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作文过程中因果思维的基本思考路径
因果关系是一种普遍的联系,是相互转化和制约的,任何一种孤立的抽离都是片面抽象和非现实的。提出因果思维分析,是希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写出思维更加缜密、逻辑推理更加严谨、观点更加新颖的高质量的文章,将写作过程从单线性的逻辑思维支配中解放出来。
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在哪里?有没有写作训练的规程,或者说写作训练的规程能指向或达到实质效果的目标吗?笔者试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把写作中一些有意义的发现由具体的现象上升到抽象的理念,又由抽象的理念还原为具体的追问与思考,从而形成因果思维的基本思考路径。
我们从一则作文指导的案例中体会这种基本思考路径。
案例:在一堂高三文科班的作文课上,作文的话题是 “生存与生活”.
我们对100多位学生的作文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作文主要有以下倾向:
一是 “谈生存”.从话题材料中引出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这一论点后,文章重心便举例分析古今中外什么人什么人重视物质、善用钱财,生活得很幸福的例子。
二是 “谈生活”.从话题材料中引出 “人是生活着的”这一论点后,文章重心便正反对比举例,分析古今中外什么人什么人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几乎通篇都是单一地说生活,谈享受。
三是 “谈理想”.从话题材料中引出 “人是有理想的”这一论点后,文章中心便正反举例取喻苏轼、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说明他们的生活是如何有个人独特的理想,有价值有意义,通篇都在讲 “理想”.
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以因果思维思考问题的作文观。单一话题的反复例证,读起来单调肤浅。于是我们尝试指导学 生 运 用 因 果 思 维,依 照 以 下 思 路 构 思作文。
1.树立因果思维作文观
当前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审题立意完全偏离主题本意的文章,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恰恰是缺少因果思维的内在支撑。因此,我们提出要树立运用因果思维分析问题的基本作文观。
2.从论题中寻找因果关系
这要根据题目或材料所提供的内容,先梳理出几组相关的关系,在深刻理解问题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再对比分析出几对因果关系。这样就为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拓宽了思路。
3.从因果关系中探索立论走向
这是指要指导学生从几对因果思维的分析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论题或文题,可以先从结果方面来论述,再探讨因,也可以由因再到果等,找到多对立论的方向,使思维变得深刻和完善。
4.从立论走向中探究 “为什么”
这指的是发挥学生的因果思维能力,探究“为什么”.思考 “为什么”是体现学生思维创见性和多元性的关键一步,也是表现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体现学生见识的重要环节。任何优秀的作文都不可能单纯就问题而论问题,它有一个延伸性。从问题本身分析 “为什么”只是立论的第一层面。因果思维分析可以帮助探究问题背后蕴含的第二个层面。
如果能合理地按照因果思维分析的步骤对论题进行把握和分析,就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挖掘出文章的第二层面,从而使文章变得缜密而深刻。具体的思考路径如下:
如果学生能正确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审题、构思上的分析,就容易准确把握论题的立意,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把握问题,从而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取得较佳的写作效果。
(三)构建因果思维写作的课堂操作模型
因果思维分析的作用,能很好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一个初看较难理解的作文题,如果运用因果思维进行推理论证,常能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再结合事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再上升到思维具体进行论证推理,就会让学生有生成性的发展认识,从而对因果思维分析有更好的认识和运用。体现因果思维作文教学的课堂操作思路如下:
1.解题
明确题目指的是什么?即明确是 “这个”而非 “那个”
【以作文题 “我最喜爱的颜色”为例】什么是我最喜爱的颜色?白色、蓝色、紫色、绿色、蓝色、黑色、红色都可以成为 “我”喜爱的颜色。所以,你的 “这个”就必须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这许多种颜色中的一种,因为有一个前置定语 “最”.
2.析题
为什么?即阐明为什么是 “这个”的原因
“这个”和 “那个”之间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由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这些材料间的细节上有什么特别的因果联系?
【以作文题 “我最喜爱的颜色”为例】为什么这是我最喜爱的颜色?因为这种颜色里有我的个性,我的追求,我的理想的体现,我的精神的追求,因为这种颜色甚至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
由此可见,此处的颜色已成为一种象征。
3.议题
怎么办?即如何分析这个 “为什么”.如何体现你的 “这个”是这个而非 “那个”?如何处理这些材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处理?等等。
【以作文题 “我最喜爱的颜色”为例】学生在写作中,各种颜色都可进入文章,也可以单选其中一种,但要抓住这种颜色的特征,具体写出这种颜色代表的精神和个性。每一种颜色里要有属于自己的具体而实在的东西,可以虚实相间,但要有具体的连接点,因为每一种颜色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生的道理或是一种美学的情趣。作文记叙或说理的过程就是表述如何成为这种道理或美学情趣的过程。
如果说,学生在写作时对于如何准确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构思还有些困难的话,那么对于感知、判断和推理的对象,学生可以运用因果思维课堂操作模型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架,找出其中相互矛盾的特征,形成全新的概括。
三、作文教学中因果思维应用的理性思考
目前,将因果思维运用于作文教学的探索还处于粗放型的阶段,一些不足与缺憾在所难免。譬如,对因果思维操作模型的系统提炼和有效训练还不够;在审题析题、行文构思的指导中,有时还存在 “教师中心”的倾向;写作思维的理论研究不够等。
因果关系探讨的不仅仅是诸如 “A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这类单一的因果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更是对认识论意义上的深层次哲学问题的探究。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创新的重要命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变性,让因果思维在当今社会的实践价值越来越显着,并成为人们进入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认为,思维进程中的结果和原因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作为具有独立人格意识的主体,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自然和社会的精神的统一体。人的智力和自觉意识在人运用因果思维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正好说明了 因 果 思 维 在 人 类 创 造 性 发 展 中 的 重 要作用。
20世纪的人类思想有着重大转向,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作出了深刻分析,尼采发现了人的主体意志作用,弗洛伊德把人的潜意识看作人类意识的创造力和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因,现代哲学揭示了因果关系决定论的有限性,德谟克里特把因果关系作为解读生活的唯一准则,德里达更是对古典哲学的逻各斯系统作出颠覆和清洗,非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已成为现代文化思潮中不可忽视的理论思维……在时代的变迁中,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学生的个体意识也充满了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性。不管这种复杂的变化是线性的还是多元的,是古老的还是现代的,它总是会遵循一个从原因到结果的规律,这种规律有时是客观现实的,有时是人类主观臆测的,并且总会在写作中表现出一个相对永恒不变的主体。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摈弃说教和臆造,跳出恒定的、毋庸置质疑的、线性的关系分析,从线性的逻辑支配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中流注着心灵的思辨。使更多闪耀智慧光芒的优秀作文涌现,一个个有思想有见识的生命本体隐藏在客观实体与主观呈现的融合之中。
参考文献:
[1]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外 国 哲 学 教 研 室。古 希 腊 罗 马哲学 [M].北京:三联书店,1957:103.
[2]叶圣陶。文章例话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59.
[3]罗执廷。通向大学的作文教学思考 [J].现象透视,2012(7)。
[4]庞君芳。因果思维:让作文充满理性魅力 [J].教学月刊,2010(8)。
[5]Roy Bhaskar.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ism: A Philo-sophical Critique of the Contemporary Human Science(3rd Ed.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83.
[6]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94.
[7]庞君芳。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9]周礼全。金岳霖文集:第2卷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179.
[10]郭定吉。因果关系分析在材料作文中的运用 [J].语文教学通讯,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