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美术教学是我国当前小学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术发展历史、相关艺术流派等专业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美术学习和鉴赏资源。该文从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心理、学科特点等多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应用民间美术资源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希望能以此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美术资源,教学策略
在我国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是美术教材,学生接触到的美术学习资源比较有限。民间美术资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学生美术创作灵感、想象力等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同时,民间美术资源对小学生而言更贴近其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认识到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开展与教学主题相符的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最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一、结合小学美术教材,应用民间美术资源开展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对于基础的色彩、线条、明暗关系,以及整体的构图绘画、雕塑设计等均有所涉及,而教材编写者为丰富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案例,往往会选择将各种类型的美术资源以插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往往停留在直观认知的层次,因此,教师的美术教学也应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视觉性特点。实际上,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许多民间美术资源,但部分教师未能合理挖掘这些资源的内涵,也没有将这些资源与实际教学充分结合。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艺术潜能的黄金时期,对此,教师应深化设计美术教学,让学生的审美鉴赏不再局限于书面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资源,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在《色彩的冷与暖》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在色轮或色谱中区分出冷色、暖色,同时学会体验冷暖色调给自身带来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选择直接准备色轮或各种彩色纸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难以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美术创作和鉴赏环节。教材中有很多关于色彩冷暖的对比插图,如《门神》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先在课前搜集春节时常用的门神贴画,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教师展示的门神贴画,往往会觉得十分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辨别这些门神贴画中使用的主色调,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贴画给观赏者的感觉,进而根据学生的回答开展冷暖色调区分的专业教学。同时,教师还可将贴画使用的时机与冷暖色调相联系,加深学生对冷暖色调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关注。
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将美术与绘画等同,导致其美术鉴赏思维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美术包含的门类有雕塑、设计、绘画等,这些门类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都有所涉及,也是学生学习更多专业美术创作的重要途径。民间美术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形式多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由于地域文化、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同类形象在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中的表现往往有所不同。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也是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民间美术独特的质朴气息、艺术风格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站在美术发展的角度,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入民间美术资源,从民间美术的创作风格、创作方式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
如,在《美丽的纹样》这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纹样的概念,了解纹样的外形、构图要素等,并尝试学习绘制纹样。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搜集青花瓷盘、蜡染工艺品等较为经典的民间美术纹样图片,尽可能将具体的纹样图案实物带入课堂进行展示。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美丽、别致的图样。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纹样的样式特点等,再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瓷器、蜡染纹样。此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就会发现瓷器上的纹样图案以花鸟虫鱼为主,而蜡染工艺品上的纹样更多呈现出美学上的对称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瓷器、蜡染上的纹样装饰的区别,一些学生就会通过这类延伸思考认识到纹样具有的美学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介绍我国民间传统纹样工艺创作流程,让学生从纹样创作中获取更多的鉴赏灵感。不仅如此,在后续的纹样绘制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临摹纹样,使其在临摹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感知民间美术的魅力。
三、开发民间美术资源以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美术创作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民间美术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学生开展美术创作这一教学环节而言,其有着一定的导入优势。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其往往难以独立地完成一幅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美术作品,因此,一些教师往往会选择让学生以临摹的方式开展创作。临摹活动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临摹对象,民间美术内容丰富,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创作体验。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将民间美术作为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活动的“敲门砖”,让学生在提高个人艺术包容度的同时,能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发展、创作等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终提高学生的个人美学素养。
如,在《趣味文字》一课教学中,该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美术字知识、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与美化方法。学生对汉字并不陌生,但部分学生对美术字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美术字作为具有图案意味和装饰意味的字体,拥有醒目、美观、易辨认等特点,是非常实用的应用型美术作品。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甲骨文,如“刀”“牛”等,在课堂导入环节请学生辨别这些甲骨文。一些学生会根据甲骨文的象形特点猜测其字义,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甲骨文的象形特点与美术字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甲骨文、美术字在创作过程中都会保留字义特征,而美术字相对更容易被识别;同时,美术字的字体主要是宋体、仿宋体、黑体、变体美术字等,学生的创作范围较广。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参考甲骨文和美术字的共同特点,进行简单的主题设计,学生在有了参照创作对象后,能够较快地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变体美术字。教师在评价学生创作的美术字时,还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美术字可以应用于哪些场合,加深学生对于美术应用的理解。此外,教师在安排学生根据甲骨文进行美术字创作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在美术字外形上尽量保留字的实际内容和含义,避免学生在模仿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强行突出美术字的艺术特性而忽视字形。
四、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课外美术实践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既是对教师当前美术教学的有益补充,又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会将教学开展范围限定在课堂之中,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美术创作等大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即使教师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课堂,学生也难以接触到民间美术的全貌。同时,小学生的天性较为自由,仅限于课堂的美术学习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当前的美术学习需求。民间美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很多美术创作工艺和制作流程难以在课堂中得到全部呈现。课外美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创作灵感,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美术文化储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有益的课外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在课堂外开展美术调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
如,在《抽象雕塑》一课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雕塑这一美术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被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外的美术教学相结合,为学生设计“走出课堂,走进雕塑世界”的课外活动实践主题。由于小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较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组织学生分组后,教师就可安排学生探讨实践活动地点。一些学生对雕塑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网络上查询当地的美术馆地址,而后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选定一个自认为最有特色的抽象雕塑进行点评。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雕塑的整体结构、线条等,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此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将雕塑形象与主题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思考雕塑创作的意义。同时,为及时让学生开展相应的雕塑创作,教师可以安排各小组采购材料,让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后构思和制作雕塑。学生在经过之前的美术馆实践考察后,往往已经有充分的创作思路。在学生完成雕塑创作后,教师还可以邀请美术馆中的专业人员点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个人创作的优缺点,最终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目标。
结语
教师在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向学生介绍民间美术在美术学科中的地位,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推动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弘扬,充分开阔学生的美术创作眼界。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场合,帮助学生激发更多的美术创作灵感,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新的美术学习体验,最终推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淼.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成才之路,2017(12).
[2]孙巍.湘西民间艺术在当地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研究.美术文献,2018(5).
[3]张玺玺.浅析民间美术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原则.艺术科技,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