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分课堂是一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新知的教学模式,分为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两种类型,主要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从对分课堂的定义和教学流程出发,针对各阶段实施要点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该模式的实施步骤,旨在帮助高中教师灵活运用该课堂模式,提升听说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 对分课堂模式; 听说教学;
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好基础[1]。听、说作为英语语言技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基础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重语法知识讲解、轻听说训练考核倾向,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2]。此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输出机会,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于现有的高中英语听说课堂[3]。听、说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即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比以往图示和新输入信息进行积极重构。因此,语言教学不能仅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与传递,而是要激活学生已有的思维图示,或进一步主动构建新图示,积极探索更适于自己的方法[4]。
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对分课堂这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新知、自行担任学习需求评估者和学习目标检验者的教学模式与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阐述对分课堂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对分课堂模式的理论介绍
对分课堂(PAD Class)是由心理学教授张学新于2013年提出、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PAD分别代表Presentation(讲授)、Assimilation(内化吸收)、Discussion(讨论)。对分课堂模式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由教师进行讲授,一半时间由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将这两个环节错开,让学生在中间环节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吸收,完成练习提升的作业。对分课堂分为两类,其中当堂对分将讲授、内化,讨论都放在课内进行,而隔堂对分则将讲授和讨论放在课内进行,内化放在课外完成[5]。
教师在运用对分课堂模式组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流程:
(一)讲授阶段
教师须有选择、有目的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对重点难点给予一定的提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把握一定的原则,既非事无巨细,又让学生把握新知识的整体框架,从而为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内化吸收阶段
学生根据讲授阶段教师给予的指导和提示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在学习结束后完成相应练习,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亮考帮”是对分课堂的主要作业形式,由学生自行总结的“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组成。“亮闪闪”即学生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内容;“考考你”即学生已经掌握、但认为其他同学可能困惑的知识点;“帮帮我”即学生还未懂,需要在课堂讨论时寻求帮助的知识点。“亮考帮”既是学生自学的成果与结晶,也是讨论环节的主要依托,它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所得所惑,在了解自己不足之处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讨论阶段
1. 小组讨论环节
以“亮、考、帮”为依托开展小组合作。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意见、看法,提出问题,以及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作业的是非判断标准由组内成员自行拟定,教师不应随便参与其中,以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疑难问题的机会。
2. 教师总结环节
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与交流,学生已基本完成该课时的学习任务,但仍会存在一部分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一方面要解决好学生仍存有的疑问,另一方面还要对本次学习做一次回顾与归纳,让知识能力及时得到强化。
二、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实例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一单元中的听说部分“Task:Writing to a foreign friend”。根据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一单元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是重点词汇:“instruct”“take on”“initial”“attain”“polish”“move on”“in pairs”,重点句型:“I would like...”“Can you name...”“Please list...”;了解相声的相关知识。
二是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问,对话。
三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对相声这一传统民艺产生兴趣。
(二)教学活动
由于本课内容需要学生自行把握听力节奏,故采取的是隔堂对分的教学模式。本堂听说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听力模块,主要包括A、B、C三个小部分;其中A、B为听力练习,C部分为一篇小文章,与A、B部分的问题相关联,要求学生将文章中有助于解决前面问题的信息划出来,以标记。第二部分为对话练习,要求学生根据Step2中提供的信息展开对话,信息分为A、B两组,学生可自行组织句子,也可参照skills building2中的句式进行提问。以下为本课时的主要活动:
Step 1:对分准备阶段
1. 制作微课小视频
本节微课小视频的内容包括: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式;相声表演的相关知识;对分课堂的注意事项。视频时长为6分钟左右,语言需标准规范,条理清晰。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将制作好的视频发送至班级群,以供学生观看与学习。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清楚本课的重点难点及材料背景,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通过微课小视频的方式进行课前引导。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分课堂比较陌生,因此小视频的讲解还可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这一新模式,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2.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制定的供学生使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支架,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从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与微课小视频相同,自主学习任务单由教师在进行讲授前发放给学生,与小视频配合使用。本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主要包括课程名称,学生信息,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心得五个部分(见表1)。
表1 自主学习任务单
设计意图:由于在对分课堂模式中,学生占主体地位,需自主完成知识的内化及各阶段学习进程的监控,因此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发放,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各阶段任务,调整学习进程并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此外,与微课小视频的配合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Step 2:对分实施阶段
1.讲授阶段
教师首先以一个几分钟的相声片段导入,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唤醒学生脑海中与之相关的记忆;然后提问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学生已完成的几个问题,从而引出背景知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明确本课的主题。在熟悉背景知识过后,教师提纲挈领地讲授本课重难点,如:解释“instruct”“take on”“initial”等词的含义,使学生了解“I need...”“I want...”“I would like...”这三个句式所表达的不同重要程度(“most important”“rather important”“least important”),为后边听力部分作铺垫等。
讲解结束后,教师开始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任务单上列出的内化任务,并做好“亮、考、帮”的总结与归纳,为下一次课堂讨论做准备。
设计意图:对分课堂要求教师先进行重点环节的讲解,为学生的自学内化做好铺垫。笔者认为,完成听力阅读的任务需建立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接受听读训练之前,教师讲解疑难词汇及句型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出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点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上几个步骤的讲授活动。此外,该阶段还需让学生清楚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
2.内化吸收阶段
学生开始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完成A、B、C三部分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听力的次数,在完成所有答案的填写后再次播放,以进行自我修正。自我修正的部分用圆圈或其他颜色的笔画出,以示区分。
完成听力和阅读练习之后,学生可将自认为重要和疑惑的地方记录到“亮、考、帮”里,如听力练习中模糊不确定的地方,阅读理解中不能理解的句子等。此外,对本课主题相声表演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到“亮、考、帮”中,并在讨论环节与同学分享。
在独学环节,教师应通过微信、QQ等通讯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以进行指导与帮助,如提供一些听力方面的技巧、策略等。需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练习的答案,或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可为后边的讨论环节预留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学生自定步调完成听力及阅读练习,既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统一节奏而忽视学生差异的不足,又能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与提升,从而开展个性化学习,完成知识的内化。此外,“亮、考、帮”这一总结形式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促使学生更加细致深入地研读教材,拓宽思路,又能增强学生表达概括的能力,充实后续小组讨论的内容,以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 讨论阶段
教师首先简要回顾一遍上堂课的讲授内容以及学生已完成的任务,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分课堂中的小组划分尤其重要,规模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在隔堂对分中以确定4—5人一组最为适宜[6]。各小组需完成的任务有:核对练习答案,交流“亮、考、帮”的内容,展开Step2中的对话练习。讨论阶段包括三个流程: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展示,提交问题和教师总结。
(1)小组讨论
学生围绕“亮、考、帮”和A、B、C三部分的内容展开讨论,练习答案的正误标准由小组自行制定,教师不得随意干涉。对话练习既可两两一组,也可四人一组进行抢答;每轮对话过后交换角色,对话可参考Skills building 2中的句式。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学习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总结出来。
此外,教师还需扮演好课堂控制者、组织者等角色。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四处走动,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维持课堂纪律,确保学生的讨论内容不偏离主题。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各小组活动,提问或者回答,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为学生提供与较高水平者切磋的机会[7]。
(2)小组成果展示
有意愿的小组可举手上台展开对话,其中每组对话的问题不得少于三个。
(3)提交问题和教师总结
教师重新掌握课堂,收集好每组总结的问题,对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也鼓励讨论不够积极的小组向他们学习,下次争取做得更好。此外,教师还需统一核对A、B、C三个部分的答案,及时解决每个小组提交上来的问题,带领全班同学回顾本课出现的重点句式和单词,完成本次教学。
设计意图:为解决内化吸收环节留下的问题以及交流“亮、考、帮”中的内容,小组成员必须认真讨论,交换意见,并在产生分歧时提出质疑,寻求解答,以集思广益,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此外,小组对话及展示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提高其表达交流的能力。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需对整堂课进行总结,以巩固重点难点的内容,解决学生仍存有的困惑和问题。
Step 3:对分总结阶段
1.教师层面
一方面,教师应重点留意学生总结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尤其是一些共有的问题,如若这些问题在课内未得到解决,教师则需在下一堂课留一部分时间来统一讲解。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如讲授环节的设计是否精简到位,微课小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否存在不足,学生在独学环节适应度如何,是否都有自觉完成任务,如不适应应加入怎样的改进措施,讨论环节小组讨论和教师总结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可以通过讨论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对话练习是否顺利进行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本次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达不到目标要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完善,以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为改进教学,寻求更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教师需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其内容包括从实施对分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到对分实施完成的整个流程。记录自身和学生两个层面,可以帮助教师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2.学生层面
学习结束后,学生应及时复习本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及句式,检查知识点掌握是否到位。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文本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学以致用,提高复习的趣味性。复习过后,学生还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归纳收获与不足,完成本次学习。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利用班会活动的时间组织同学进行英语相声比赛。学生在课后自行组队进行英语相声的排练,主题不限,时间在5—10分钟,在班内统一展示,进行评比。
设计意图:为查漏补缺、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课后应及时进行复习。此外,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又能让他们体会相声这一传统民艺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结语
对分课堂模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内化,关注学生需求及学习的个体差异;第二,融合传统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的优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辅以“亮考帮”这一讨论支架,保证教学的高效性;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元认知能力,养成自主监督、调整和总结的好习惯;第四,变灌输为引导,降低课堂内的机械性成分,从而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对分课堂模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动力,是提升听说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凤.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5):61-62.
[3]董爽.多模态视听说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鸡西实验中学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刘森,陈依瑾.基于上海英语高考改革的听说教学实践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8(5):30-34.
[5]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71-74.
[6]金兰.实践合理性观照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23-227.
[7]陈家胜.高中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