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抗日题材影视剧百花齐放、层出不穷。这些影视剧在以爱国主义思想影响着国人的同时,自身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为追求影视效果而大量嵌入的日语则是其中一大硬伤。如日语语言词汇的不恰当使用等一系列语言问题逐渐被群众诟病。下面,笔者以《亮剑》、《雪豹》等几部抗日题材影视剧为例,就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男性女性用语的混淆
在现代抗日题材影视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あなた”“わたし“”ぼく”词汇。但其实在日本社会语言学的范畴中,词汇有男女用语之分,是不可乱用的。而男性女性用语的使用,也能够帮助我们客观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地位等。
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抗战影视剧中,男性用语的特征更应该显露出来。
1.人称代词。首先,在人称代词上,男性女性用语就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都各自有专属的词汇。然而在现代抗日题材影视中,却存在着大量关于男性女性用语混淆的问题。在抗日影视剧《亮剑》中,日寇浦友在向大佐坂田信哲报告前方战况时,使用了大量的“わたし“”あなた”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以“わたし”的确作为标准形式男女共用,而“わたくし”是正式场合的用语。但是根据其背景,更应该多使用一些能凸显男性色彩的词汇。在男性视角中“,僕·おれ·わし”等是男性特有的第一人称“,わが輩”是粗鲁的表现,带有点耍威风之感。而第二人称中,男性在正式的场所虽使用“あなた”,但在私人场所使用“きみ”“てまえ“”てめえ”等。“貴殿”作为武士用语,在军队则被经常使用。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亮剑》电视剧中,日军头目在发言的时候,多用于“私たち”来指代自己一方,在万分危机的前方战线上,这样的表达显然是不符合战地情景。还有在《雪豹》第十集中,周卫国和敌军少佐在决斗前说的一段话中,敌方对方一直在用“てめえ”这样的词汇,只有我方坚持说“あなた”,显然我方实在是太“客气”了。更应该使用“おれ、“”貴様”这样的坚定利落甚至略带粗俗的语言。另外,女性也有着自己的专用代称。像比如说,第一人称的有“あたし”,第二人称则一般是“あなた”。“あなた”这个词汇比较特殊,使用在男性身上是表达妻子对于丈夫的一个敬称。至于丈夫称呼妻子,则一般是使用“おまえ”和“おい”,这两个词汇一般都带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轻视,甚至是蔑视,然而在日本的社会中,用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却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并且严格来说,女性一般不会用“あなた”向丈夫以外的人打招呼。然而在很多抗战历史剧中,却往往忽视了这点。比如在《蝴蝶行动》中,作为日本女间谍北条千代子在和日本妇女进行对话谈判的时候,大量使用了“おまえ、やつ”以及一些男性的粗鲁用语,这样其实也是不标准的。
2.终助词。和人称代词相同,日本人在终助词和接头词的使用上也分为男性与女性用语。所以说,在影视剧里扮演日本人说日语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人称代词的使用,正确地使用终助词以及接头词也非常重要。用好语气词可以使得影视剧作中人物刻画更加鲜明。但是在现代抗战影视剧作中的日语却存在着很多使用不恰当的地方。比如说“,ね”作为常用的女性终助词,虽然偶尔见于被用于男性,但是主要表示附和。然而,在《亮剑》第一集中,鬼子之间谈论前方战况时,谈到李云龙部队开始频繁地使用“ですね”,可能这是刻意地烘托出主角的才能,但是在铁血无情的前方战场,而且还是己方马上就要战败的背景下,这种语气显然是十分不恰当的。此外,除了人称代词和接续词之外,还有很多男女用语词汇混淆的情况,比如说在《新亮剑》中,敌人在说消灭主力部队时运用的是“主力を食べる”,但“食べる”本身是多作为女性用语,而作为武士应多运用“食う”这类词汇。
军队中的用语大多都是粗暴用语,男性想粗鲁地表达时,动词的前面会使用“ぶっ·ぶん”等的强调语。例如“ぶっ殺す”“、ぶん投げる”。另外,用“くそ·ばか”等的强调语。如“クソ暑い”“、バカでかい”等。
二、不分军队用语和民间用语
1.军队专用词汇。语言是表现角色属性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描写角色的行为,其语言就十分重要。它在人际交往中不仅发挥了沟通作用,更是体现阶级、自我特点的主线。
军队这一特殊社会集团的性质和它的封闭性,使该集团的语言具有某些显著的特征,而这一点在二战时的日本也不例外。遗憾的是,我们在进行影视剧资料的调查中,却几乎没有发现有日本军语使用意识的作品。通常来说,在抗日战争影视剧中会常用到的军语有以下几种:
作战训练方面:空撃、野戦、夜戦、演習;部队编制方面:師団、中隊、無線班;部队人员方面:員数、補充兵、大佐。此外,还有一部分在流行的隐语,如“:ウー(女人),銀バイ(偷粮者)”等。
2.彰显军队特色的语法使用。其中“であります”文体就是典型。比如「はい、敵が惜しげらなく爆弾を落しとると、上等兵が云ったのであります。」。“であります”文体以及其他一些郑重、古板的表现形式的目的都是为了显示军队这一特殊社会集团的庄重严肃,使语言表现同军队的气氛、环境相协调。
但是,我们在研究当代影视资料时,却发现影视剧中关于这一方面却十分混乱。比如说,《亮剑》中前方电报主要是向上级坂田信哲报告消息时,为符合战场上的情景,应该用“だ”来=等简单的口语来代替“です”“ます”这些书面语。
日本军队的会话中,平级之间多用简体,上级对下级则是用命令型。所以说,上级在听前方电报时,应该是使用“讀め”而不是“読む”。笔者相信,如果可以正确地使用这些军用语言词汇及其语法,相信会更加贴近史实,为剧情添光增彩。
三、中国式日语乱用
在现代抗日题材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级军官称上级军官为“○○君”。这样是非常可笑的,日本部队等级森严,在下级向上级报告时,绝对不能使用“君”这样的词语。在中国古汉语中,“君”代表着尊敬和美好。
但是,在日语中,君“くん”用于朋友或部下、晚辈等人的姓名之后,表现亲切或者轻微的敬意的词语。在日本军队中,下级往往是直呼其上级军衔来表敬意,或者是在军衔后加“殿(との)”。刚刚前文我们已经提到了,在现代抗日影视剧中,也有部分日本鬼子会说部分汉语。比如说《梦想光荣》中的松田队长,还有《新亮剑》的日军演员们,会勉强说部分汉语。其实在历史上,存在着“日本军队中国语”这样的一种语言。“日本军队中国语”在日文原文“兵隊シナ語”中的“シナ”为“支那”的避免歧视性转写,由于“支那”一词至今带有歧视色彩,因此亦有人把“军队支那语”称作“军队中国语”。这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日本陆军兵将之间使用源于中国口语的借用语,作为一种混杂语,它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方便和中国本地人沟通。所以在抗日战争影视剧中,日本鬼子更多的应该是一些“日本军队中国语”的使用,以下是几例“日本军队中国语”的例子:
1.快快的(日本语:かいかいでー)快活的,舒服的,或表示催促。例:“もっとかいかいでーに步け!”译“:给我再走快一些!”
2.姑娘(日本语:くーにゃん):年轻女子。
3.好好的(日本语:はおはおでー):这样就可以了、还可以的。例:“ハァ∠ァ∏ーなクーニャンがいるぜ。”译:“这儿不是有个挺不错的姑娘嘛!”然而像大家广为流传的“日语”,则是中国老百姓以讹传讹罢了。像“米西米西”来自于“召し”的名形词,“死拉死拉”则是来自于日语“すらすら”,其意思是“流利、流畅”,和死没有半点关系。同理,“开路”则是由“帰る”变成“帰ろう”而被老百姓们误听而来的。
四、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电视剧的产量也一路猛增,抗日剧也由1982年的年产1部增加到2012年产70多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笔者就抗日战争电视剧泛滥背后的原因提出一些观点的看法。
1.抗日电视剧制作方盲目追求高额利润。在日渐商业化的电视剧市场,收视率高低日渐成为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与合格的指标,因此,既要坚持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也要兼顾收视率,电视工作者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2.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虽然国家在《关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拍摄和审查问题的规定》曾经明确提出过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历史,不得随意虚构,不得随意拔高或贬损。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的抗日剧随意篡改鬼子的语言,最后导致大量日语不规范的电视剧就这样顺利获得电视剧拍摄资格,最终在各个电视台播放给广大观众。
3.人民群众爱国情感的选择。近现代更是中国的屈辱史,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付出的惨痛代价,是几代也无法忘记的伤痛。从小接受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人们,为抗日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准备了广泛的受众基础。
而电视剧制作方通过国人熟知的历史事件为主线进行演绎,与观众们产生共鸣,从而掀起收视狂潮。但是,《人民日报》上曾经指出,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现如今,有些抗日题材电视剧却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
评论呼吁我们,在“抗日剧”大热的背后,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尊重历史而非娱乐历史的问题呢?
4.抗日剧导演、编剧及演员缺少基本日语知识。语言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表征,拍摄抗日电视剧的导演编剧们急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对于剧本中人物角色的考证。
演员也没有事前做一点功课进行相关日语知识学习,最后使得大量电视剧无视基本常识,制造出许多几乎只会讲汉语的假鬼子,拉低了整个电视剧的质量,从而沦为不合格产品乃至伪劣产品。
有句话说得好,抗日战争是以讲汉语为主的中华民族为了反抗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大和民族的侵略而进行的神圣的卫国战争。
勿忘国耻,为了能让以后的中国人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同时也能使得日本友人能够更加了解我们的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更应该抱着严谨的态度来制作每一部抗日影视剧,去粗存精,提高质量。从日语的规范化入手,国家相关部门更要对抗日剧电视剧的质量严格把关,编剧和演员们认真揣摩一下语言相关的细致问题,观众们更要冷静对待,切忌盲目狂热。只有这样,才能有助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有益增长。衷心希望文艺界从客观出发,尊重历史,小心考证,多拍出优秀的抗日战争教育题材影视剧。
参考文献:
[1]何放.从位相语的使用看日本人心理———以男女用语为中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95–98.
[2]吕美佳.日语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之间的差异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148–152.
[3]王均裕.角色语言规范性问题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110–138.
[4]高原.日本旧军队语言特征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9,(05):21–29.
[5]唐小辉.从鬼子“失语症”看抗日剧的质量[J].青年与社会,2013,(08):216–219.
[6]苏明顺.对“太君”一词的考证[J].日语知识,2000,(02):28–29.
[7]陈波.抗日题材电视剧热播后的冷思考[J].新闻知识,2013,(0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