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较为单一而机械的训练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较为被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终身体育”等教育思想,不仅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出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 叶圣陶教育思想; 有效结合; 重要性; 路径探究;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Ye Shengtao'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HEN Zhen
Zhangjiagang Daxin Experimental School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eachers use a single and mechanical form of training to organiz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ctivities,and students are more passive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activities.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always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classroom,and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students' learning.Mr.Ye Shengtao,a famous educator in China,put forward educational thoughts such as "teaching is for non teaching" and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which not only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of teachers,but also reflected their due educational value.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不仅符合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体现出其应有的教育性。
1 叶圣陶思想与初中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巧妙地将叶圣陶思想与初中体育教学相融合,具有现实的教育价值。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逐步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且通过体育训练磨练学生的品质与意志。而教师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之下,才能够激发自身的教育思想,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接受体育锻炼的同时,其他素养也能得到提升与发展。
其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年级的不断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多,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学业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保证。叶圣陶先生曾提出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同时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养。
最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中明确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够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较为愉悦的状态之下,更容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之下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还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机械而单一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启发式教学,善于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接受体育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较为独立的思考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叶圣陶思想与初中体育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究
2.1 让学生拥有较为充足的学习空间
教师要想有效地将叶圣陶教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就要能够在教育思想的引领之下,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体育专业知识。这里给予学生充足而自由的学习空间,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简简单单地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就可以了,而是要能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且有相对自由而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排球教学时,必须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掌握排球运球的基础之上,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尝试。只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练习的过程中。正因为得到教师正确的启发与引导,才会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排球教学活动。
2.2.及时地纠正学生不良的运动习惯
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都会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会因为存在懒惰的思想,觉得体育活动太消耗体能,太累太辛苦,而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极个别的同学,甚至会找出种种借口来逃避体育训练。面对这类问题,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不仅能够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明白参与体育训练对提升自身体质的重要性。
比如,在训练学生进行加速跑时,如果教师只是采取单一的跑步训练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几轮训练之后,学生在思想上会慢慢松懈,甚至会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或者积分制的形式进行跑步训练。因为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学会竞争,同时还能学会相互合作。教师通过这样的训练形式,不单可以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竞技精神,还能让学生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凝聚力。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也希望教师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并给予肯定。因此,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采取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能树立他们学习体育的信心,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2.3 拉近体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能将体育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让学生意识到体育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将学到的体育知识巧妙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足球或者篮球等体育运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播放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以及体育影片等相关影视资料。直观的图片或者影视资料,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体育精神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自己生活的紧密关系,拉近了学生与体育之间的距离。此外,还有利于缓解学生较为紧张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在身体与心理上得到进一步放松,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
2.4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评价,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应该尊重学生,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逐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督促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能够促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参与体育课堂,并不断培养其自主创新的意识。学生有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自发的自我调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他们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所在。
在体育课堂中,评价要注重口头评价。要注意时效性,即教师能够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对学生的正确的活动要适时肯定鼓励。并在评价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学习方法和体育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教师应该积极地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紧密结合,把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互相映衬,同时能够注意更多的过程性评价,而不紧盯住最后的终结评价。
笔者在评价时,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有些微小问题,也是在评价时及时提出正确的方法,如在学习前滚翻的时候,笔者会说:“把双腿紧贴胸部,速度再提快一点,你会做得更棒!”“低头含胸动作非常到位,继续加油!”充满鼓励的话语,及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出了极大的动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善于结合叶圣陶教育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水平,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将叶圣陶教育思想巧妙地与体育教学进行整合,给予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与空间,及时地纠正学生不良的运动习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让他们感受到体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小燕.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观念[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97.
[2]王杰.立足教学实际,顺应成长规律——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体操技巧类课程的渗透[J].田径,2019(2):38-39.
[3]马定珍.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浅析叶圣陶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15(22):64.
[4]陈震.叶圣陶体育观运用于中学体育教育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4):140-141.
[5]颜小琴.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体育二次备课实践[J].体育教学,2020(1):32-34.
[6]李悦.体育教学改革成效影响要因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9(3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