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的意义和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7 共3451字
论文摘要

  一.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的现状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都有统一的书面语,春秋时期的雅言、东汉时期的通言、明代的官话、民国时期的国语以及当代的普通话,像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等历史名着就是用元代的“天下通语”写成的。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分散,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联系不紧密,使得口语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还是没能实现统一,像《红楼梦》 这样的经典巨作也是用北方话写成的。由此可见,共同语和方言都有他们存在的必要性。
  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区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本文中所说的方言特指地域方言,即根据语音、词汇、语法与共同语的区别,特别是语音方面的不同,按地域划分出来的。
  现今,电视因其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成为了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它不仅是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同时也是满足大众心理和对大众进行文化熏陶的手段。
  一直以来,电视节目中的语言都是以普通话为主,但是近年来,各电视台、电影制片方开始大量利用方言来吸引大众眼球。自从重庆卫视的 《雾都夜话》 开播以来,各地方言节目、影视剧风起云涌,四川电视台的 《生活麻辣烫》、湖北经视的 《经视故事会》、荆州电视台的 《有么子说么子》以及电影 《秋菊打官司》 《寻枪》《疯狂的石头》 《一个都不能少》《举起手来》 等,他们凭借方言的优势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可见,方言正成为传媒手段的新宠。
  电视节目中运用方言打破了电视节目一贯以普通话为主的格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方言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地域文化、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且幽默、讽刺的效果也为电视节目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然而,方言在传媒手段中的大量运用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他们认为,方言作为局部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大量的运用有悖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普通话和方言,让他们和谐共存。方言电视节目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方言运用于电视节目等传媒手段中的意义和作用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从方言本身的特点、主持人素养和大众心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二.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的意义

  方言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方言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受众的接受心理,使得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更显其价值,传媒手段中运用方言不仅打破了大众传媒一贯以普通话为主的格局,而且幽默、诙谐的话语更加达到了普通话所不能及的喜剧效果。同时,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符号,充分发挥方言的地域特征、渲染地方情怀,为影视作品展示地域的文化特色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同时还拓宽了影视作品的题材。

  1.方言在听觉上给人一种新鲜感、幽默感,增强了喜剧效果。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影视剧中单一的语言类型让人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各节目、影视纷纷将方言搬上了银幕,这些节目都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有利于消除“审美疲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荆州电视台的《有么子说么子》 节目中就用“么子”代替了“什么”,用“棱个”代替了“这样”等等;张国立在《手机》 中使用的“做人要厚道”这句地道的川语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老根》 的主要演员赵本山使“拔凉拔凉的”、“忽悠”、“咋整”等东北“土话”顿时流行于大江南北; 《武林外传》中风情万种、幽默搞笑的佟掌柜,一口的陕西话“额地神啊”让粗犷的陕西话也成了众人模仿的口头禅……

    2.地方方言贴近生活实际,让人们产生亲切感和家乡认同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是用方言进行交流的,当方言被搬上银幕之后,观众看的节目都是用自己的家乡话,让观众感觉好像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乡聊天和谈话,显得无比地亲切和温暖,他们的家乡认同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这样一来,观众也就乐于接受这样的节目,从而使方言节目迅速地发展起来了。使用河南话的《安阳婴儿》 和使用武汉话的《江城夏日》 都是在大街小巷、乡村的实景中拍摄的,背景都是当地的风土民情、说的也都是当地通用的方言,这就极大地贴近了人们的生活实际,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家乡认同感,被人们所接受。

  (二) 方言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节目主持人的素养是指作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他们作为传递信息的纽带,是受大众所瞩目的社会公众性人物。他们不仅是简单地将信息通过语言传递给大众,而且更应该具备一定的素养 (标准的普通话、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 来吸引受众,使受众乐于接受所传递的信息。
  作为方言节目的主持人,在语言和内容上更要贴近生活实际,并利用方言这一手段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吸引受众的眼球。这样就对方言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 《有么子说么子》 的节目中,主持人除了具有较好的普通话以外,还会说荆州地区各县的方言,如沙市话、公安话、松滋话等等。主持人作为传媒和受众的纽带,信息的传播者,在节目中使用方言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容易被受众接受和喜爱。

  (三) 受众心理

  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受众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了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书籍、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等等。在本文中特指电影、电视的观众。
  方言节目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受众听乡音、知乡情的心理需求,同时方言承载和记录了这一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感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让受众产生了强烈的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正是由于方言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方言节目主持人具有灵活使用方言的素质以及受众对乡音、乡情的心理需求使得方言节目迅速兴起,成为了影视界的新宠。

  三.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的作用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允许不同地方的方言运用于市级以下的传媒手段中,这是尊重不同地区方言的表现,尊重不同地区的方言就是尊重群众、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这样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人们的祖国认同感。
  随着电视市场的发展,中国电视竞争越发激烈,各大电视台如何在竞争的夹缝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收视率,特色成为电视台生存的原则。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受众可以从不同方言节目中品味到各地方言的文化内涵。例如:
  从吴语中体会到细腻婉约的吴越文化,从四川话中领悟侵润着豁达、爽朗、幽默的川渝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有利于本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王家卫的 《花样年华》,如果没有了上海话, 也就不能称之为反映旧上海生活氛围和味道的图景。

  四.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的局限性

  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毕竟方言是一种地方性语言,被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方言在传媒手段中的大量使用必然造成不同方言区之间的交流障碍,特别是南北方言。如冯小刚一系列的贺岁片 《甲方乙方》、 《大碗》、 《不见不散》 等,就出现了南冷北热的局面,不管这部影片的叙事风格,只就其浓郁的京味语言来说对南方观众就是一种隔阂。

  五.方言发展的趋势

  正因为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有许多普通话所不能够代替的作用和意义,这就使得方言节目一时迅速兴起,同时引起了方言是否能出现在传媒手段中的问题。对此,国家也做出了明文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就指出广播、电影、电视用语应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其他语言文字的,应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因此,现今方言大多出现在地方节目、电影中。
  不仅如此,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还会促进普通话的发展,现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方言在慢慢地向普通话靠拢,形成了“川普”、“贵普”等准普通话,当然,运用于传媒中的也就是这种方言。与此同时,普通话在与方言的接触中也吸收了许多方言中的营养成分、优秀部分,促进了普通话的发展。因此,方言与普通话不管是在日常交际中还是在传媒手段中都是可以共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陆晔、赵民主编.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苗守艳. 方言电影的语言学分析[J].文学与影视2009年3月
  [7]唐颖.对电视方言节目的解读及其定位[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8]董松玲.方言电视传播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9]殷玉琼、何建成.浅析影视作品中的“方言”现象[J].黑龙江史志2010
  [10]胡兰红.方言类电视节目传播首先分析[J].声频世界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