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家庭治疗理论应用于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可行性(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8 共6613字
  2结 果
  
  2. 1注重关系取向的情境化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核心家庭是一个情绪单位,身处其中的个人会自动地受到这一单位系统里的情绪影响,需要注重循环因果的系统思维来看待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个体的不自主性[11].案例中的来访者情绪表达强烈且密集,情境化技术可以把个体专注自我情绪的表达与关系、系统联接起来,包括家庭系统、咨访系统。督导团体成员按照逐字稿角色扮演的对话如下。
  
  A( 来访者) : 我真想一走了之,不忠不孝也不管了,但心中又有另外一个声音,我应该对他们好,爱他们,更高的呢,就是拯救他们,然后我就糊涂了。
  
  咨询师: 如果一走了之,会感觉内疚和快乐并存是吧? [咨询师提问: 咨询师这里内心有无力感,A身处三角化之中,反复表达由父母侵入式行为带来的负面情绪,咨询师除了共情之外如何推进个体的自我分化?]
  
  督导师 ( 对所有督导团体成员) : 我们先停在这里,咨询师的回应还可以怎样? 督导团体成员1: 我感到他一方面想离开父母做自己,另一方面却又放心不下。他内心对爱的定义好像就是在一起,这其实是不完全对等的。
  
  督导团体成员2: 我会夸他,很多孩子和父母纠缠一起之后根本想不到要分开,他既不是完全推卸责任,又不是完全黏在一起。还是很有自己的思考。
  
  督导团体成员3: 我对“一走了之”和“不忠不孝”印象很深,好像他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
  
  督导师: 大家的回应分别针对来访者话语中不同的部分。的确,咨询师只对矛盾的心情做了回应,但如果是促进自我分化,就需要理智来和情绪相平衡。来访者“糊涂”了,就意味着当下最困难的是无法选择,理性被情绪淹没。
  
  咨询师: 可是我道理上也和来访者讲过很多,但他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说好了父母的事情他管不了,但下次再回来又前功尽弃。
  
  督导师: 所以要回到情境中去谈情绪,谈理性,结合情境才有体验性。A频繁的情绪表达正是其低自我分化水平的表现,面对这类个案不仅要共情,更要坚持紧跟话题继续朝着关系互动推进,只关注内在不利于情绪和理智的分化。回到来访者生活情境中他和父母之间那种亲密又纠缠的情感,不良的情绪体验往往来自僵化的互动模式。大家一起想一想,可以有什么样的关系性提问?
  
  团体成员们: 为什么那么想离开父母? 他们是怎样让你走不开的? 其实你已经是大学生了,跟父母应该有平等交流的能力了,为什么你那么为难呢? 你是怎么爱他们的,又是怎么对他们好的,又是怎么拯救他们的? 这三点意思有区别吗?
  
  咨询师反馈: 当时听着A语速又快又急、内容繁复的叙述时,确实感到和个案一起陷入矛盾体验的无力中,想迅速离开那种负面情绪却又跑不1、无奈、压抑,情绪淹没思考,治疗方向也“糊涂”了。关系性的提问可以在个体咨询设置下创设关系情境,应该可以引领个案努力挣脱情绪的束缚,探讨父母冲突对来访者的影响,牵绊之下情绪和理智思考都受到的冲击,不再“糊涂”.
  
  督导师: 咨访关系中咨询师如果能带领来访者分开情绪和理智,就是在示范一种不一样的分化水平和反应。
  
  2. 2注重关系取向的互动模式探
  
  索A: 她 ( 妈妈) 又找理由进我房间找我说话,我当时好像正有什么事儿,心里烦得要命,就对她态度很凶吧,她就又开始哭,说我如何伤害了她。就一直一直哭,没办法,我只好又去给她道歉。唉……
  
  咨询师: 道歉的时候心情怎样? 真心的吗?
  
  A: 她总是这个样子,我怎么能真心呢。只能说现在没那么怕了,好像对这种事情心里知道可以怎么办了。
  
  咨询师: 哦,这么大的变化,你是怎么做到的?
  
  A: 其实也没什么。次数太多了吧。
  
  督导师: 咨询师这里使用了资源取向的技术[6],但如果往关系分化的方向走,还可以有什么做法?
  
  督导团体: 看得出母子互动的模式来,妈妈进儿子房间,正好儿子那时候有事情,那不理妈妈可能也正常,妈妈后面伤心的时候他自己也应该有委屈,但还得儿子去想办法去哄妈妈。这本来应该是妈妈照顾儿子的。
  
  督导师: 家庭治疗的关键元素有情境化和关系互动,二者联系起来就是在细节的具体情境中探索互动模式。上述对话中清晰的看到三角化僵局中有母子双方的功劳。首先咨询师大致确定一个模式,即A回家想独自相处-母亲进入其独立空间- A态度很凶-母子开吵-母亲长时间哭泣- A道歉,然后进一步和A一起探索此模式: 每一次都这样一环套一环吗? 每一个环节你当时心情如何? 你们怎么形成的这套程序? 爸爸在这套程序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你不对妈妈态度很凶会有什么不同吗?
  
  咨询师反馈: 只有探索互动模式才能展现系统元素的相互作用,每个人都是关系链条中的一环,相互影响和依赖。从哪个点切入对关系的讨论都可以,坚持系统性的关系思维非常重要,对个案提供的资料中关系互动的敏感性,带入不在场却有影响的其他家人,这样才能实现“系统式个体治疗”.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