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疾病是指鼻部所有疾病的总称,常见的鼻部疾病按病因可分为: 炎症性( 包括急、慢性) 、非炎症性( 包括鼻中隔偏曲、结构性鼻炎等) 、外伤性、肿瘤性( 包括良、恶性) 、变态反应性及先天性等; 按起病的急、重、轻、缓可分为急性或慢性; 按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窦等处的疾病; 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1].鼻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不仅表现为单纯的鼻部症状,也可产生相邻器官的症状,还可产生某些全身性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流涕、鼻痒、喷嚏、鼻出血及嗅觉丧失等,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4],同时,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感比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5].其中常见疾病有慢性鼻 - 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鼻腔鼻窦肿瘤等。国内亦有报道证实,鼻部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会造成极大的痛苦[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7].
1 鼻部疾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鼻部疾病及手术治疗后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鼻腔干燥、言语及吞咽功能变化,且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常使患者产生悲观、自卑、恐惧、抑郁心理、焦虑等心理问题[8].
1. 1 鼻部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9].鼻部疾病患者,可能会由于长期的治疗,导致经济压力较大,失去工作、并发症的发生、感觉社会价值降低甚至丧失,出现情绪及心理状态改变。据锡琳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0-12],国内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差于我国标准常模,且变应性鼻炎患者比健康对照者的心理功能差,与不良精神心理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变应性鼻炎与多种精神心理紊乱症状密切相关,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及注意障碍等症状,甚至可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Bhattacharyya 等[13]的研究报道指出 230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 23. 5% 合并焦虑情绪,13% 合并抑郁情绪。并通过对 377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测试,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以及精神病上的表现与健康对照组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另有报道认为[14],鼻咽癌患者恶性肿瘤预后差,是由于潜在的复发和转移常使患者处于一种无助、无法自控的生存状态和死亡阴影之中,这些均导致鼻咽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低劣。
1. 2 悲观、自卑、焦虑和恐惧心理鼻部疾病常有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淡漠等临床表现,再加上鼻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直接会影响人们的容貌。因此,鼻部疾病患者术前都会担心手术失败、手术毁容、担心手术意外等等。严重的悲观、自卑、焦虑会发展为恐惧。
大多数患者会担心术后效果差、容貌变形及担心手术费用昂贵造成家庭严重的经济负担等等。尤其是未婚患者,心理负担更沉重,有些甚至感到生活无望,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境地[15].部分患者会顾虑患病后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下降,产生强烈的自卑和孤独感。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反复诊治,疗效欠佳,家里经济负担加重以及一些医院的不规范治疗,患者遭受长期的痛苦和折磨,结果往往是由于感觉无望而陷入悲观、焦虑和恐惧状态。
1. 3 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悲伤、沮丧、苦闷、失望的情感,多同时伴有焦虑、疑病症状。患者难以从悲伤的心境中自拔,也难以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摆脱苦恼。表现为心境恶劣、情绪低落,对周围的兴趣减少等。据研究发现,鼻部肿瘤的发病都与抑郁情绪有关,而且抑郁情绪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16].据统计,鼻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 50. 6%,且女性高于男性。
1. 4 其他心理问题鼻部疾病患者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慢性鼻 -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结构性鼻炎、鼻部肿瘤及癌症患者中,患者心理较为复杂,担心亲人、担心自己等导致自闭,压抑过久后会出现: 易激惹( 治疗无望使患者灰心丧气而易激怒,情绪呈现更大的波动,常因小事而激动、发怒、气愤、悲伤、哭泣等) 、失助感( 认为自己对病情没有控制力,听天由命,有自怜和自卑情绪,做些对人对己毫无意义的活动) 、多疑( 消极的自我暗示,对周围的一切过分敏感,认为医生、家人、同事都在有意欺骗。严重者出现偏执甚或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 、记忆障碍、情感障碍、知觉障碍、谵妄、急性痴呆、神游、类木僵状态、缄默状态、类躁狂反应甚至自杀等一系列精神症状[17].
可见,鼻部疾病使患者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还要承受手术治疗、术后综合治疗等花费带来的实际问题。不同时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随着健康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心理健康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2 鼻部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反之则会损害患者健康[18].研究结果显示,鼻部疾病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常人,这可能与多数患者姻亲和亲属健在、拥有家庭依附、可以得到较好的主客观支持及部分患者重新工作、拥有较为正常的社会工作环境、价值回归和精神寄托有关。社会支持与 SCL-90 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但研究显示,社会支持较高的鼻咽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社会支1疗设施较完善,社会医疗保障条件较好,患者融入社会快,城市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改善也优于农村患者。
这表明,社会支持作为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方式影响着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社会支持有缓冲不良刺激作用和独立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19],有利于降低鼻部疾病患者因疾病带来的负性心理影响,有利于提高自身价值评价和心理健康状况。
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某些个体的不自主感和自卑感,尤其在与他人比较时更为突出。人际关系主观支持差异的显着性说明,患者主观体验到的人际关系满意程度较差。报道认为[20],多数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张口受限,视听功能损伤,肤色和构音功能改变。导致了患者的自我美感降低,同时,疾病折磨,经济负担以及失业使其自认为是家庭和社会负担,不愿面对他人,或害怕与人交往而封闭自己,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心理健康及临床疗效。
3 鼻部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3. 1 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作用心理障碍是影响鼻部疾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鼻部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无法通过心理治疗调适正常,不能控制自身感受和情感,则将导致疾病的恶性循环。因此,心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并使其配合医生的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减少负性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21].研究表明,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以成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使他们的情绪相对稳定,健康地度过各治疗周期。
3. 2 心理干预的方法有关心理干预的方法众多,尚无统一明确的分类标准。根据干预的侧重点可分为 3 类[22]: ①心理咨询与治疗; ②健康教育; ③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和干预计划。心理干预以情感的表达和支持为主要目的的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 通过与个体持续、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以传播知识或提供训练技巧为目的的属于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保持身心健康,以适应疾病长期治疗的需要,传播的知识广泛且同时给患者提供训练技巧的属于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干预计划,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承受力及治愈率[23-24].目前,国内外一些机构专设了心理咨询门诊,为患者服务并进行了相关研究。4 结论与展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对鼻部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不仅要针对患者的躯体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并且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加强心理治疗及护理,努力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的缓冲和保护作用,而且要重视患者与家人、朋友及亲戚之间的关系在帮助患者应对应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和帮助患者参与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增加患者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支持源,帮助和引导患者调整心态,提高患者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克服自卑感和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以减少不良的自我暗示和消极期待,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对患有鼻部疾病同时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请精神科医生进行会诊,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然后仔细分析评价鼻部疾病客观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25],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鼓起他们生活的信心,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和活动,摆脱失望、悲观等不良感受,恢复健康心理状态,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达生,戴梅竞。 现代社会病[M]. 上海: 中医学院出版社,1985: 18.
[2] Anderson ER,Murphy MP,Weymuller EA. Clinimetric evaluationof the sinonasal outcome test-16[J]. 0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1( 6) : 702 - 707.
[3] Durr DG,Desrosiers MY,Dassa C. Quality 0f life in patients withrhinosinusitis[J]. J 0tolaryngol,1999,28( 2) : 108 - 111.
[4] Davis GE,Yueh B,Walker E,et al. Psychiatric distress amplifiessymptoms after surgery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J]. OtolaryngolHead Neck Surg,2005,132( 2) : 189 - 196.
[5]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1 - l27.
[6] 梁分凤,刘晖,成斌。 鼻源性头痛 81 例诊治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 3) : 258 -259.
[7] 刘建华。 鼻源性头痛原因分析及内镜下鼻腔结构的重建[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 3) : 254 -256.
[8] 李心天。 医学心理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326.
[9] 柳晓琳,许瑞罡。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 10) : 1255 -1256.
[10] 锡琳,韩德民,吕晓飞,等。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 12) :982 - 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