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日语论文

诌议日语翻译中的意译应用原则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作者:周志柏
发布于:2020-03-27 共4102字

  日语翻译论文(完整版8篇范文)之第六篇

  摘要:翻译工作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一种转化工作, 最理想的效果是等值转化。但是由于翻译的始发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本身差异, 包括语法结构、用语习惯、镜像选择、文化背景、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等值转化只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翻译实践中达成这个目标十分困难。

  关键词日汉互译,等值转化,应用原则

日语翻译论文

  一、引言

  尤金奈达认为“要判断某个译作是否译得正确, 必须以译文的服务对象为衡量标准, 翻译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一般读者能在何种程度上正确地理解原文”, “好的翻译方法是译者从语意到文体在译语中采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以使译文与原文灵活对等而非词语的机械对等。因此翻译时为保存原文内容, 必须改变表达形式, 对句子结构的各种特征进行调整, 重组译文, 以求最佳效果。如过分讲究形式, 必会引起内容的严重形态或实质缺失, 造成译文行文不畅, 晦涩难懂的后果。”为最大限度追求这种效果, 古往今来国内外很多翻译理论家提出了各种观点。严复先生的“信、达、雅”理论, 既强调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 也提出了翻译工作者的思想变通, 再创造性。傅雷的“神似论”及钱钟书的“化境”是很有代表性的理论。

  英国的Peter Newmark认为, 译出或表现出原词、原句、原文的字面意义以外的意思或内容, 或是词义的引申、隐含、弦外之音、并且忠实于原作的译文的翻译形式, 不论其译文的语法结构、词序与原文的是否相同, 都称为意译。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独立排他的言语体系、包括独自的句法结构和思维表述方法。翻译的目的是强调信息的等值转述, 直译法是最为简洁的方式。对于表达形式和逻辑, 只要输出信息的效果不悖谬于始发语原文的真意也都是允许的。也就是说, 当始发语表述与目的语译文的表达形式有冲突, 语义思维不同轨时可以采用意译法。意译的原则是在始发语原文和目的语译文意义表达对等的原则下, 以形式相异的话语形式, 追求相同的话语效果。理想的境界是使译作读者可以获得无限接近原作读者的阅读感觉, 尽量避免减少因为翻译效果所带来的信息失真、遗漏、语义变异等现象。意译点是译者的再创造点, 通常也是一篇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意译的基本要求

  意译从翻译的难度来讲, 应该是所有翻译形式里最简单的, 也是信息传达的基本要求, 是利用目的语 (一般为母语) 表达为参照系, 将始发语的所含信息通过翻译转化成目的语习惯的理解形式的内容。从意译的角度说, 一篇译文的最低要求是“合意”, 即把原文的信息内容准确地转述出来。它要求译者充分地理解原文本身的意义、词汇意义, 包括句型结构、表现形式。还要对原文的话语语境、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内容做必要的了解。此外, 还要求译者的目的语和始发语水平达到一个必要的高水准, 使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匹配, 杜绝出现“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现象。

  意译有两个阶段, 即合意与传神。传神是意译的最高境界, 合意则是意译的最低要求, 互为依存, 互相独立。合意是传神的出发点, 是质变的基础。传神则是合意的最高升华, 是量变的结果。传神必合意, 合意却未必传神。传神翻译往往高于原文, 表达形式游离于原文之外。原文是翻译效果的判定基准,

  三、意译的判定标准

  翻译者在面对同一翻译对象时, 往往首先会考虑到原文的文法构成、意义的缺省成分对于目的语译文意义表达效果。有时候原文结构不符合译文表述规范, 甚至有明显的言语逻辑冲突;但如果目的语译文无视这种结构矛盾的存在, 又会在意义上产生一定程度的表达效果损失。这时可以将原文意义的缺省成分直接填补出来, 以此替代读者对意义的探知过程也一个事半功倍的翻译方法。然而, 这一代替有时候会限制原文对于读者的开放性, 仅凭译文对原文信息意义理解变得困难。使得译作读者如果只是拘泥于译作信息本身, 不能充分准确的把握原文应用的信息效果。翻译者衡量这些方面不同的重要性, 作出取舍。

  (一) 舍形求神。民族语言、文化很大部分得益于这个民族生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演进。通常情况下, 语言文化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更多方面是反映当地人的心理、习惯、品性、传统习俗等。

  日语是在大和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它承载了日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宗教、文化、历史传承。日语与汉语在语言结构、逻辑思维、语言心理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追求形似几乎无可能。还有, 日汉双语的语言结构形式有一定的近似性, 对目的语译文机械死板地追求形似也不是做不到。但是, 从无限接近始发语原文内容实质意义的立场看, 神形兼得翻译很难实现, 舍其形而求其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原文:この顷ボクは、文ちゃんがお菓子なら头から食べてしまいたい位可爱いい気がします。

  译文:阿文, 我现在真是太喜欢你了, 如果你是一块点心, 我真想把你整个地含在嘴里。

  原文原意是“阿文, 我觉得你很可爱, 你要是一块点心, 我真想把你吃掉”, 这种说法, 中国人不太容易接受, 人们很难把爱和吃人联系到一起。所以, 把“吃”变通一下, 把译成“含”, 使译文在总体上更好地表达原文, 表达对恋人的爱。

  (二) 精简凝练。由于日本人的思维是螺旋形的, 语言表达方式多呈现说明性, 句子结构冗长, 表达效果多客观性, 表现形式也偏好暧昧。这种日语句子如果译成汉语, 很不好理解, 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理解习惯。凡是这类句子, 意译时更应照顾到汉语的习惯, 以总结性描述, 恰当运用汉语的成语俗语等简洁的表达方式加油凝练, 更能达到信息的最大程度传递效果。

  原文:未亡人堀川仓子の顔のなかには、一种苦しげな表情があった。もちろん彼女の顔は、日本の女がときに持っている、あの几らか冷やかな (6郭の线の中に柔らかい肉感をとじこめているというような所谓近づきがたい高雅な美を形づくっている种类のものではなかったが、それは、また、その眼や鼻や口のどれか一つが全体の谐调を破ることによって魅惑を作り出しているというような种类のものでもなかった。

  译文:仓子的脸上常带一丝凄楚的神情。当然, 她的脸既不像岛国女性常有的那样:冷艳高雅, 内涵娇羞, 也并非由于口, 鼻, 眼哪个部位异常俊朗, 而魅力四射。

  原句是两个判断句“――は――种类のものでもなかった”、定语成分中都是解释说明这两种类型的, 汉语不习惯定语过长, 所以翻译的时通过凝练法进行总结, 将类型的内容进行了处理。言简意赅, 中心突出。

  四、意译的原则

  (一) 文化异化处理。中日两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形成了一些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逻辑习惯, 审美形式。这些要素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彼此空白, 或者不兼容现象。这种现象在翻译时要做到以目的语为参照系统, 为满足目的语的表现要求。对原文的思维形式进行转换, 空白进行填补。

  原文:今度入阁した外务大臣は三振もなければ、ボームランもうたない。

  译文“这次当选的外交大臣, 既不会无所作为, 也不会有一鸣惊人之举。

  “三振”和“ホームラン”是日本棒球术语。“三振”可译为“三空打”是“三击未中而出局”的意思。“ホームラン”可译为“全垒打”, 在棒球比赛中若出这种击球, 比数就立刻增加。因此全垒打一向是棒球运动中最为令人向往的一个桥段。此句话直译是“这次当选的外交大臣, 既不会三空打, 也不会全垒打。”棒球是日本人第一大国民体育项目, 经常用棒球术语比喻生活中的某个现象。而这样的翻译对于译文的受众中国人来说很可能不知所云。如果意译成“这次当选的外交大臣, 既不会有所作为, 也不会有一鸣惊人之举。”就容易明白多了。

  (二) 运用修辞细化镜像。日语句子描写, 修辞使用上并不像中文那么丰富, 多事物的描写更着重本身的细化, 事物的镜像上多显苍白直露, 美感不足。对这类句子如果能恰当运用中文的修辞手法, 可以做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原文:远くの山々のすがたが、洗われたように鲜やかになり、空と接する起伏の线や、色が浓い山ヒダや丸みをもってせり出した山腹などが、手を伸せば指さきにすいつきそうにスッキリと见える。

  译文:远山好像刚刚出浴的婴儿, 变得十分靓丽透彻。那连天的起伏线、苍绿如黛的山垅以及圆鼓鼓的山腰, 似乎伸手就会落上指尖, 令人心旷神怡。

  “洗われた”译成“出浴”实在令人叫绝。既让人耳目一新, 又全无半点污浊庸俗之感, 清新自然, 恰到好处。“色が浓い”译成“苍绿如黛”, “丸みをもってせり出した山腹”译成“圆鼓鼓的山腰”, 比直接译成“颜色深”, “圆形凸出”更加形象化, 拟人化, 符合汉语散文的描写特点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三) 语法虚化与目的实化。日语汉语不是同一语系, 事物的描述方式和逻辑思维也不同。语法结构上更是差异明显。为了追求行文的信息传递效果, 可以不必在意句子语法结构的表现, 而只要抓住句子的主要信息点, 准确运用目的语的语法, 突显出来即可。

  原文:俳句的理想境界, 就是把两个自然, 既看到的自然和看不到的自然凝结在一局之中。

  译文1:俳句の理想境界というのはこの二つの自然、见えている自然と见えない自然とを一句にまとめることである。

  译文2:この二つの自然、见えている自然と见えない自然とを一句にまとめるのが俳句のあるべき姿である。

  解析:译文1采用了直译, 且照搬汉字, 译文显得较”死“;译文2则采用了主谓颠倒译法, 并对”理想境界“意译为「あるべき姿」, 显得自然流畅, 比较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

  结语

  意译是日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日语翻译面临日汉两种语言在始发语和目的语在表达形式和文化习惯逻辑思维出现重大冲突的情况下, 不要对始发语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字面直译, 而是采用目的语的语用习惯方式来翻译始发语中难于理解的部分, 这是一个较高的翻译层次。意译法的运用要遵循无限忠实原文, 最大限度细化译文, 无限拉近原文语译文的表现差距的原则。对原文的表面意义和缺省隐含意义, 通过对言内语言和言外语言的准确把握, 文化背景的充分利用, 翻译工作者通过目的语的思维方式表述将作者思路, 思维, 表述习惯实现最大程度的再现, 真正展现出原文内涵的引申的思想与感情色彩。在中日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 意译法可以帮助读者跨越语言结构, 文化差异的鸿沟, 能够更为准确地从译文中理解原文表达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雷鸣, 肖辉.日语翻译理论与实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梁传宝, 高宁.新编汉日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点击查看>>日语翻译论文(完整版8篇范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周志柏.日语翻译中意译应用原则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6):162-1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