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主要是对危险进行识别,引起心理或生理上的变化。个体对危险做出一定的应对,这是一种对自身进行的保护机制,一定程度上将会引发病理变化。慢性应激状况预防效果持续性较强,长时间会导致应激系统出现失调,引发更多的相关心理疾病[1].
1 心理应激发生机制
心理应激的发生较为复杂,具有深刻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同时也是生物本身出现的生理变化。对心理的认知是应激的主要表现,有些变化会对人造成威胁,有些则不会。这种差异就是人们对不同环境表现的不同程度的认知。人们的心理应激与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类型的人对疾病表现出的应激行为各不相同,皮肤表皮和真皮浅层采用磨削机磨头磨除,是瘢痕凹陷处恢复光滑、平坦,并且依靠真皮深层皮肤附件中上皮移行生长来促使创面愈合[3].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具有痛苦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 52 例面部萎缩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的疗效显着,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但是这种心理应激变化都会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愈。当人们出现心理应激时就会促进神经内分泌。机体受到的应激原作用,并且通过网状结构造成下丘脑出现冲动信号,交感神经产生兴奋,肾上腺髓质将会持续释放肾上腺素等。这时候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分解代谢加强等。
2 心理应激相关心理疾病治疗状况
2.1 身体疲劳
人们在长期工作压力影响下身体会出现疲劳不适感,这是持续应激表现的结果。疲劳综合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心理作用下生理和行为出现不能够适应生活的感觉。在心理上患者多表现为焦躁不安、疲劳厌烦、紧张过度等。在生理上主要是肠胃失调、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跳过快等。同时在行为上工作拖延、效率较低、食欲不振、与周边朋友的关系恶化,严重的时候自身会产生轻生等行为。对于上述情况,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疏导,使患者能够充分的认知对应的应激源。
2.2 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解释。但是众多临床资料表明,心理应激与高血压病发具有联系,并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较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采用行为治疗,对高血压病情的恢复具有显着效果[2].针对高血压患者实际病情,主要采用放松训练的措施,这种训练主要在环境较为安静的地方,松弛肌肉,集中注意力进行恒定活动。放松训练对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通过对生物反馈情况明确患者的情绪变化,这样也能够降低血压。这种方式在临床治疗高血压中具有显着效果。
2.3 神经肌肉系统
神经肌肉系统在心理应激作用下会导致功能紊乱,这样会使神经系统在运动情况下表现异常。痉挛性斜颈患者在激烈的情绪波动下会出现颈部肌肉痉挛。根据痉挛程度不同,患者都会出现颈部肌肉紧张发硬等状况。颈部出现倾斜,严重的患者头部会出现后仰等情况。患者的纠正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针对这种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在心理治疗上采用暗示的方式使患者进行松弛训练。通过对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使颈部肌肉能够得到缓解有效的收缩,并且将这种行为传递到患者。患者根据信息的反馈内容进行颈部痉挛放松训练,实现康复的效果。
2.4 书写痉挛
书写痉挛也被称作职业性麻痹,多见于长期从事手部持久精细动作的知识工作者,如编辑等。本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多认为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心身病症。特别是情绪和应激因素在此症的发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除去情绪及应激因素以外,过劳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诊断书写痉挛时要注意与锥体外系疾病相鉴别,比如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等。书写痉挛的一个重要的鉴别要点是患者除书写活动外其他运动功能完全正常[3].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同时辅以训练和药物。心理治疗主要是消除焦虑和紧张,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治疗时还需要调整写字的姿势,另外变换某些手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5 支气管哮喘疾病
心理应激可以诱发支气管哮喘疾病加重,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作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在注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治疗方式的应用。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放松处理,使患者的生物反馈能够有效的表现呼吸系统功能,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的哮喘临床症状。
2.6 消化系统
心理应激可以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这种疾病与精神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等症状。采取多元化方式对消化性溃疡进行综合性分析,表明在应激心理过程中消极情绪有严重的影响。在应激性胃黏膜出现损伤的时候将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迷走神经背运动核将会出现自发性放电,并且随着应激时间增加更加明显。最终会导致胃酸出现。胃酸分泌过多也是消化性溃疡出现的重要原因。心理应激变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情况,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要明确各因素存在的具体特点。心理应激可对机体产生全身性的影响,从而导致多个系统的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因此,这类疾病在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心理治疗。采用心理安慰、放松疗法、气功疗法、转移注意力等辅助治疗通常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3 总结
应激反应是人体在适应不同环境时产生的特定反应,负应激可对人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不利影响,而正应激则往往能够使人愉悦,且会一定程度上利于人类的机体健康。人无法完全摆脱应激反应,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负应激反应。通过本文的研究还可看出,长期的心理应激,可引发患者的一些病理变化,因此可从心理应激反应入手,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尹文刚,林文娟 . 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12,9(15): 12-13.
[2]敖海清,徐志伟,严灿 . 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要[J]. 中医药学刊,2014,8(10):25-26.
[3]杨菊贤,许左隽,陈欣芳 . 心理行为因素与心理失常[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11(3):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