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的探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特点,从课前讨论、情境创设、内容丰富、合作学习四个方面详细讨论了有效教学应用策略,希望高中语文教师据此提高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视度,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语文学习质效提升予以有力支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思维; 培养策略;
语文思维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以语文学科学习视角展开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改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地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予以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作为关键点,将之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讲解,也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发散探究等思维模式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一、个性差异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共性点的同时对各学生特殊性加以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想法加以了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良,将语文思维培养合理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逐渐培养起阅读理解中的全面性、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探究学生的想法,以此更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规划,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求[1].
比如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课前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充分表达自己对古文中生死观的理解,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能把握文章之主旨。该文章核心点就是其中"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教师可以结合这句内容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其为何意,而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叹息呢?学生在问题看待角度上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身死应当"重于泰山",有的认为"人命在己",通过学生不同的解读,更能对各类生死观加以区别;随后教师即可结合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不务实际、空谈玄学的背景,给予学生生死观更积极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文中各悲喜之感更能感同身受,在个性思维中获得共性见解,也由此使教师对学生课文理解情况加以明确,便于调整教学设计。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思维见解
情境教学法是多类学科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创设代入感更强烈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深入参与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首先明确学生参与主体的基本原则,情境内容聚焦于学生情感的链接,通过活动环境的完善、活动背景的赋予以及人物角色的扮演,提高学生活动体验中的真实感,更能从情境中人物角度看待问题,这也就是语文思维中全面性要素的重要表现;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活动参与中的问题引导,要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带有问题思考,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分析,从语文思维角度看待问题,更带有人物情感,使学生在准确把握的同时也能磨炼语文思维能力。
比如在屈原《离骚》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应结合情境创设法增进学生对古文情感的理解,而不仅是生字词汇学习及课文背诵,确保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课文中心思想并准确把握。教师可主要聚焦于课堂环境的创设,以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楚乐,营造起苍凉的教学背景,并播放关于屈原经历的视频短片,将爱国爱民的伟岸形象树立在学生心目中,增进学生对屈原人生经历的感受;随后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古文朗诵活动,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起《离骚》课文,结合楚乐背景,更能增强学生对"长叹息以掩涕兮"首句的感慨,认识到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还要多结合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文中主要表达出哪些思想情感?""你觉得哪一句最发人深省?"等等,以此使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对各种问题加以分析,更多从屈原角度探究文章情感。
三、丰富学习内容,为语文思维培养巩固基础
语文思维需学生具备足够的语文知识,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更独立性与全面性的分析与探究,所以必须要保证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健全。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增进一些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所学语文课程得以更加全面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语文问题解答时能够从更多样化角度出发,准确把握不同知识理解要点[2];教学内容的丰富也要增进更多实践活动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将语文思维应用在实际学习探究过程中,在实践活动参与中获得更多理论知识的印证,同时也将语文思维的一般过程加以完善,以此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比如在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语文知识内容,如散文的文体特点、本文写作背景、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等,使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分析中更准确把握《荷塘月色》中的情感内容以及风格表现,学生在问题思考与探究中进一步促进语文思维能力提升;教师也可将《荷塘月色》与《纪念刘和珍君》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散文类型、表现特点以及在文中的具体展现等,学生能够在有目的资料检索与阅读过程中获得对散文相关知识更详细的理解,通过对比议论文章的撰写,更能巩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四、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激励学生思维拓展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同学群体学习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起更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在互帮互助过程中也能增进语文知识的分享和思维认知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务必要将之作为学习中的关键点,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以及学习任务布置,使学生在任务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安排。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行收集一定的学习资料,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充分增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独立性要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比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课程教学中,教师对班级学生完成小组划分后,就可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各小组自主学习和探究,以此促进语文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安排一项教学探究性问题,"为什么作者这么怀念故都的秋,其中有什么深意吗?"在这一教学任务安排下,各小组不仅逐句通读全文,而且仔细分析文章创作背景,对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加以探究。此时作者正处于被反动势力压迫追捕的过程中,到处转移,到达北平后,有感而发。学生在对这一写作背景的深入理解下,结合字里行间的欣喜、忧愁与坚定,更能加深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新解读,进而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将其作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促进知识体系健全,而且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多吸收各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不断开发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庆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
[2]林东清。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
[3]卢城恩。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