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如何将学生“看”的技能培养与思维品质的提升相结合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作者:李晓琪冀小婷
发布于:2020-09-30 共6451字
  摘要: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看”的技能,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看”的技能培养与思维品质的提升相结合,激发学生读图意识、对标“看”的微技能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整合“看”与其他技能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课外“看”的技能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看图过程中理解、分析、批判和创新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看”的技能; “看”的微技能; 读图意识; 思维品质; 多模态;
 
  Cultivation of “Viewing” and Thinking Quality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LI Xiaoqi JI Xiaoting
 
  Abstract:Viewing was newly proposed as one of the basic language skills in the new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General High School in 2017. Teachers can combine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view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thinking quality together. Rais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viewing, developing their subskills of viewing, integrating viewing and other language skills and providing more after-class practice for viewing are what the teachers should do in and after English classes. Students' ability in comprehension and analysis,their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and their ability in solving problems may be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一、引言
 
  科技日益进步,信息来源日益丰富。信息的理解与传达由文字单一符号转向图片、视频、音频、颜色等多模态符号,人才培养方式也向多元化、批判性思维人才的方向转变。[1](P104)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看”纳入语言技能,为英语语言技能增添了时代感。“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品质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课程标准中。2019年秋季,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开始使用。如何依据新教材,践行课标中提出的“看”的技能的培养,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都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新版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探讨如何将学生“看”的技能培养与思维品质的提升相结合,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相关概念
 
  (一)多模态
 
  多模态指的是五种感知渠道下的五种交际模态,即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味觉模态和嗅觉模态。[1](P104)多模态指导下的教学就是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模态对于外界事物所表达的信息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例如教学中调动学生视觉模态去观看视频、听觉模态去听音频、触觉模态去做海报等。在多模态教学资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多模态教材,包括教材及其配套材料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利用学生多模态感知渠道的信息来源。新版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在每一单元中增添了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视频和各种丰富的图形、表格等,但是当前教材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还是静态的图形、表格以及符号,因此本文将主要关注多模态教材资源中的图形、表格和符号的使用。
 
  (二)“看”的技能与微技能
 
  “新课标”将“看”纳入到学科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中。其指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2](P4)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2](P35)课标中对不同阶段的“看”的技能要求进行了阐述:“理解插图的意义”、“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画面、图像、声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理解多模态语篇中图表、符号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图表信息推测语篇内容”[2](P35)等,可以被视为“看”的微技能。在阅读中如何通过看标题、图表、思维导图、图片、关键词等来收集、整理信息,预测和理解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的“看”的微技能的发展。[3](P44)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2](P5)思维品质的目标包括以下内容: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2](P6)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还要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
 
  (四)布卢姆教育目标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界定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的目标,进一步细化了层次性。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类别。知识维度帮助教师明白传授什么样的知识;而认知过程维度主要帮助教师明确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历程,由低阶到高阶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到创造。[4](P142)该体系下认知过程所规定的行为动词与思维品质下的行为目标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三、当前“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正式提出“看”的技能,但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和多模态资源的采用并非由此开始。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早已采纳图像资源辅助教学,但是有些“看”的活动设计还缺乏依据和明确的目标,缺少利用多模态资源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较多的尝试,但对于“看”的技能与思维品质培养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学中的结合也还不尽完善,在“看”与思维品质结合的教学设计中还存在如下理解误区或问题:
 
  (一)忽视简单插图的意义
 
  课程改革后的英语教学有了很多改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要关注语法和单词的讲解、阅读篇章的语言点分析及语言基本技能的机械训练等。对于教材内的图像资源,很多图片未能合理有效利用,静态多模态资源的作用未被充分开发。学生对于图像的认知过程未被激活,缺乏明晰的看图意识,缺少借助图像识别与概括信息的锻炼机会。
 
  (二)忽视“看”的微技能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提到的使用图片资源的目的多是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没能让学生明白学习中的“看”和娱乐性质中的“看”是不同的[5](P127),教师忽视了学生“看”的微技能的培养。缺少与微技能对标的“看”的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导致错失培养学生运用微技能有效处理信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
 
  (三)忽视“看”与表达性技能的结合
 
  由于“看”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教师可能会过分注意该技能的训练,将活动单纯停留在理解意义的层面,将“看”的结果作为活动目的和终点。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识图理解信息,却不知道如何结合“说”和“写”两项语言技能进行输出并表达意义,从而缺少批判评价、表达创新观点的机会,难以达到批判评价以及创新表达自身看法的高阶学习目标。
 
  (四)忽视“看”的技能的课下追踪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进行关注学生课上“看”的技能的训练,而课下却很少布置对应的任务帮助落实与巩固“看”的技能,学生缺乏锻炼机会。疏于课下活动的设计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不利于其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对微技能和策略的选择使用,缺少有效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机会。
 

 
  四、“看”的技能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建议
 
  新教材中增添了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视频和各种丰富的图形、表格等,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静态的图形、表格和符号,既培养学生“看”的技能,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唤起学生的读图意识
 
  教师应给予学生读图的机会去提取现象和信息,激发学生对于图像的关注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必修一[6](P14)第二单元中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Pineapple文章底部的插图包含了水果的图像(pine,apple,pineapple;ham,hamburger;egg,eggplant)、数学符号(+,=)以及标点符号(?)。该插图反映了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即英语中一些单词和其内部可以单独成意的部分在意义上并没有直接关系,如图片中的pineapple一词和其中的pine和apple意义上并没有关联。本单元的主题意义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这一语言的奥妙,对英语语言有深度认识。在该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该阅读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到蔬菜水果的图片和数学公式本身的符号,让学生用文字和符号将插图进行转译,如“pine+apple=pineapple?”,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转译后的内容所表达的意义。学生在转译的过程中,便会对这样的表现形式进行思考,进行图片的解读,进而能够明白课文插图对于课文内容的作用和意义。这样的看图活动超越单纯激发学生兴趣的层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读图意识,为阅读文章进行铺垫。
 
  又如在必修三[7](P62)第六单元中Hot!Hot!Hot!一文的插图呈现了地铁站内等车的情景,该文章讲述了作者因为乘坐一条没有空调而内部又非常闷热的地铁引发对如今气候全球变暖的担忧。针对该文章和插图,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几张当地地铁站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夏天乘坐地铁的切身感受;而后引入该文章插图,提问两种图片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关注插图独特的热力和红外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好奇心,猜测图片想要传达的意义;最后根据图片预测文章可能的大意。
 
  对于此类表现形式特殊、有意义且能辅助阅读的插图,教师应通过活动,引起学生关注,提升学生出于对特殊插图以及插图意义的好奇而积极主动接触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去获取图内信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为学生辨析图像现象、提取信息的基础思维能力提供发展的条件。
 
  (二)引导学生“看”的微技能发展
 
  在“看”的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对于微技能知识的具体程序性操作运用,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如必修一[6](P13)第二单元中Starting out部分出现的统计图形(饼状图、柱状图和环状图),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形中需要关注的要素,不同的要素可采取的不同的读图策略,例如略看统计图形标题获取主要内容,精看图例获取每个部分代表的具体内容,最后基于基本信息整体分析数据的分布所表达的意义。通过由总体到细节、由表层到深层的技能锻炼,学生明白如何“看”懂统计图形的数据,又如何“看”透统计图形显示的深层意义。
 
  又如必修二[8](P54)中第五单元中Using language中的Planning a trip活动,教材给出的是基于语篇的表格,表格内容分为阶梯状的三层,由低到高分别为“choose a destination”、“make travel arrangements”、“get ready to go”,同时用简单的箭头表示流程顺序,展示制定旅行计划的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和流程图分析处理信息,表示事物发展顺序,将连续性文本简易化、可视化,进行复杂信息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不会停留在简单理解信息的层面,而是能对给定信息进行深层的逻辑分析,明白其内部逻辑关系。
 
  “看”绝不只是关注最终的结果,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必然会包含技能的使用。在英语教学不同的板块和环节中,对于不同的图像资料,学生应掌握对应的微技能以帮助获取理解信息,关注技能的使用过程,促进学习成果的产出,从而在有效选择和运用技能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三)整合“看”与表达性技能
 
  “看”作为一种理解性技能,应该和表达性技能“说”与“写”相结合,提升学生理解和表达意义的双重能力,引领学生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创新性地表达观点,锻炼批判与创新思维。例如必修二[8](P8)第一单元中Cold Truths一文讲述了五个不同角色(医生、教师、建筑工人、厨师、大学生)的人物生活习惯,文章配图为五张冰箱内不同食物的图片。针对输出和表达,教材设计的活动是让学生基于图片中呈现的冰箱中的不同食物,对五个主人公的生活饮食习惯进行评价,进而解释他们在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提升饮食质量的建议。该项活动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图片内容、概括图片所体现的问题,更需要学生能批判性分析图片内容所体现的饮食习惯问题,创新提出合理建议。
 
  又如必修一[6](P5)第一单元中Using language部分的Review:basic language structures活动,为了帮助学生产出使用本单元学习的语言结构,教材中提供了三幅连环漫画和一个带有空白问号的图片。其中,对于前三幅图设置的故事情景,学生应基于对图片各要素的分析和理解讲述故事,最后在空白图的位置给故事自由赋予结尾。无论是看图讲故事还是自行编写结尾,都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利用所学语言进行自由表达的机会。此时,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不同学生最终产出的多样性的丰富结果,注重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承认差异才能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去拓展思维方式[9],发展学生能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语言能力包含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如果学生在“看”后成功梳理并理解了信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出其中含义,将会打破传统英语课堂的“聋哑英语”,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教师应注意理解和表达的结合,注重学生的输入和输出,并在“说”或“写”的表达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意识。
 
  (四)增加学生课外“看”的技能训练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必须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这样的学生学习活动之中进行,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基本途径。[10]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但学生课内获得的能力应该得到巩固并迁移到其真实生活情境中,从而发展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必修一[6](P58)第五单元的单元意义为人与动物的关系,教材中有许多图片表达人与动物之间和谐温馨的关系。在此意义引领下,可以布置制作图册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展现现代社会中人与动物各种关系的图片并加以简单解读(如虐待、驯服、陪伴等),并陈述对这些关系的看法。这样的课下任务不仅能紧扣主题意义,更能让学生收集图片进行独立识图、独立分析并解析内容,提升其正确评判图片信息进行创新思考的能力。
 
  又如必修三[7](p66)第六单元中Using language部分的Types of natural disasters中,提供了不同自然灾害的图片,教师可以结合该模块的Project部分,为学生布置制作介绍“自然灾害”的海报,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了解在自然灾害中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此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识图技能,更能锻炼学生借助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形式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表达性技能,与真实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养应该是可迁移的。[11](P7)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选择微技能和策略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信息,促进学生课堂任务的完成。学生在顺利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可以在教师布置的任务的驱动下,进一步将知识迁移至课堂外部,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获得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最终的成功。
 
  五、总结
 
  时代的发展为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新课标”中与“看”的技能和思维品质相关的内容,尝试将其中的内容要求转化成教学中可操作的活动,跳出自己固守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看”的技能,并将其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读图意识、对标“看”的微技能培养,注重“看”与其他表达性技能培养的结合,提供课下任务驱动,锻炼学生理解、梳理、概括信息的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闫旭东.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金永建.不可小“看”——全面理解英语新课标中“看”的技能[J].江苏教育,2018(10).
  [4]Anderson L W, Krathwohl D R, et a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 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2001.
  [5]施新裕.多模态视阈下高中生英语“看”的技能研究[J].英语广场,2019(3).
  [6]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新标准)必修第一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7]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新标准)必修第三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8]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新标准)必修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9]孙起华.培养英语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10]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
  [11]徐浩,屈凌云.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读与实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原文出处:李晓琪,冀小婷.高中英语教学中“看”的技能与思维品质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4):44-4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