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传统的语言测试往往只提供一个笼统的考试分数或语言能力估值,对于具有相同分数或相同语言能力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及不同认知结构这一现象无法做出解释; 相同分数的个体间差异无法区分; 是什么因素导致考生试题做错、考生掌握了什么语言技能、未掌握什么语言技能等信息无法获取。语言测试研究的发展已不满足于仅研究整体语言能力的水平测试( proficiency tests) 和成就测试( achievement tests) ( Glaser 1994; Linn 1990) ,语言测试专家们更希望语言测试能够提供诊断信息,能够报告学生的认知结构( Alderson 2005; Bailey 1999;Shohamy 1992; Spolsky 1990) .传统的诊断性测试只是按技能将试题分为几类,诊断结果只是通过计算各类试题的答对数目来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这显然不符合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和抽象性。为了科学地诊断学生的认知结构,最近几十年来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界兴起了一项新的诊断技术---认知诊断,它通过获得被试在测试上( 可观察) 的反应模式而推知该被试不可观察的知识状态,用来测量/评估个体特定的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和加工技能( process-ing skills) ( Leighton & Gierl 2007) .本文将主要介绍认知诊断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及其在语言测试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国内诊断性语言测试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认知诊断的理论基础
认知诊断以下列三大理论的发展为基础,即现代认知心理学、计量心理学、现代统计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第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加工过程 ( 如学生的解题过程) ,并将之模型化。它能为测验编制提供心理学理论支持,并直接指导项目开发。认知心理学的分析不仅可以明确被试正确作答所需的知识、技能、解题策略与加工过程,还可以明确项目特征和刺激条件与作答反应的关系,从而有力地提高编制过程对难度等性能的预控性。所以,它是测验实现认知诊断功能的前提条件。
第二,计量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以现代项目反应理论( Item Response Theory,IRT) 为基础的计量心理学的发展。测验认知诊断功能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心理计量模型,这种心理计量模型要能将认知心理学理论融入心理测量学模型 ( 认知诊断模型)中,即能把项目所含的认知属性等信息加入合适的数学模型中,从而将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模式化。这样,也就能定性定量相结合地考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别差异,实现对个体认知状况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