发展的特点与成功经验;其次通过对天津大学自身优势学科以及天津城市产业布局的分析,为未来新老校区产学研合作的学科布局提出了建议;再者通过对天津大学老校区的现状调研与数据估算,进一步为老校区产学研用地选择、功能策划、规模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通过调研老校区临鞍山西道区块的具体情况,从尊重校园环境与集体记忆的角度出发,为该区域既有建筑利用和新建筑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摘 要
天津大学校园网始建于 1995 年,是天津市第一个接入 Internet 的单位,陆续投入约 2000 万。作为 CERNET 天津地区主节点和天津市教育科研网主节点,承担着为全市各高校提供 CERNET/Internet/CERNET2 接入服务的任务,是国家重大项目“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中的下一代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2”的参建单位,是“CERNET2”的重要节点之一。
伴随着近年“CERNET2”校园网升级改造,天津大学的 IPv6 网络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给出了 IPv4、IPv6 校园骨干网相互独立的设计,使用了专有的设备提供 IPv6 服务,并对源地址验证技术在天津大学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目前经过天津大学升级项目,IPv6 已经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办公楼和学生宿舍。经过这几年的运行,IPv6 的资源越来越多,IPv6 的流量也越来越大,其重要程度已经接近 IPv4.因此,对 IPv6 网络的管理以及安全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针对 IPv6 的骨干网安全设计,从接入、核心及节点主干多个层面上提高了 IPv6 网络的安全性,提升了校园网络管理和监控力度,我校很快将进行新校区的建设,本课题将对新校区校园网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摘 要
中国和老挝是版图相邻的两国,但无论在人口数量、国家土地面积和经济发展层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虽然中老两国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点--同样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两个国家的文化也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并且我们两国一直以来都是有好邻邦,又同样都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
中老两国经济来往频繁,我们老挝也受益于中国的帮助,因此在经济上也呈现出很快的增长。我们两国都十分重视国家高等教育。近年来,先后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适时的调整和改革。正是因为高等教育体制深受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科学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它必须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协调。否则,它不但很难发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抑制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各种社会功能的实现。因此,本文具体探讨中老两国高等教育制度上的异同,特别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老挝国立大学建筑学院为例,来深入分析两国建筑高校建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鉴于笔者也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有过五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和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对于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建筑学本科教学的实力比较了解。就以天津大学本科建筑学教育作为研究典型,同老挝国内的建筑学本科教育进行对比分析。
一方面,在天津大学期间笔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对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笔者也在老挝国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建筑院校的考察和了解,积累了很多关于老挝建筑院校的发展和历史方面的资料。这些分析从包括双方建筑学教育的历史,课程的设置,教学评比的特点以及教师队伍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重点等方面展开。所有这些方面与老挝东都国立大学建筑系相比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很多不同。通过这些对比和分析,可以更加清醒的了解老挝国内建筑学需要坚持和需要大力发展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