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而作文评改的变革又是实现整个作文教学突破的关键。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深度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博客圈作文便成为作文教学实现突破的技术平台。
本文所论的博客圈作文与一般博客作文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是一种替代传统作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从作文指导、作文写作到作文讲评、作文升格,皆基于博客圈的成员互动展开,全面打通作文教学与生活的隔阂。博客圈作文实现作文教学全面突破的关键是博客圈作文评改的独特模式。
一、博客圈作文评改的模式
笔者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大胆舍弃传统作文本,依托“大家语文网”这一网络平台,构建了“致远六三爱上作文”博客圈,将语文教学中的习作全部以博客作文的形式展开。班级每个孩子在大家语文网注册自己的博客后,均加入博客圈中。 博客圈成员除了本班学生、老师以外,还包括学生家长及其他非本班的语文老师。由本班任课老师及在圈内表现活跃的学生担任博客圈的管理员。
下面以六年级下《给老师的一封信》为例,简介博客圈作文评改的基本模式:
首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各自将作文上传至博客圈,教师按照习作训练目标指导生生互相评价, 并设置相关奖项组织学生进行推荐。
在本课中, 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通过书信体裁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设置了“感情真挚奖”、“ 最佳选材奖”、“具体生动奖”三个奖项。
第二步: 根据学生在博客圈内的推荐,在课堂公布奖项,并由推荐人朗读推荐理由。
第三步: 截取精彩片段进行鉴赏评析,并邀请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 学生结合同学网络回帖中的建议,在博客圈内进行及时自主修改。
第六步:交流修改心得,教师总结升格。
上述这种博客圈作文讲评课是基于现代网络的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形式,课堂呈现形式也与传统作文课堂不同:上课地点是微格教室;作文本被人手一台的 Pad 取代;课堂主要呈现为互动评改; 依托于网络进行实时互动;评改实现多元性、多重性和互动性;在课堂上即时实现升格提高;班级、个人写作及评改能力的提升也实现了可反复检视、 研究的过程化、档案化。
二、博客圈作文评改模式带来的作文教学突破
1.突破写作意愿的被动性 , 回归写作的自主性
作家毕淑敏有一篇散文《我的五样》,在一个心理测试中依次舍弃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时,她在舍弃了阳光、空气、水之后,最后留下的一样是:笔。散文以寓言的深邃,把写作提升到了“我写故我在”的哲学高度。 也就是说,主动表达自我,应该是每个人的天性。可在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我表达意愿是薄弱的,他们普遍怕写作文。 小学生这种状态或许稍好一些,中学之后,怕作文变本加厉,成了着名的“中学生三怕”之一。
而博客圈作文模式在转变学生写作意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博客圈首先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交流平台,而学生本来就对网络表达、交流的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不少学生原本就有使用网络进行各种表达的习惯和交流经验。
此外,博客圈作文评改的授课地点、评改工具、即时互动等特点,也极大地增加了同学们完成习作、评改习作的兴趣。可以说,原有的网络交流的经验和习惯,以及博客圈作文模式的网络平台特点,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写作意愿,使得博客圈作文回归到写作的自主性。
2.突破写作目的的功利性 ,回归写作的交流性
“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不只是课标的精神, 也是大家很早就达成的共识。 从叶圣陶的《文心》到张中行的《作文杂谈》,语文教育的前辈们也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由于“作文首先是一门课”,“这是严肃艰难而关系不小的事”,“就不能不正襟危坐,举手投足都要合乎法度”(《作文杂谈》P7),就是说 ,基于 “体面 ”“分数 ”等的功利目的,即使作文课的作文也是一种表达,从心理上分析,也是一种拘谨的而非自由的表达;从目的上分析,主要是一种以获得更高的分数等第为归依的功利性表达。
而博客圈作文尽管不能排除获得佳评等第的功利需求,但不给具体分数,且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平台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传统的纸质作文本在课堂上写作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所以,从表达心理上分析,至少是相对更自由的表达,从表达方向来看,因为博客圈的开放性,作文的读者不只是教师, 还有圈内其他成员,所以博客圈作文是一种面对公众的自由表达,以至于在博客圈作文的展示、评改的动态过程中, 学生之间经常产生意见的反复交锋与探讨,而表达自己,正是出于交流的需要。 所以,至少从目前看来,博客圈作文的评改是一种最能接近生活交流形态和课标精神要求的作文形式。
3.突破价值取向的迎合性 ,回归写作的自我性
陶行知先生早就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美国着名思想家艾默生也说, 他的文章意在使人们找到自我,走向自我(《自然沉思录》序)。 可以这么说,引导学生成为自我实现的“真人”,应该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而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取向方面又有何作为呢?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比如,前些年南京一次统考写老师,试卷批阅结果,全市有上百位教师在天真的孩子们笔下“光荣殉职”.这典型是对传统价值“舍生”才能“取义”的迎合。 孩子们为什么要胡编乱造?胡编的情节又为什么惊人的相似? 表面看,这是学生对作文批阅者的迎合, 从深层心理看,这是学生以“他者”的观念说话,没有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而博客圈作文因为其习作发布、评改的透明性和公共性,学生逐渐感受到“说真话,抒真情”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真正摆脱迎合心理,发现自我的价值。
仍以《给老师的一封信》这篇习作为例。有一位学生写数学老师喊自己到办公室补课给自己到了一杯茶,自己内心很温暖。于是,有同学在下面回帖说:“最后实在不行,您就在课后把我叫到了您的办公室,您先让我坐下,给我倒了一杯茶,茶很浓,很香,一股茶水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这里把许老师的和蔼写得很生动,但是我有一个疑惑:”倒了一杯茶“是真的吗? ”作者在下面回帖说:“我觉得许老师很和蔼可亲,想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这一段就写了下来。”其他同学也纷纷回帖讨论:有同学表示赞成, 觉得学习书中的话, 活学活用,很好;有同学否定,认为文章不能胡编乱造,不符合生活实际,可以直接写一写当时自己内心的感受就可以了。 教师在课堂讲评时,抓住这个争论,引导孩子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封书信,不能有这样的虚构细节,细节描写要真实。在进行小说创造或者想象作文时中可以有一些虚构的情节,但是重要的前提还是要合情合理。在博客圈中,说真话,抒真情,用自己的眼光看人看事,会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价值感,会获得发现个性、找到自我的充实。
总之,自开展博客圈作文教学研究一年多来,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孩子们迫切地希望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作文,与同学进行分享与评价,孩子们在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角色间转换,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对作文充满了敬重感, 觉得自己写的不是作文而是作品,真正地爱上了作文。同时,班级作文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班级孩子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作文 20 余篇。 也真正践行了 《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的习作教学理念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习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