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探讨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过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02 共7704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一般来说,企业成长性应该包括企业成长、持续性和不断变革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在实现生存的同时,能够不断突破自身成长上限,持续利用内外资源,实现规模扩大、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在较长的时期内稳定成长。然而有些企业习惯于追求短期利益的快速增长,欺诈行为屡有发生,还有些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形象造成了危害,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并同时制约着中小企业成长性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国内也渐渐有学者对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但现有文献中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后,通过怎样的路径去提升企业的成长性还鲜有涉及,而这正是机理研究可以反映的内容,机理即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理。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Greening 和 Turban(1997)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声誉与结果是稀缺的、有价值的以及不可复制的,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Simpson 和 Kohers(2002)发现两年间的企业社会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

  Gerwin、Hans和Arjen(2008) 用内容分析法评价社会责任,用每股收益与总资产利润率评价财务绩效,结果显示二者显着正相关。

  Jong-Seo Choi et al.(2010)用 CSR指数法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用托宾Q值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结果显示二者显着正相关。AbrahamLioui等(2012)研究发现社会责任、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显着正相关,社会责任导致研发投入增加,进而提高企业附加价值。

  (二)国内文献
  
  石友蓉(2002)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刘大洪(2006)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黎友焕、龚成威(2008)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需。从短期看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成本上的影响,但从长远看,社会将提高对企业的认可度以及对企业的产品需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就会提升。杨蓉和杨宇(2008)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及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提高社会的认可度,还有助于企业更有效便利的获取经营资源,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朱金凤、杨鹏鹏(2009)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对政府和债权人承担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着的积极影响。靳小娜(2010)研究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发现,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长期成长和发展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吴琳芳(2010)实证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二者之间显着正相关,并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杨小娟、何朝晖(2010)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责任与获利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正相关、可持续发展责任与资金周转能力正相关的结论。杨汉明、邓启稳(2011)通过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与企业可持续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增长正相关的结论。

  总而言之,自从我国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后,为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从研究角度来看,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或者从利益相关者中某一方面对社会责任展开研究被我国学者广泛运用,从研究结论来看,行业因素、样本选择、研究方法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都导致了各个学者研究结果的不统一,但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出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积极影响,此外,由于社会责任相当于是一项长期“投资”,为企业带来的是长期利益,因此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观测到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所产生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影响效果的持续性,扩大时间跨度。

  三、社会责任理论分析

  (一)基础理论
  
  (1)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认为企业是由诸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联合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此企业绝不是简单的利润机器,它所要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等等在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全面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Carrol(l1991)就认为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社会责任研究中,可以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指明方向。(2)企业社会绩效框架。关于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CSP)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社会绩效侧重于外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评价,主要指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的表现如何;广义的企业社会绩效是指一个系统研究框架,是由企业社会责任原则,即政策、社会响应过程,即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后可观测到的结果这三者构成的体系。Wartick和Cochran(1985)构建的企业社会绩效模型包括原则、过程和政策三个层面,其中原则指企业社会责任,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过程指企业社会响应,分为反应、防御、适应和前瞻;政策指社会问题管理,包括问题识别、问题分析和拟定对策。Wood在1991年提出的伍德模型被更广泛地接受,并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绩效———财务绩效”的关系方面,该模型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原则、企业社会响应过程和企业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如表(1)。【表1】
论文摘要
  
  总之,企业社会绩效框架正在不断完善,为本文机理模型的构建以及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社会契约理论。Coase在1937年第一次将社会契约理论运用到企业研究之中。Donaldson和Dunfee(1994)认为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一个契约,企业应对为自己的存在提供条件的社会各相关群体承担社会责任,社会也应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负责。该理论包含三个特点:第一,有企业和社会两个主体,通过协调两者间的利益冲突形成企业社会契约;第二,所形成的企业社会契约是企业和社会双方达成的共识;第三,企业和社会间的契约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任何一方违背这个契约,都将带来不好的影响,包括让企业陷入困境、员工积极主动性的下降、罢工的产生、名誉的损坏、环境的恶化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等等。(4)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会经历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的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即一个由盛到衰的生命历程。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有利于企业明确自身定位,有利于帮助企业根据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找到相适应的总体发展战略,以便发挥出特色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掌握好生命周期的变化规律,及时修正自己的状态,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成熟期,进而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在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优化整合阶段之后,全球大企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阶段———企业公民,企业公民要求企业成为既具备盈利功能,又具有社会职能的经济机构。在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成为考量企业优劣的公认指标之一,同时,对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向外界展现出企业的实力、体现出企业的能力;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高企业的成长性,决定企业的未来。(1)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提高企业成长性提供物质保证。社会与企业就像生态系统与细胞,生态系统为细胞提供原料,企业从而可以进行生产加工取得利润,同时企业也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责任,注重节约资源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使自身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维持耐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促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自身提升成长性提供物质保证。(2)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提高企业成长性提供人力保证。对员工承担起社会责任,善待员工,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可以使员工在愉快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忠诚度,并形成凝聚力,为企业带来竞争力与经济收益,让企业拥有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3)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提高企业成长性提供市场保证。企业对消费者承担起社会责任,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让消费者感到满意,将通过社会舆论对企业起到宣传作用,如果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积极参与慈善、捐助等公益事业,关心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福利事业,也将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好感,这都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促进企业美誉度的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市场份额,赢得更大发展空间,为自身提升成长性提供市场保证。(4)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提高企业成长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帮助协调甚至消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的利益冲突与摩擦,促进企业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和谐统一,促使企业与利益相关群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帮助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获取和保持持续的生存和成长能力。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带来近期成本费用的增加和经济利润的减少,但从长远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与相关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维持,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并有利于企业得到社会公众、顾客以及政府的认可,更易于企业产品销路的扩大、资金的获得、名誉的树立、扶持政策的争取等等,最终提高企业成长性并带来销售收入。有学者认为,社会责任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市场竞争优势和巨大的推动力,甚至有学者认为除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之外,社会责任是企业需要培养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竞争力。可见,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成长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作用机理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绩效框架的分析
  
  履行社会责任将带来社会绩效。社会绩效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结果,反映的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后,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作出的评价。企业一旦承担起社会责任,将带来比如社会影响力、政策偏向等等的社会绩效。伍德模型(1991),即原则(CSR1)———行动(CSR2)———结果(CSP)社会绩效分析模型,第一次从逻辑上阐释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绩效的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在社会环境中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角色,每个企业都有与自己相关的利益群体,各个企业又可以根据各个利益相关者与自己联系的紧密性,将他们划分出不同的重要性。结合伍德模型,企业应该首先审视清楚自身,了解清楚每个利益相关者对自己的重要程度,以明确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各类社会责任的重要层级,并依此来确定自身的社会责任政策,即原则;遵循原则,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合法使用社会赋予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解决由自己导致的问题,确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过程,即行动;采取行动后,企业的行为将不可避免的惠及各个利益相关者,从而促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做出正面的评价,最终带来社会绩效,即结果。

  (二)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分析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该契约关系能够催生出正式的关系网络以及多种因素导致的非正式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就是嵌入在关系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如果企业违背了社会契约,由此形成的关系网络就将难以维持,继而丧失的就是获取各种有用资源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应该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使双方间的契约关系得以保持,只有那些被利益相关者认可的企业才有机会获得社会资本,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1)好的社会绩效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社会资本。由于关系网络的存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所带来的社会绩效的结果,会从各个渠道将信息反馈给这些关系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各利益相关者可根据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是否继续维持与企业的关系等,因此,社会绩效越好,愿意维持与强化关系网络的利益相关者越多,企业便可以在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交往与合作中获取和使用更多社会资本。可以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的是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并通过产生的社会绩效的作用尽可能地获得嵌入在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本。(2)社会绩效可以决定企业能够获得哪些社会资本以及这些社会资本的质量好坏。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将会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本,比如员工对企业的评价高可以提高生产率、政府对企业的评价高可以获得政府支持、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高可以维持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高可以吸引投资、公众或社区对企业的评价高可以树立好的形象等等。这些社会资本都是企业从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破坏,有益于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增强合作效果、产生互惠期望、降低交易费用、形成社会信任等,并有助于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竞争力,帮助企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经济利润只有建立在社会责任承担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是持久的,这要求企业既要保持追逐利润的基本性质,也不能忽视自身作为最重要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市场主体所带来的社会性。良好的社会绩效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关系既是企业独特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并且最终将企业的社会性转化为经济性,促使企业持续地创造价值。

  (三)社会资本、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性
  
  社会资本推动技术创新。获取并有效利用社会资本,获得资源优势,有助于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理论演绎认为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必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也有一些学者对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存在某些不足,但也得出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结论。如Landry and Amara,Hagedoorn and Sutton 等(2002)认为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创新程度具有正向影响,能提升创新能力;林筠等(2011)认为获取并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成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合作充当了重要的中介角色;潘宏亮等(2013)得出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的结论等等。因此,企业要想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仅依靠自身有限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过程中,企业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各种市场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有助于获取各类资源,与企业有联系的外部公众在种类和数量上越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资源和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不仅可以获取技术创新过程中稀缺的资源,获得资源优势,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增加和提高知识获取的来源与程度、降低技术引进的难度,吸收内化技术与知识,更易于新知识、新技术、新生产工艺方法的组织与应用,从而占据市场份额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成长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就需要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追求市场竞争优势正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本质,有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促进企业成长性的重要因素之一。Deng等(1999)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与未来成长机会显着正相关;吴照云等(2005)认为技术创新型成长模式是中小企业成长模式的五种选择之一;陈晓红等(2008)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其成长性呈倒U型关系等等。提高企业的成长性,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的终极目标,但企业的成长总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而技术创新使企业有突破这些制约获得新的成长的可能。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所说,企业同生物体一样,有一个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企业要想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在客观上就要求企业尽可能地延长成熟期,甚至能够不断进入新的成长期。因此,企业应该在衰退期到来之前,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进取欲望,适时不断的实现技术创新,在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环境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让渡价值高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且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成长性,寻求企业的蜕变新生,使企业有机会得以实现可持续性的成长。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寻找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经营重点,据此制定不同的战略规划,同时保持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与成长性紧密结合,使两者协调发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理模型(如图1)。模型中的箭头表示各要素间发生作用的路径,基本逻辑顺序是:首先,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使二者间形成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网络,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将其履行,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作出评价或认可,让企业获得社会绩效;第二,社会绩效维持、强化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企业获得嵌入其中的各类资源,即获得社会资本;第三,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获取稀缺资源等,取得资源优势,有利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第四,技术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成长性;最后,企业持续成长,企业家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并有精力与能力承担更多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此周而复始,构成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之间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动的良性循环。【图1】
论文摘要

  五、结论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我国企业已迅速地从抗拒和规避社会责任的阶段发展到尝试实践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阶段,加上近年来社会责任问题的不断出现,包括最近曝光的激素鸡等社会责任问题的发生,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来说已经势在必行。微观层面上,不论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应该放长眼光,不局限于眼前的短暂利益,这样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硬件竞争上升到如今的软件竞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趋势,它是企业实现永续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软竞争力,并且符合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企业要想获得市场主动并且确保长久发展,必须在关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宏观层面上,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应该加大社会责任的推进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提高成长性、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友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2]刘大洪:《公司社会责任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李红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黎友焕、龚成威:《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5]杨蓉、杨宇:《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