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二语习得理论在朝鲜语研究和实践的运用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秦莹
发布于:2021-07-12 共8888字

二语习得论文范文第三篇:二语习得理论在朝鲜语研究和实践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朝鲜语专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本文从高校朝鲜语专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尝试引入二语习得理论构建朝鲜语言文化的教育模式。具体为放大朝鲜语与汉语的共性,避免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干扰;通过两国文化的连带关系,使学生保持一个相对放松且积极的心态,降低情感过滤,实现有意义的输入。朝鲜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将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朝鲜语研究和实践当中,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习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朝鲜语;二语习得;母语迁移;对比分析;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秦莹(1983-),女,山东威海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基金:江苏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韩国语专业课程协同进化研究"(2015SJB806);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huge crises and challenges have appeared in the Korean language major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Korean languag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an education model of Kor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specifically to amplify the commonalities between Korean and Chinese and avoid th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Besides, it can make students maintain a relatively relaxed and positive attitude and reduce emotional filtering throug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achieving meaningful input.

  Keyword:Korean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ther tongue transfer; Comparative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ies;

二语习得

  自20世纪90年代中韩建交以来,国内的朝鲜语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70多个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朝鲜语专业,同时也带动了朝鲜语教育研究的热潮。研究者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在语音语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文学比较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即便如此,朝鲜语教育仍然缺少完备统一的教学系统和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各个高校的朝鲜语专业呈现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等现象。加上近年来朝鲜语学习热潮的退却和韩资企业的撤离,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偏低,招生率出现断崖式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作为非通用语种的朝鲜语专业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应用的教材和教学法大多生搬硬套韩国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和"囫囵吞枣"的现象。针对朝鲜语专业的危机,本文试图引入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母语迁移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来构建高校朝鲜语教育的理论框架,力求摆脱被国外研究牵着走的被动现状,开拓一条真正适用于我国朝鲜语教育的学习路径。

  一、朝鲜语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的高校朝鲜语专业大都采用中规中矩的传统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初代研究者别无二致,缺少不断探索和革新的精神。不得不承认,由于朝鲜语专业起步较晚,无法在短时间内积累像英语专业这样成熟而庞大的教育体系,处在探索期的教学法缺少先进的理论指导,而盲目套用理论也不适用于朝鲜语教学的特殊性。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朝鲜语专业报考人数急剧下滑,部分高校也撤销了这个专业,这无疑对我国朝鲜语教育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另一方面,从初期的生产线式人才培养到现在的精英教学,也使研究者们有了对现状反思的时间和动力。从学界反映的问题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国内高校的朝鲜语专业基本上以精读、会话、听力等基础课程为主,而把有关社会、文化及文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诚然,这种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必然会培养出基础扎实、专业性强的语言人才,但这无疑对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一味地注重语言教育也会忽视学生的审美培养和知识宽度,对于处于心智上升期的大学生而言绝非合理且全面的培养,与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全人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一个成熟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多元化且具对称性的,要从语言、文化、文学、历史、经济、政治等多角度合理安排课程,由浅入深地认识一门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使学习者融入到语言文化中,并正确掌握其社会文化的运用法则,才能真正做到"习得"这门语言。因此,开设人文知识丰富且较具思想深度的课程至关重要,而这些课程往往由于难度较大而被排在最后几个学期,导致学生由于缺乏对课程的兴趣及了解而避开这些科目。

  第二,教材内容不符合国情。国内的朝鲜语教材大部分使用国外开发出版的教材,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国内大学生的特质,这就导致国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审美偏差、操作困难、理解有误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分布在最基础的语言教材和文学教材当中,而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就需要逐个进行修正,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忽略问题所在,向学生传达错误信息。因此,开发一个适用于中国学生的朝鲜语系列教材是当务之急,而目前国内学者研发的朝鲜语教材同国外出版的教材并无太大区别,并没有站在中国学生的学习视角进行编制。国外的教材是全球通用版本,只把中文版引进作为基础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符合国内学生的特质。另外,文学教材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朝鲜语教材远没有基础教材多,且鲜有适合我国国情的好教材。[1]近年来虽然有很多中朝双语的教材出现,也仅限于克服了语言障碍的问题,仔细研读内容就会发现,大部分教材只是简单地把韩国文学教材翻译过来,并没有阐释自己的观点。因此,即便克服了语言障碍,也无法增进学生对文化和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缺少共鸣。

  第三,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目前国内高校的朝鲜语教师队伍庞大,老一批的教师在教学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而新一代的教师则基本上完成了全博士化的更迭,为朝鲜语的教育和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在这些新老教师队伍中,研究语言教育学的居多,而研究文学、文化的偏少,导致文学文化教学无法积极开展。同时,文学文化领域人才的缺失也导致该领域陷入了教学研究成果少、教学改革实施困难、人才培养断层的困境。归根究底,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没有意识到文化和文学对语言教育的深层影响,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把语言和文化分离开来,使得语言学习日益枯燥乏味,而文学知识又显得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即便是文学领域的教师,也缺少在文学教育上的自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国外的论点和教学法,很少注入自己的见解。这不是教师的文学修养不够,而是因为在国内的朝鲜语教育体系中缺少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无法产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二语习得理论与朝鲜语教学的相关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二语习得进行了研究。30多年来,第二语言的多侧面、多方法研究格局导致该领域中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认为:"由于每个人都有转移形式和含义的倾向,因此语言使用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将目的语及其文化向母语与自身文化的形式和含义转移的倾向。"[2]因此,他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的影响占决定性因素,并提出了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理论。母语正迁移理论是指当母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中有共同点或者完全一致的时候,母语会在目的语学习中起到积极作用。母语负迁移现象则是指母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有差别的时候,母语的某些习惯会转移到目的语学习中,这就对学习者起到了阻碍的作用。[2]研究者在拉多的母语迁移理论基础上对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所起到的推进与干扰作用进行了案例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然而这个假说只侧重于学习者的母语反迁移现象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也就是通过错误案例总结出母语对于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现象,并通过语言对比的方法最大化避免错误,并没有注意到语言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二语习得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而引入我国之后也多用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很少有学者把这套理论应用于朝鲜语教学的研究当中。

  从语言属性来看,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和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二者是有着本质性差别的。在两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各异的语言体系下,母语很容易先入为主地对二语习得进行干扰,想要通过找出二者的联系从而进行对比分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语及日语则因为自身语言体系中含有大量的汉字词汇而更容易被汉语母语者所接受,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也明显小于正迁移。这也是零基础学习者通过本科四年习得的朝鲜语比从小就学习的英语更好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理论是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成人监控理论,这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中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克拉申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接受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能单从语言输入考虑语言学习是否成功,而要考虑学习者的差异现象。学习者的差异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情感因素的差异,即自信、积极、放松的学习者的情感过滤低,意味着能接受更多的输入,反之则影响学习的效果。[3]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指出,人脑本身有情感过滤器,控制着语言的输入,要实现语言的习得需要人脑向语言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

  这种情感过滤在朝鲜语习得的过程当中就表现得尤为明显,有实验结果表明,在朝鲜语学习中,学习者母语经验中对汉字的知识储备可以增加自信感,而了解了朝鲜语词汇中所使用的汉字词之后,对朝鲜语学习的兴趣和亲切感则大大增加了。[4]H.道格拉斯布朗认为,人的情感领域包含感情和认知两个方面,因此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认知会受到情感的制约和影响。[5]朝鲜语不仅在语言方面和汉语相近,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政治文化交流也使两国人民的情感认知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叠的部分。因此,学习者不仅会在语言方面,也会在文化方面对目的语产生亲切感,进而增强学习自信,保持开放的心态,从而降低情感过滤指数,满足语言习得最适宜的条件。

  朝鲜语言文字中,有约70%的词汇是汉字词,其余约30%的词汇为固有词和外来语。这里的汉字词并不等同于我国的汉语,因为这些词汇的发音、用法和书写在长期的语言习惯中发生了变化,已经完全融入到朝鲜语的语言体系中,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与汉语区别开来。汉字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朝鲜语学习者来说无疑为铜钱的两面,有利也有弊。很多学者探讨了汉字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产生的负面影响,认为其显示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要多于母语为其他语言的学习者,尤其是在发音、词义的理解和使用方面,二者的相似性会误导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是由于在以往的实践经验中,没有一套针对中国朝鲜语学习者的教学法所致,这就无法发挥中国学习者学习朝鲜语言文化的优势。只有准确把握朝鲜和中国语言文化的关系,积极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二语习得的过程当中,如果说母语的迁移作用是语言习得的内在影响因素,那么情感过滤假说则是语言习得的外在影响条件。在朝鲜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最大化地活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最小化情感过滤指数,才能成功构筑语言习得中"低情感过滤+正迁移作用"的理想条件。

  三、二语习得理论在朝鲜语教学中的应用

  H.道格拉斯布朗把二语习得中广泛运用的12种原则大体归为认知原则、情感原则和语言原则。其中,语言原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国家的语言肯定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表达文化的符号。学习一门语言从开始到精通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而接触文化背景知识最好的文本就是文学作品。

  (一)活用文学文本的文化认知

  一个国家的语言同时包含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其所蕴含的文化的过程。因此,准确详实地理解语言所指的文化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H.道格拉斯布朗提出了二语学习中的社会距离,即个人内在的知识结构中对两种文化的认知与情感的距离。两个文化间的社会距离越大,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就会越大,反之,如果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那么情况就会变得乐观。因此,认识两种语言之间的社会文化异同,从而缩短心理上的社会距离会更有助于学习者接受新知识,产生有意义的输入。

  使用文学文本的二语教育研究在国内外已趋于成熟阶段,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两国文化比较以及作品对比分析等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上却不尽人意,通过文学文本的文化教育在朝鲜语教学中还是得不到广泛和有质量的普及。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学生没有认识到两国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缺少文化认知;二是教师没有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从一个易于接受的角度进行传授。即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缩短两国文化间的社会距离,使得学习者难以理解和产生共鸣;三是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合理安排相关课程。在国内高校朝鲜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针对文学的课程虽然名称不同,但基本上只有"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两门。由于难度较大,课程安排也都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就导致在前期的学习中缺少文学知识的铺垫,使学习者在接触到文学理论知识和作品原文时本能地产生抗拒情绪,阻碍新知识的输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第一,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在不同等级的基础教材中插入难度适宜的文学文本。例如在初级教材中插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兼具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中高级教材中可以加入诗、小说、随笔等文学性较强的文学文本。其中神话传说解释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起源以及流传至今的信仰和传统的由来。民间故事则从多方面影射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关系,其中不乏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影响。而纯文学文本则进一步提升了学习者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和语言的学习一样,文学文本的学习应该也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

  第二,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两国的历史文化渊源,增强文化认知上的连带感。例如在学习语言基础时可以利用朝鲜语中的汉字词了解母语对目的语的影响,由此产生的低情感过滤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以放松的姿态接受新的文化内容,从而使文化认知成为语言内化的过渡,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教师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动态评估。在动态评估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接受情况,并据之对讲解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而不是自说自话地讲解文本内容,使之成为一种抽象的概念,让学生难以接受。例如在讲解民间故事时,可以从两国的文化相似性着手,通过对类似故事的对比,总结出二者的共性和文学发展的规律,同时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二)运用母语迁移作用的情感认知

  无论在哪种语言的习得过程中,都会产生母语迁移作用,对比分析学派认为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会导致母语负迁移。Weinreich曾明确指出"两种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相似引起正迁移;两种语言相异引起负迁移".[6]拉多也指出:"学生在接触一门外语时会发现该语言的有些特征相当容易,而另外一些特征则极其困难。其中,与母语相似的成分简单,而相异的成分困难。"朝鲜语由于含有大量的汉字词,因此与汉语相似度极高,学生在学习陌生的外语词汇时,很容易联想到母语的对应词汇。此时,既有认知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如果能够把陌生词汇与既有认知有机地结合,并使前者被吸收进后者的认知体系当中,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也就是说产生了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第一,通过语音认知对比同素异音字。根据同字不同音的规律,有效利用母语迁移作用,有意识地区分二者的不同点,达到准确记忆的目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母语干扰作用对同素汉字词发音的影响最为明显。很多词汇不仅与汉语语素相同,发音也极其相似,例如"山东(san-dong),光明(kwangmyeng),普通(po-t'ong)"(朝鲜语中使用的汉字为繁体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使用,只是在区别同音异意词时会偶尔使用括号并记。括号中为朝鲜语对应发音)。这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也与汉语相似。初学者往往会无意识地介入母语发音,产生母语干扰。因此,对于这些读音相似的词汇,要有意识地调动学习者的语音认知系统,通过发音练习准确区分二者的差异,使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干扰作用。

  第二,通过词汇认知对比同素异义字。通过对比二语中语素相同而含义不同的词,明确区分二者的语义和用法,达到减少母语干扰作用的目的。除了上文中二语之间的同素同义词之外,朝鲜语词汇中大部分都是与汉语词汇有着相同的形态、含义却不同的词,例如"小心(形容人内心狭隘,小心眼),洗手(一般指早晨起床之后的洗漱),阶段(阶梯,楼梯)".这些词汇有的是延用古汉语的词义,有的是在朝鲜语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了解这些词汇的汉字形态,并与认知体系中的母语词汇对比记忆,在加强记忆的同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习者能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学习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朝鲜语中的同音异义字。因此,在针对中国学习者的朝鲜语教材中,应该对相应汉字词做汉字和释义的双重标记,刺激学习者的认知体系,最大化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第三,通过逆向思维对比近义词用法。通过理解文章的整体含义,逆向推测出近义词的准确含义和用法。汉字近义词丰富性的特点同样存在于朝鲜语词汇当中。近义词在语法、语义和词性上都有细微的差别,学习者如果单纯通过记忆词汇,很难区分二者的差异。例如"特征"和"特性"这两个词在朝鲜语中的含义和用法分别为:

  1. 特征:与其他事物相比,特别突出的方面。如:他有与旁人不同的特征,因此很好辨认。

  2.特性:某一个事物具备的特殊的性质。如:这种作物具有耐寒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汉语中,"特征"和"特性"都可以用"特点"来替代。上述例句中的"特征"和"特性"都可以替换成"特点"而语义不变。很多教材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也都含有"特点",并没有区别二者的用法。因此,想要准确使用近义词,只能通过推导文章的含义进行记忆,并在词汇解释时强调汉字词的形态,加强记忆和区分。

  (三)促进教师发展

  已有研究发现,提高教师理论能力以加强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性,对二语课堂教学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7]因此,如何解决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是目前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8]教师的发展决定了学习者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发展教师队伍就等于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基础。

  第一,学习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并因地制宜地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H.道格拉斯布朗认为,在人们的情感行为当中同时存在着感情层面和认知层面,二者是并列的。语言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们行为的所有层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人的感情和性格是决定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这与在语言学习中情感层面对学习效果具有一定影响的情感过滤假说不谋而合。如果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一个开放、积极和自信的态度,就会使人脑中的情感过滤器向语言开放,意味着能接受更多的有效输入。零基础学习者在最初接触朝鲜语时,会有陌生、不安、缺少动机的感觉,此时,如何营造一个情感过滤低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改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产生自信、积极和包容的态度。

  第二,钻研二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并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国内高校教师同时熟悉母语与目的语,因此具备二语对比分析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二语对比分析的能力,注重语言意识和使用能力的培养,以母语为中介,启发学生将新知识融入既有的知识体系内,从而加深印象,实现长期记忆。

  第三,扩大文学方向的教师队伍,使教学和研究保持均衡。在外语教师队伍里,一直存在研究方向不均衡的问题。很多高校依然持有语言教育为重的保守观念,忽视文化和文学教育,这一点从课程的设置上就能窥见一斑。在高度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今天,语言已经不再成为一种交流障碍,未来更可能会成为一个使用智能软件实现无障碍交流的时代,单纯的语言学习就显得尤为单薄和无用武之地。因此,培养语言和文学的综合性人才必定会成为未来语言学习的趋势。这就首先需要教师队伍保持研究方向的均衡性,文学方向的教师更应该随时保持问题意识,积极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教材和教学法,使文学课不再晦涩枯燥。

  四、结语

  本文从高校朝鲜语专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手,尝试引入二语习得理论构建朝鲜语言文化的教育模式,具体为放大朝鲜语与汉语的共性,避免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干扰;通过两国文化的连带关系,使学生保持一个相对放松且积极的心态,降低情感过滤,实现有意义的输入。二语习得是一个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不仅要求学习者,更要求教师要不断吸纳理论知识、不断进行实践,因此对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更高。朝鲜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将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朝鲜语研究和实践中,无论对教师还是学习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振坤。国内高校韩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02)。

  [2] Robert Lado. Linguistics Across G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3]雷隽博。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4]叶各过。就子01台懵包就对0H 卫号子[D]. 居叫创卫叫就包叫告是, 2012.

  [5] H. DOUGLAS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United Nations:Pearson Education ESL,2006.

  [6]字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与回顾[J]外语教学,1999(01)。

  [7] Johnson K E. Practitioner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J]L 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6(02)。

  [8]郗佼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一理论、 方法与实践[J]外语界, 2020(02)。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秦莹.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朝鲜语教育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6):50-5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