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戒毒管理是警察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单调森严的工作环境、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工作对象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戒毒管理干警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据甘肃禁毒网反映,个别戒毒民警面对长期的工作压力,逐渐形成了抑郁、压抑乃至遇事“怒”气渐长的亚健康现象。导致戒毒管理干警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
当个体遇到超出自身能力所及的压力事件时,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就会产生压力反应,并做出应对以缓解压力感,达到身心平衡和适应。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应对方式共同构成了个体面对压力时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机制。为了解广西戒毒管理干警压力情况,科学有效地指导戒毒管理干警调节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和生活幸福体验,建立长效的戒毒管理干警心理教育机制,我们对广西南宁市戒毒管理干警进行了一项关于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心理测试。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广西南宁市 3 个戒毒所随机抽取戒毒管理干警 185 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人口统计学情况如下:(1)性别:男性 105人,女性80 人;(2)年龄:30-35岁72人,36-40岁64人,41-45 岁 31 人,46-50岁 15 人,50 岁以上 3 人;(3)学历:专科的 66人,本科的119 人;(4)民族:汉族 123 人,少数民族 62人。
(二)调查工具
编制《戒毒干警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对方式问卷》,问卷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人口统计学资料、戒毒干警工作压力源量表、戒毒干警压力反应量表、应对方式量表。
《戒毒干警工作压力源量表》、《戒毒干警压力反应量表》参考了严亚琼、朱明慧等人编制的《戒毒干警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压力反应量表》《。戒毒干警工作压力源量表》由工作负荷、职业升迁、职业特性、角色冲突、人际关系5个因子,20个题项组成,每个题项有5个选项,分别为“很不符合1分”、“不符合2 分”、“不确定 3 分”、“比较符合 4 分”、“很符合 5 分”。经检验,问卷的 Cronbacha 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99、0.888和0.753;《戒毒干警压力反应量表》由生理反应和心理反映2个因子,10个题项组成,每个题项有5个选项,分别为“从不1分”、“偶尔2 分”、“有时3分”、“常常4分”、“总是5分”,经检验,问卷的Cronbacha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73、0.831和0.765,两个量表都具有较好的信度。《戒毒干警压力应对方式量表》的项目参考了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问卷由6个应付因子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 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6=0.72。
(三)调查过程与统计方法
用《戒毒干警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广西南宁市3个戒毒所的戒毒管理干警进行分层抽样测试,测试由所内心理咨询师实施。测试结果采用统计软件 spss15.0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戒毒管理干警压力源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戒毒管理干警的工作压力源总体平均数为3.6092,标准差为 0.5876,最大的是工作负荷(M=3.9892,SD=0.6984),其次是角色冲突(M=3.9153,SD=0.9578),然后依次是职业升迁(M=3.6081,SD=0.7607)、职业特性(M=3.3541,SD=0.6717)、人际关系(M=2.9676,SD=0.8269)。
也就是说除人际关系外,戒毒管理干警在工作负荷、角色冲突、职业升迁、职业特性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二)戒毒管理干警压力反应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戒毒管理干警的压力反应总体平均数为2.6714,标准差为0.7807,生理反应(M=2.7362,SD=0.8095)大于心理反应(M=2.6065,SD=0.8529)。
面对各种工作压力,大部分的戒毒管理干警的应对方式是属于成熟型的(76.2%),少部分是不成熟型的(17.8%),极个别属于混合型的(5.9%)。
(四)戒毒管理干警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经皮尔森相关检验,压力源的各因子间显著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最高的是人际关系与职业特性,系数为0.718,这一方面反映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另一方面说明在戒毒管理干警这一特殊职业环境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压力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戒毒管理干警产生了身心的不良综合反应,并且相互影响,压力反应问卷中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2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达 0.765(p<0.001);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均与压力源中的工作负荷因子最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 0.607(p<0.001)、0.552(p<0.01)。
经对应对方式与压力源、压力反应的相关分析发现,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工作负荷、职业升迁、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01),说明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越多,则较少体验到工作压力并产生压力反应;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与压力源、压力反应各层面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采用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越多,则越可能感受到工作压力并产生压力反应。
(五)差异分析
采用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戒毒管理干警在压力源、压力反应、应对方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反映,不同性别和学历的戒毒管理干警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其余的量表反映差异不明显。
1.不同性别的应对方式差异
男性比女性更多地采用混合型应对方式。采用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不同性别的应对方式,Pearson卡方值为8.017,自由度为2,显著性概率值 P=0.018<0.05,从校正后标准化残差值(AR值)反映出,在“混合型”选项上,男女间有显著不同,男性勾选的百分比(9.5%,AR=2.4)显著高于女性勾选的百分比(1.3%,AR=-2.4)。
2.不同学历的应对方式差异
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本科学历干警多于专科学历干警,采用混合型应对方式的专科学历干警多于本科学历干警。采用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不同学历的应对方式差异比较,Pearson卡方值为7.755,自由度为 2,显著性概率值 P=0.021<0.05,校正后标准化残差值(AR值)反映出,在“成熟型”选项上,专科与本科间有显著不同,专科勾选的百分比(=65.2%,AR=-2.6)显著低于本科勾选的百分比为82.4%(AR=2.6);在“混合型”选项上,专科学历干警勾选的百分比(=10.6%,AR=2.0)显著高于本科学历干警勾选的百分比(=3.4%,AR=2.0)。
四、讨 论
(一)戒毒管理干警的最大压力源是工作负荷。调查结果接近“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主要表现为工作环境封闭森严,枯燥压抑,工作内容单调繁重,缺乏适当的休闲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同时,角色冲突与职业升迁的压力也有较高分数,主要表现为无法照顾家庭成员的健康和需要以及子女的教育,工作职务上升空间和条件有限,领导分配的工作指标不易完成。职业特性和人际关系的分数相对较低,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戒毒管理干警与戒毒人员之间的关系,这说明戒毒管理干警与工作对象是能够和谐沟通的,并不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冲突。
(二)戒毒管理干警面对工作压力的生理反应比心理反应更强烈。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失眠、疲倦、胃痛等,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烦躁、无价值感。
(三)大多数戒毒管理干警的压力应对方式成熟稳重,能够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少部分戒毒管理干警的应对方式不够成熟,表现为“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等。
(四)戒毒管理干警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压力源及对压力的认知(心理和生理)息息相关。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戒毒管理干警面对工作负荷、职业升迁、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能够激发更加积极的潜力,不产生负面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采用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的戒毒管理干警面对越大的压力源,就会产生越大的压力反应,进而更强化了不适宜的应对方式。戒毒管理干警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其对压力的认知有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五)学历较高的戒毒管理干警比较能合理应对压力。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本科学历干警显著多于专科学历干警,采用混合型应对方式的专科学历干警显著多于本科学历干警。说明学历水平对应对方式有正向的影响。
五、对广西戒毒管理干警工作压力管理的启示
(一)增加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丰富性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戒毒管理干警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做着高重复、高压力的工作,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应该在合理降低工作量的同时适当改变工作分配方式,增加工作内容和环节的丰富性,使戒毒管理干警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也能常有新体验、新感觉,保持心理和生理适应的灵活性。
(二)加强戒毒管理干警的压力管理培训
在鼓励戒毒管理干警继续深造学习的同时应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组织压力管理的学习培训活动,改变戒毒管理干警对工作的认知模式,使他们正确认识到自身及工作的价值,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感。
(三)完善戒毒管理干警职业准入机制
在把好“道德关”、“技能关”的同时应做好心理素质的考查,由于职业特殊性,戒毒管理干警面对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是比较复杂沉重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个性和品质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4):164-168.
[2] 严亚琼,朱明慧,姚英长,董三民,王增珍.戒毒干警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压力反应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67-71.
[3] 严亚琼,何倩,齐俊锋,冯燕,王增珍.戒毒干警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54-459.
[4] 李永清.狱警心理健康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1):92-95.
[5] 张清娥,王启元,官玗玲.戒毒干警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